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文本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2020-08-13田双斐

学周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提高效率语文课堂

田双斐

摘 要:教材文本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之本,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便是教材文本。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切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当立足于教材文本。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的教学功能,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对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挖掘开发教学内容,通过诵读、提问、鼓励等方式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挖掘文本;语文课堂;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6-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6.065

一、正确地挖掘文本,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前提

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需要教师去引导。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教师的认识要先于学生、高于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

提前备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潜心解读文本,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首先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细读课文,熟悉并把握所教教材的知识体系,明确教材的编写目的,明确所教知识在培养学生能力中所起的作用,充分挖掘文本价值,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最后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炼知识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二、深入地挖掘文本,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

(一)诵读贯穿课堂学习的所有环节,帮助学生熟悉文本

琅琅读书声应成为语文课堂的亮点。在紧张的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去朗读,并每次明确不同的朗读目标。

读的方式有很多种:范读、自由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进行朗读,不同阶段采取适宜的诵读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布置预习,要求学生通读课文,了解大意,最后把预习过程中的疑问记下来,以备上课讨论。当学生为初学者,对课文内容还很陌生,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先教師范读,也可以配乐欣赏名家朗读,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自由读的形式高声朗读,在琅琅的书声中,让学生把字音读准确,这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发现他们的读音问题,立即纠正。在学生读通的情况下,全班可以分几个小组,进行小组读,展开小组比赛,最后评出优胜小组,取得极好的学习效果。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坚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对课文主旨、作者的情感倾向理解不到位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运用有感情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文章的内容也就理解了,这时可以全班齐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课文,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时课文的传神描绘、缜密思路、观点主张、情调韵味,往往就跃出了纸面、渗入了学生的心田。

总之,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非练不可的一种基本能力。学习诗歌、文言文,朗读尤为重要。教学中宜通过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二)仔细品读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我们对文本中的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要细读,注意文章语言的准确性。精彩的句子,找出它的亮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或者是什么表现手法,体会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作用。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让学生对文章的语言进行体会和感悟。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课文《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体味作者精确的语言表达,仔细揣摩重点语句所蕴含的意味,这是教学要突破的难点。对文中的不少语句,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比如在匿名信事件中,作者写道:“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弱国”与“低能儿”之间本无因果关系,作者却在“中国人”前加上“所以”,并用“当然”来强调,揭露这种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慨和抨击。同时,文中还有许多副词,用在句子中,表达出强烈的感情,比如,“无非”“实在”“大概”“何尝”“似乎”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并品析其表达效果。

文言文更应注重文言词句的积累,初中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必须加强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以适应更多的文言文学习。具体来说,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尤其是实词,承担着主要的表意功能。甚至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增加文言实词的积累量。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些典型的文言虚词也常常成为学生学习的绊脚石,了解它的用法并能辨析它的用法,是初中语文文言学习水平之一。文言虚词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其中“何”在虚词的考查中极为常见,如2018年山东德州的中考卷文言文阅读第3题“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就考查了文言虚词“何”,这里的“何”与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课文《陋室铭》中“何陋之有”的“何”解释相同,都翻译为“什么”。中考考查的是浅显的文言文阅读,常见实词虚词的积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让学生有所关注。其次,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

教师可以将一些应重点积累的词句知识落实在板书上,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进一步学习整理、运用,从而能够做到知识能力的迁移。

(三)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用问题研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文本

好的教学是一场对话。课堂提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课标下有的教师则过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教师主导性,课堂教学出现了华而不实的现象。高效的课堂教学既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主体性地位,又不应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力求使两者协调、平衡。

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教师的提问一定要经过精心地筛选,问题提得得当,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选择不当,有时会毁了一堂原本很好的教学课。一个好的问题犹如一条纽带,会将师生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上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课堂提问没有固定的程式,在导入、新授、讨论、练习等诸环节中都可以组织提问,提问前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提问的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要求展开,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提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要让学生动起来,由学会到会学。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课堂总结最好也通过提问学生来完成,如设计“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该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组织教学双向活动,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对话交流、思考程度和协作效果,做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四)情感教學在课堂上的渗透,帮助学生拓展文本

课堂情感教学既是学生更好的认知手段,又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感的途径。学生在课堂上是积极踊跃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注重情感渗透,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

在引入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以情动人,导入课文。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走进作者营造的情感世界,进而品味和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内容进行更深刻地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如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完课文后,适当地夸奖学生“读得太好了!真是做到了声情并茂!”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体验,产生共鸣。比如给予这名学生鼓励的目光、会心的微笑,也可带头鼓掌,学生们跟着一起鼓掌,适当地鼓励一下,也活跃了一下课堂气氛,把由衷的赞叹、殷切的期望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尊重、关心、爱护所有学生,让学生感觉教师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适时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精彩的文本及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课堂,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理解。但更为关键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课堂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所以适时练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每篇课文学完后我都要求学生激情速写一段话,当堂展示。每单元学完后写一篇小作文,作为课内写作练习集锦,学生相互传阅,并将优秀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既能相互学习又能激发学生的理解利用文本的能力和激情,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更加高涨,写作水平也逐步提高。

四、结语

语文教师全面科学解读文本,深入挖掘教材文本资源,便成为了确定教学内容的关键。只有切实把握这个基础,根植于教材文本的世界,语文课才能是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如果我们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渐渐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情况,根据文本的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积极地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引领学生步步深入文本、超越文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荣生.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2009(10).

[2]徐晓玲.情感教学视野下的《陋室铭》教学[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1(24).

猜你喜欢

提高效率语文课堂
“游”刃有余 灵动课堂
瞄准目标,精细练习,提高效率
瞄准目标,精细复习,提高效率
剖析错因 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