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阅读教学,提升表达能力

2020-08-13谭友付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结合点范文课外阅读

谭友付

阅读是读者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内容,从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进行语言的积累,而习作是根据自己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通过具体的内容加以呈现。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教师要善于在阅读与习作之间搭建桥梁,帮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学习语言表达所需要的方式方法。

反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上我们用足了时间,花足了气力,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却不尽如人意。究其缘由,既有教材的原因,又有教师自身的因素。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基本是按照主题组织单元内容,教材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不够清晰,加之不少教师未能厘清“教教材”与“教语文”之间的区别,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中蕴含的读写训练要素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表达引导,导致阅读与习作之间缺少有效的勾连。笔者结合自身阅读教学的经历,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一、精选范文,找准读写训练“结合点”

读写结合重在选好范文,找准读写“结合点”。纵观人教版本小学语文教材,有不少名家名篇堪称学生习作的典范,教师要加强读写结合的意识,研究读写结合的策略。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作家萧红的作品《火烧云》,是指导学生学会连续观察描写景物的经典篇目。教学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文中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是在不断地变化,你们发现了吗?请大家拿起笔分别画出相关的词句并读一读。”在交流了相关的词语后我并没有就此罢手,又顺势提问:“作者为什么能够如此生动地写出火烧云变化的过程呢?”很快就有同学答出:“是因为作者一直在认真地观察,不是看一眼就走了。”我相机指导连续观察的方法。课后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晚霞,模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描绘出晚霞色彩的绚丽与变化。同时提醒学生在描写景物时,还要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根据景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得具体、形象,这样才能深深地感染读者。

有详有略是小学高学段习作中篇章表达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时,我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全文,思考作者写了北京春节的哪些习俗。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明白文章这样写的好处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课后我结合过春节的话题设计了一个片段练习:年夜饭是一年里最丰盛美味的一顿大餐,餐桌上不少菜肴都含有特别的寓意呢,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你发现了吗?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特色佳肴,从色、香、味、形、寓意几方面进行介绍,注意有详有略,写出菜肴中的独特年味。

找准范文中的读写训练“结合点”,适时开展片段训练,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习作教学贵在“练”,片段训练由于时间短、效果好、反馈快,在教学中很容易操作。学生通过训练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写好一段通顺连贯的话,长此以往,也一定能写好一篇完整的文章。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选范文,挖掘文本中潜藏的习作教学资源。

二、加強指导,教给课外阅读方法

随着近几年课外阅读的大力推进,学生的阅读量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增加,但这并不等于学生的习作水平因此得到了质的提升。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家长疑惑地问老师:“我的孩子很喜欢读书,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作文总是写不好?”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首先关注的是书本中的故事情节,在交流阅读感受时也喜欢就书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很多学生并没有将课内的阅读方法延伸至课外,未能从表达方式、文学色彩等方面吸收借鉴,导致“重内容、轻形式”成了课外阅读的主流。这样的浅层阅读犹如穿越一座古桥,光顾着欣赏桥对面的风景,而忽视了脚下古桥的历史与精美。

当然,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虽不必完全照搬,但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教师可参照上述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培养。如在推荐阅读一本书之前,教师可结合书目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然后开展班级主题阅读交流,并有意识地结合书中的某些章节,就谋篇布局及遣词造句进行精细化切磋,引导学生在关注书本内容的同时兼顾本文的表达方式。久而久之,待学生养成一定的阅读定式后,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并寻求答案。

三、引入自评,让学生当好自己习作的读者

学生的习作完成后,教师不要急着下评语,要让学生学会成为自己习作的第一个读者,学会自我评价。在学生自评时,教师不能撒手不管,以免形成“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字迹工整”等程式化评价。教师要围绕每次习作的不同要求制定评价单,使学生在评价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

如在指导五年级学生如何写人物时,要求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征,同时学会运用细节描写使文章变得生动。为了帮助学生客观具体地评价自己的习作,教师还要在学生自主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复评。在学生具备初步的自主评价能力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评价单,自主评价之后再在班级同学之间开展互评,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巩固学生评价习作的能力,使其在评价中学会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阅读与习作之间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读写进行整合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读写结合重在找准课文中读写训练的“结合点”,教师要善于将读写进行整合,将课内外阅读与习作进行有效勾连,让阅读成为通向习作的桥梁。

猜你喜欢

结合点范文课外阅读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三个“结合点”分析
寻找科学与新闻的“最佳结合点”
春色几许(简谱)
找好老促会工作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