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2020-08-13张强

学周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

张强

摘 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并没有深入挖掘体育锻炼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衔接性。因此,本文在阐述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意义的基础上,从学生个性、挫折教育、自信心建立以及定向运动等几个方面,提出在体育锻炼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锻炼;学生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6-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6.078

体育可以通过有形的运动来提升完善人格。当下的初中生生活环境较为优越,家庭溺爱的现象也较多。这一阶段的中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并不成熟,主要表现为抗挫折能力差、缺乏自信、个人主义行为比较明显等。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也明确提出:“体育教师要开展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帮助中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所以,我结合自身的日常体育教学经验,围绕着当下中学生身上缺乏的心理素质因素,提出以下借用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教学对策,希望可以引导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心理素养。

一、中学体育开展心理素质锻炼教育的重要性

新课改对中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主张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要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应该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团结合作、健康阳光的心理素质。中学时期是我国整体教育内容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对今后的教育学习也能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必须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通过历年来对目前初中生的体育表现来看,个别中学生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物质和精神因素的干扰,在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都存在缺陷,比如面对体育训练不积极、面对困难挫折容易退缩、面对集体利益冷漠无视等。这些潜在的不良心理因素已经严重干扰到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阻碍了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新课改之后,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体育锻炼的形式多样,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运动强度,每一项体育锻炼内容都能起到对应的心理辅助治疗效果,比如长跑可以锻炼中学生的耐力,打篮球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等。可以说,只要体育教师教学方法得当,完全可以借助体育锻炼实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这种体育锻炼中隐藏的心理教育方式与传统的说教引导形式不同,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植入到体育运动环节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获得本质上的提升。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期,借助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如同为他们在学习和成长道路上安装了一颗强大的心脏。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健康的社交能力等都会对中学生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促进他们更健康、积极、乐观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

(一)有的放矢,找出问题,对症锻炼

同样的体育锻炼内容,由于学生个体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他们也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心理问题。如果统一化处理,很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教育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用心观察,从每一个中学生的个体表现中发现端倪,并采用合适积极的心理引导教育模式,来帮助他们解决体育锻炼的难题。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抵抗困难,自立自强的心理素质。不管是哪种体育教学引导方法,由于体育教师因人而异的心理教育方式,使每一个在体育锻炼中出现问题和困难的学生都能获得对应的指导和帮助。这种有的放矢的体育锻炼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缓解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情绪,让他们重新建立敢于尝试的信心,或者打消心中的顾虑,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比如,在初中体育锻炼中会有关于“障碍跑”的教学环节中,部分中学生对当堂课的学习内容表现出明显的心理情绪,有的学生闷闷不乐,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看到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该利用空余时间积极与不同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探究他们不愿意参加障碍跑的主要原因。比如,有的学生说自己弹跳力不足,对于跨栏这种运动根本不在行,一个都跨不过去。面对学生的这种消极心理反应,体育教师应该鼓励其勇于尝试,不能一次都没有尝试就放弃。又如,有的学生身体情况不适合做这种高难度的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可以私下问清楚该学生的身体状况,并做出让他暂时休整的决定等。

(二)挫折教育,促进学生自信坚强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突然面临一些全新的挑战,如果不具备自信坚强的心理素质,很容易在竞争道路上放弃自己。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体育锻炼中也会碰到各种困难,这时候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体育锻炼的机会,可以创造一些挫折教育模式,在不断地体育拼搏和努力中促进学生养成自信坚强的良好心理素质。通过这种在日常的体育锻炼中增加难度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可以制造出一些刻意化的训练障碍。中学生为了达到教师的体育锻炼标准,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突破自我,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一些困难。这种挫折性的体育锻炼模式,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让很多的中学生在挑戰自我的过程中发现身上无限的运动潜能,减少对体育锻炼的抗拒。

关于跳高的教学中,跨栏式跳高的教学标准是引导学生利用竹竿等体育器材,可以在助跑的状态下顺利完成跨栏式跳高的动作。体育教师可以在原有的跳高要求中再次拔高标准。比如,横空跳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手做出胜利的姿势,在这一个环节的训练中,很多学生面对挫折和新挑战,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一次不行,就再试一次。通过不间断的努力坚持,每一个学生都能克服困难和挫折,顺利完成教师的要求。

再如,在初中体育关于“双杠”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的钟表式摆动动作之后,再增加“前进+后退”交替进行的教学要求。这样模式的双杠训练需要学生克服手臂肌肉力度不足的缺陷,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耐力。

(三)创设平台,锻炼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意义上的初中体育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进行锻炼的学习状态,如果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不符合他们的兴趣,中学生就会表现出消极的心理态度。针对这种现象,体育教师应创设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锻炼的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同时,通过对抗赛的活动平台,学生还能利用比赛的激烈气氛改变自身消极的参与态度,为了集体的荣誉,他们也会努力拼搏,最大化激发自身的体育潜力。一场小小的比赛,看似毫不起眼,却同样磨炼中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训练途径。在不断的坚持和对抗中,磨炼自身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

比如,篮球是很多中学男生都喜欢的体育项目,针对班级中男生篮球学习态度不积极的现象,体育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篮球技巧后,与其他的友谊学校进行商讨,组织一次篮球联谊比赛的活动。有了这个比赛竞争的锻炼平台之后,班级中的男生在课余时间非常积极主动融入篮球的训练中,通过不间断的训练提升,他们自身的篮球技能不仅提高了许多,而且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更加喜欢篮球这种体育锻炼方式,课堂的互动表现也积极了许多。

(四)定向运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定向运动是目前很多学校习惯采用的一种体育锻炼方式,主要通过固定运动目标的方式展开,具有明确的运动指向性。其实这种运动也可以演变到初中的体育锻炼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定向团队合作的竞赛制锻炼项目,在合作运动中提高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每一个小组为了能最后夺冠,需要对本组内各个成员的身体状况、体育锻炼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和划分,只有综合考虑了每一个参与队员的体能情况,才能齐心协力获得最终的胜利。

这种定向任务的体育锻炼方式,以小组合作的模式展开,巧妙利用了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集体参与的体育锻炼方式,不仅激发每一个中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同时,在集体荣誉的号召下,中学生也会为了尽快到达终点集体策划最优的比赛模式。

同时,在定向的比赛中,体育教师还可以实行积分制的模式,按照具体的运动完成情况来进行打分,每一个成员的表现都关系到最后的积分总数。所以小组内的中学生都会努力表现自己,尽量主动克服一些自身的问题,争取不给小组拖后腿。这样的锻炼对于提高中学生的锻炼兴趣、团队集体合作意识等都具有重要的辅助效果。

比如,初中的接力跑体育锻炼中,体育教师可以创设接力定向跑的体育活动,提前设定好接力跑各个环节的位置,以及取胜的标准。然后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接力跑队员的分工,如在一个小组中,有的学生起跑较快,可以将他放在第一棒的位置;有的学生跑步的速度较快,可以将他放在第二棒的位置;有的学生耐久力较好,可以将他放在循环赛的组成队员中;有的学生跑步速度较慢,可以将他放在中间的环节等。

三、结语

基于初中体育教学的主题内容和大纲要求,为了能从各方面提升中学生的体育心理素质,初中体育教师应该重新审视体育教材的内容,重新创设具有心理素质教育价值的体育教学活动。力争可以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过程,改变中学生胆小怕事、自信匮乏、自私自利、害怕困难等心理问题,使其在体育锻炼中不断磨炼自己的心性,迎着体育锻炼的教学目标要求,爱上体育,并在体育训练中做一个坚定勇敢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张科昌.优化体育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心理品质[J].甘肃教育,2019(13).

[2]邱桂敏.初中體育长跑项目教学中的抗挫教育分析[J].学周刊,2019(11).

[3]谢东霖,张晨.核心素养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体育综合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

[4]宋志胜.初中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