APP下载

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对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分析

2020-08-13许添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不良情绪心理干预影响分析

许添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护理后其不良情绪情况。方法: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通过随机分表法将我院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不同方式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观察組,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甚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故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干预;健康教育护理;高血压;不良情绪;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672-3783(2020)08-0149-01

前言

高血压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疾病,它常常伴随着头疼脑痛、意识模糊、短暂昏迷等现象,容易对高血压患者造成身心健康影响[1]。对于一些意志脆弱的患者,因高血压疾病带来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障碍,他们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2]。经过大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方式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结果,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针对这一现象,我院将10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性护理和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探究分析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对其治疗效果和不良情绪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对我院10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随机分表法进行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5~76岁,平均年龄为(55.5±2.8)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4~77岁,平均年龄为(55.5±3.1)岁,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这些资料,两组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性护理方式,而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方式,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心理指导:在患者进行高血压疾病治疗期间,患者的心理情绪会起伏变化,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工作,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增强对治疗疾病的信心,缓解因疾病带来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2)药物指导: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如何药物服用,督促患者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服用,不可随意停止服用药物,更不可随意更改药物剂量。

(3)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定期组织知识讲座,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及认真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和对疾病护理方法的掌握能力。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进行分组教育,保证健康知识的有效传播。同时让患者清楚认识到遗传、肥胖、多盐饮食等原因容易造成高血压疾病,只有当患者充分了解相关健康知识之后,他们才能主动积极的树立信心,坚定态度去面对疾病。

(4)并发症控制指导:在患者结束高血压疾病治疗后,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详细的注意事项和锻炼计划,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量的身体锻炼,注意平常言语功能、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帮助患者提高自理能力。

(5)延续护理指导:待患者出院之后,对患者的病情做好记录,与患者保持联系,定期电话和上门访问患者病情恢复状况,做好随时延续护理的准备。

1.3观察指标

本文将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焦虑、抑郁评分采用专业焦虑、抑郁评价量表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通过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性护理和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46.17±7.24分,抑郁评分53.41±4.57分,护理后焦虑评分34.01±5.17分,抑郁评分39.95±4.01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47.14±7.25分,抑郁评分53.47±4.56分,护理后焦虑评分43.15±6.78分,抑郁评分48.91±4.24分。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中老年疾病,且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4]。高血压防控和治疗方法主要在于患者日常生活是否坚持运动、合理饮食、限盐限酒。并且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日常保持愉悦心情,能有效改善患者身体情况,缓解患者不良情绪[5]。国内有相关研究发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控制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减少高血压疾病的发生。这项护理方式对高血压疾病防控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后,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故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亮.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医药前沿, 2016, 6(12):253-254.

[2] 黄静. 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及血压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 038(013):3099-3102.

[3] 徐慧. 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 健康大视野, 2018, 000(016):185.

[4] 郑波. 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 032(008):119-120.

[5] 郝秋菊. 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19, 40(04):214-215.

猜你喜欢

不良情绪心理干预影响分析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鼻出血患者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全面营改增对路局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
机械加工工艺对零部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