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2020-08-13李中德

学周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推进加强素质

李中德

摘 要:好的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而课堂教学则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随着当前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意识有了很大的改观。如何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加强;常规;管理;推进;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6-01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6.058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重要素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要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对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即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把握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其次是要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与评估体系,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导向、反馈、激励、改进功能,使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果既能看得见、又能摸得着,便于广大教师不断明确“优化”的方向。那么,在当前,教师该通过哪些方面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呢?

一、要制定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以人为本和个性化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某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立场、态度和不懈的追求。一堂好课,应该是能够体现出教师个性特点的课,也是与实际密切结合的课,是有创新尝试和灵感火花的课。笔者认为,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与学形神并茂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切实可行的认知环境,必须实现师生的观念更新,而不应控制学生活动以求达到整齐划一,要通过自由情境的宏观调控促进学生的努力学习。

为此,教师要养成一种民主型的工作方式,以爱心与耐心为基础,以自己真实的教学情感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去调动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激发出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劲头和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营造出使学生敢想、敢说和乐学的氛围。如某教师在上力学课时问学生什么是力,接着她用自己的拳头在黑板上狠狠地砸了下去说:“这就是力!”这种形象而鲜活的解释不但使学生对“力”记忆深刻,而且对“力”的理解也会十分透彻。由此可见,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至关重要。

(二)教与学相得益彰

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恰当的目标,课题难度应处于学生认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另外,课堂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要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在课堂中教师要以“雄辩家”的姿态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发学生辩论的欲望,逐渐培养学生多角度发现问题的习惯,让学生的智慧和个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示,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师也会因此信心倍增,从而形成学者愿学、教者乐教的良性循环,进而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做到心理换位,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同欢、同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正与学生达到情感上和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喜欢与教师一同学习,使教与学能够融为一体,最终达到教师与学生思维上的共振,实现教学相长。

(三)教与学和谐统一

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走你随。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囿于狭窄的认知主义框框之中,只注重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更不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倡导的是合作交流形式下的师生共同研讨,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与自信。一堂好课应是教与学的交流和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四)教与学效率凸显

一堂好课要求教师务必树立效益意识,教师对教学时间和内容要统筹规划,对教学的具体情况要胸有成竹,既不匆忙,又不延时;既要讲完,还要掌握;既要保质,又要保量,充分凸显45分钟的效率。一堂好课必须要在减轻课业负担的条件下实现学生发展,要像关心学生学业一样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尽量做到“特讲精练”,布置作业要少而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杜绝加时、拖堂的现象,必须坚持按时下课,不加时集体补课,并将其作为一项教学纪律和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措施加以考核。

一堂好课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宗旨,以灵活多变的形式为载体,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并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教学。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第一,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良好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艺术和方法则来自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在教改实践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把握新课程标准,深刻钻研教材,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吃透教材编写意图,这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从学校的领导班子到任课教师都要能够把握新课标的尺度,力求不出现对学生“任意拔高”或教材使用“超纲”的现象,要钻研教材到位,抓重点瞄得准,突破难点力度大,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发展学生的潜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责任性,发挥学生的再创造作用。由于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再好的教育也是不可能产生什么效果的。当前教育改革已关注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情境,教师如何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教学目标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心理水平。

第二,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的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提高。然而,要想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首先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坚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岗位上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才能胜任新世纪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迁移,放手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己动手操作,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渗透有序的思考方法,在教学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教学辅导与课外活动、成绩考核等都是各门学科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只有抓好这些基本环节的管理,形成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管理常规,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基本保证。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经常对教学进行调研,在高标准、高质量的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教学常规的各个环节。

第三,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吃透两头,研究教法”。“吃透两头”,首先要吃透教材,就是要按照新课标要求,熟练地掌握一篇教材的实质内容和有关的基础知识,熟知它的重点和难点,熟悉它与前后教材的相互联系点。其次是要吃透学生,这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它实际上就是指教师既要了解一班学生的共性,又要摸准其中每个人的个性。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找到教學的基本出发点,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要求,即“研究教法”是“吃透两头”的自然结果。

从教材层面来说,教材内容本身就是决定教学方法的一个因素。而从学生层面来说,同一年级的教学必须达到统一的基本要求,但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之间,一个班级中的不同学生之间,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完全一样,个性特征更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达到基本统一的教学目标,这就产生了一个使用不同方法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要以教材与学生为依据。首先,要从教材角度考虑,那就是“新旧联系,突出重点,留有余地”;其次是从学生角度考虑,那就是“激发动机、引起兴趣、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课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启发式,克服注入式,切忌不能上白水课,还要按时上下课,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巩固课堂教学知识、训练技能、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按照教材内容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布置适量的、难易适度的作业,不能拔高或超纲。作业批改要采取多种形式,教师要及时认真地批改,有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讲评、反馈。教学辅导与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两个重要措施。另外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科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本人在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上认真分析,深入探索,不断总结,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乐学、活学、会学,化难为易,主动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领导的表扬、同事的肯定,可见优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总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新时期教育的发展目标。学生要“减负”,教师要“加负”,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刻苦钻研教学业务,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增强教学常规的管理意识,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明确努力的方向,制定奋斗目标,完成新世纪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高峰官.优化数学教学策略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科教文汇旬刊,2014(9).

[2]李利军.扬起兴趣风帆优化数学教学[J].未来英才,2016(11).

[3]陈继忠.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思考[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4).

猜你喜欢

推进加强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完善司法责任制度
试论推进黔南州森林资源普查工作采取的措施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