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实施策略探讨

2020-08-13王锦霞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生活化小学数学

王锦霞

摘 要:小学数学是所有课程中十分关键重要的,对学生理性思维要求较高的一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只是单方面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并没有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导致学生无法更加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另外,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乏味无趣,会使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应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入生活实际,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但是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去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以生活实际来联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更加熟练地掌握学习内容。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就目前来说,小学数学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其教学方式十分落后,无法积极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首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十分僵化,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和学生听的方式进行,没有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过少,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过于紧张乏味,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和课本进行教学,在教学完成之后,再以测验和考试等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如此循环往复,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办法让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数学,从而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只会觉得是完成某一项任务,而无法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其次,教学内容过于系统化和固化。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数学的概念定义和公式等,而教师也认为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些硬性知识,忽略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以及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而不能够真正地领会到其中的内涵,在实际运用中无法灵活运用,也没办法真正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影响到未来数学的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实施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更加真切地体会数学的魅力,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必须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更加仔细地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并将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去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加强在课堂上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比方说在讲多边形时,可以以身边存在的事物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并且可以让学生来分析身边的事物,有什么是多边形的,这样能够使学生对多边形这一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在讲课过程中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堂互动中。

2.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培养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因此将教学内容充分联系实际生活,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的学习内容,并且能够将其充分应用到题目和实际生活中,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生活和学习的探究精神,自主地参与到学习和探究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借助教材和课本,并没有有效地结合实际生活,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也无法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长此以往就会对数学感到厌倦,从而影响学习兴趣。但是将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充分联系,可以让学生从身边发生的事情中寻找数学事件,并将其和课本知识相连接,从而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更加深刻。除此以外,学生在将实际生活和数学知识相连接的同时,又能够培养探究精神,学生自主地探究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时,能够锻炼综合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优良习惯。

3.开展生活活动,促进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有更好的基础。教师为了更好地将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生活活动,让学生深入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学以致用。比如说“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节,就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发现在自己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可以将其留成一个作业,让学生去整理自己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学以致用,深入生活中发觉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慢慢地更加喜欢数学,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4.鼓励学生质疑,发散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任何事物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待事情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鼓励学生勇敢地发出自己的质疑,帮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小学生的思维与家长和老师的思维是不同的,他们对待任何事物都更加细心,且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对某些事物,可能和教师的想法是相逆的。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可能教师就会打击学生的想法,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最终只会导致学生的思维逐渐僵化,学生会在教师的打压下,逐渐丢失自己的多样化思维,只能够按照教师的想法去做。但是在新课改的要求和推动下,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去质疑答案问题和教师的讲课内容,只有敢于质疑,才能够体现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而在质疑的同时,又有效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养成了更加活跃的思维,对待任何事物都能够持有自己的意见,帮助学生养成更加独立优秀的人格。而且敢于质疑,也是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一种体现和对教学内容的一种理解,教師必须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鼓励学生发出质疑。

5.布置生活实践作业,提高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既可以作为一门课程去学习,也可以作为一项技能去掌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完全可以把其当作一项技能去实践,在生活中锻炼和丰富。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适量地布置生活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完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要对其提起高度的重视。学生可以和家长一起去买菜,或购买一些日用品,在购买的同时可以锻炼学生对减法表的熟练度,学生帮助家长去算所花费的成本,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完成生活实践作业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价值的。

6.强化预习和习题训练,丰富学生的生活感知

小学数学知识学习难度并不高,不过对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理论知识学习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然而课前预习准备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一部分知识,并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总结初期的认知报告。由此可见,未来必须要依靠多次预习和情景预设强化认知,帮助学生养成学习数学的习惯。任课老师可以在开课之前用一小部分时间讲述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小学生深入生活场地收集数据资料。例如,在讲授“克与千克”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买菜任务,令其主动掂量不同的蔬果,促成其对克与千克的初识,实现启发性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熟悉承重秤,了解承重秤的操作手法,为后期理论学习做铺垫。此外,适量“生活化”的习题训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数学计算刻板严谨,但是可以利用丰富变换的题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所做的习题训练大纲必须结合小学生的生活情况和教材理论,才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生活知识的主动性行为。最好是能够为习题集设定一个生活化的规定情境,用生活化情境将学生带入数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和理论解决客观问题。总之,教师不能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盲目教學,必须有理有据、循序渐进,利用好预习和习题测试卷的作用。

在新课改的要求和推动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予以摒弃和创新改进。小学数学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去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并且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是十分有价值的,值得在其他科目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秦淑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实施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67.

[2]林森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实施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9(22):53.

[3]郭倩.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4]李淑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7(24):133.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