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互动?言意共生
2020-08-13冷金娜
冷金娜
摘 要: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教学往往以阅读为主要导向,教师忽略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这样的状况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造成了不利影响。素质教育观念随着教育改革而出现,学校以及教师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予以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语文知识运用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述语文知识时,需要重视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促使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深入学习,从而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用教学 互动关系
引言
在对小学语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使用很多类型的意象。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意识到意象对语文教学所存在的积极作用,将教学过程与语言运用过程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意识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运用知识。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语言运用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旨在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1]
一、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精读
1.梳理文本
为了对文本的内容进行精读,首先需要对文本的言意进行有效梳理,即梳理文本当中的语言内容,这也涵盖着文章的字词以及段落等内容。在梳理文本内容时,对文章的情感以及主旨内容进行感受。站在言意共生的角度上,语文教学需要围绕着“言”和“意”这两个不同的层次展开,学生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更加完整,进而对文本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2]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述《钓鱼的启示》这一课的内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由于这篇文章整体上人物数量比较少、情节发展简单,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对文章内容进行把握。同时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当中“启示”两个字的含义,促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仔细阅读,充分感知文章作者想要传达的主旨内容。最后,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分享对文章内容的感受。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逐渐意识到秩序的重要性,这便做到了深入感知文章的文本内容。[3]
2.精读文本
部分学生在对教材的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时,往往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于文章情节的发展商,却忽视了文本内容的含义。这样的阅读模式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非常不利,不利于学生在文本中提取到有效的信息。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对文章进行精读的重要意义,借助这样的方式来体会文章内容背后的情感以及深层次的含义。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还需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意象教学,教材中的部分文章可以以意象作为入手点进行教学。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述《桂花雨》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们展示桂花雨的图画或者视频,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与此同时,学生能够对桂花雨形成一个比较形象的认识。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意识到文章精读的重要意义,对此,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为学生展示代表性比较强的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章阅读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桂花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绘桂花香的句子比较多,此时教师可以对文章中个别词句进行挖掘,促使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魅力。通过对个别词句的学习,能够对整篇文章内容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阅读的效果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语言鉴赏与学习
目前,部分小学生容易对文章中比较优美的词句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但他们整体的鉴赏水平不高,无法体会到这些词句的优美之处在哪里,这样就无法做到有效运用这些词句。通常情况下,学生只能站在修辞的角度上对优美的词句进行剖析,很显然,这样的分析方法存在比较强的片面性。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多多引导学生,站在句式、情感表达以及优美词句在文章所发挥的作用等角度上对词句进行鉴赏,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对这些词句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
比如,《落花生》这一篇文章中很多词句偏于朴实,简单的表达中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道理。对此,教师可以将其中比较典型的句子摘录下来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词句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以及对整篇文章的作用等,促使学生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同时形成一定的启示。学生在经过分析与思考之后,在小组内与其他的同学开展沟通和交流,以此来实现思想交流的效果。最终学生很好地感知到文章的主旨内容,即做人需要谦虚和低调,不能过度张扬。这样的方式不仅提升了课堂的活跃程度,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知识学习中,也能提升学生对文章词句的分析和鉴赏能力。[4]
三、仿写训练
对语言知识进行运用能力的提高重点在于运用上,换句话说,也就是学生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对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能够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目前,对原文内容进行仿写以及续写就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有效方式,仿写以及续写都重视对语言知识的运用时间。在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时,教师为学生的要求需要更加精细。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述《难忘的一课》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主动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仿写,此时,需要注意保持仿写的句子与本来的句子在结构、句式以及语气等方面的一致性。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仿写内容的质量也处于不断提升中。当学生完成内容仿写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仿写的句子进行点评,促使学生在教师的點评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优点,为今后语言运用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结语
对语言进行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对语言知识进行运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教育的理念,对文本内容进行鉴赏、对优秀的文本内容进行仿写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语文文章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月芳.意象互动言意共生——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实践探寻[J/OL].学周刊,2019(31):102[2019-10-22].
[2]孙欣.“语用取向”小学语文教学转型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9-20.
[3]陈明太.意象互动言意共生——小学语文语用教学实践探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1):62-64.
[4]张庆春,曹志文.正确运用语用教学提高学生语文能力[J].宁夏教育,2018(Z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