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咬文嚼字”

2020-08-13孙本生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咬文嚼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孙本生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善于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构建出更加高效、趣味的课堂环境。语文阅读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对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语文素养均有巨大帮助。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钻研文本,才能更好地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咬文嚼字”式的课堂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品读文本,进而起到内化学习内容的作用。简要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咬文嚼字”。

关键词:小学语文;“咬文嚼字”;课堂教学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推进的今天,小学语文的教学理论也在不断发展。阅读教学属于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环节,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过程,也可以看作是其主动、积极参与思维活动、情感活动的过程,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深度均有积极作用[1]。在阅读课堂中,也需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而通过“咬文嚼字”式的阅读、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抓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进而很好地积累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一、“咬文嚼字”在课堂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咬文嚼字”前也需做好铺垫工作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可以说是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重要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若是感觉课程内容较为无趣时,也会使自身的学习效果差。要想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在课文教学中,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在自主预习中加深对课文文本的认识。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需寻找到“咬文嚼字”的关注点。只有能够吸引学生的东西、事物,才能让学生将关注点放在该事物上,进而注重积极探究其中蕴含的课程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学生感兴趣、不懂的重点来开展“咬文嚼字”,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咬文嚼字”时需注意主题的把握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也越发开放、多元,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积极意义。因此,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而部分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对该方面的理解存在过于绝对化的问题。在教学课堂上,过于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课堂对学生缺乏一定的约束力[2]。在過于自由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想怎么理解就可以怎样理解,学生此时的学习过程也过于碎片化。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与教师难以准确把握教学主体存在重要联系。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对主体缺乏一定的把握,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也缺乏一定的引导,让学生难以有序、全面、循序渐进地深入理解文本。因此,在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主体,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在适当的引导下进行文本理解,从而更好地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咬文嚼字”分析

1.结合课文情境来开展“咬文嚼字”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想做到真正的“咬文嚼字”,教师必须要注重自身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善于引导学生准确、主动抓住文章中蕴含的丰富资源。从课程内容中的关键词、语句、段落等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需让学生够联系上下文来多读、多想,在思考中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加强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活动中,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体会文中表达的“中华不振”,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主题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预习任务。从“中华不振”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并从周恩来在课堂上的话出发,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内涵。从“不振、崛起”等词汇出发,将自身的理解、想法表达出来。而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该词汇的意义。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提升,也充分发挥出“咬文嚼字”的价值。

2.结合课堂练笔来开展“咬文嚼字”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兴趣、习惯,还要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实践运用出来,促进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因而,在课堂上开展高效“咬文嚼字”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其与课堂练笔相结合,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练笔效果。在课堂练笔中,字、文等内容也不能脱离语境而单独存在,必须要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才能更加精准地把握文本的感情、思想。例如,在课文《纪昌学射》的教学活动中,旨在引导学生读写“纪昌学射、梭子、虱子、妻子”等词语,并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单纯地通过阅读,难以体会到眼力对射手的重要性。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通常均不够深入。而在课堂练笔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夹虱子、看穿梭着的梭子来理解课文,认识到其在眼力训练中的困难性。课堂练笔环节可以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主动思考中认识到眼力的作用,进而感悟到基本功的重要性。

3.通过“咬文嚼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曾有著名教学家说,想象力比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要。对于学生来说,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没有边界的,是无限的。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其也是知识的源泉。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也需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获得更为全面、健康的发展[3]。在“咬文嚼字”教学中,教师也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其在字词分析中感受到咬文嚼字的快乐,进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理解。例如,在课文《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学活动中,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并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本诗蕴含着非常美丽、欢乐的意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咬文嚼字”,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从“急、飞、寻”等词语出发,可以想象出儿童在小跑中追逐蝴蝶的场景。在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诗词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便于学生展开想象,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想象能力。

4.通过“咬文嚼字”培养其质疑精神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的教学观念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可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在课堂上表达、发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也营造出较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批判思维均有重要意义[4]。在“咬文嚼字”的活动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主动进行质疑、批判,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开放,有利于其学习效果的提升。例如,在课文《七月的天山》的教學活动中,旨在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并能够感受到天山景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呈现出天山的图片,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天山的景色。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与观看到的情景产生对照,以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文章中的用词。如:“溅起、柔嫩”等。为什么在描写山色的时候使用柔嫩这个词语呢?有哪些词语更好呢?结合文章的用词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在积极交流、发言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咬文嚼字”的兴趣。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咬文嚼字”的作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想加深学生的理解、让语文课堂更富有“语文味”,必须要引领学生进行“咬文嚼字”,对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有积极作用[5]。此种教学方式的实施,也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避免语文课堂上的机械灌输、乏味说教。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需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咬文嚼字”,在逐字分析中加深其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抓住重点语句“咬文嚼字”:例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味[J].中学课程资源,2017,23(2):16-17.

[2]洪涛.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咬文嚼字”[J].语文建设,2019,26(6):28-30.

[3]李健.咬文嚼字,整体感知,多元比较: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师生“深度对话”[J].小学教学研究,2019,22(18):87-88.

[4]葛龙龙.文本互读,促进文本的深入解读:《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与反思[J].江西教育,2019,14(8):49-50.

[5]沈敏.咬文嚼字,品出真味:浅谈中年级阅读教学中提升词语敏感性的教学策略[C].2017年江苏省教育学会年会,2017,10(17):136-137.

猜你喜欢

咬文嚼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