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08-13李雪莲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背景知识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李雪莲

摘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用背景知识让学生融入阅读中,这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着重从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给教育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背景知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程的变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所以教师存在一定的教学困境。而教师将背景知识融入课堂中,可以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思考。但是,教师在把背景知识融入教学的时候也应该注重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机械式教学;应该为学生提升理解能力提供机会;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他们学习的知识。

一、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涉及文章背景信息的内容,教师如果不将背景信息融入课堂中,学生就不会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但是,教师在运用背景信息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发挥背景信息的价值。文章是创作者所思所想的表达,也是学生主要理解的学习内容。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和文章合理引入背景知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尊重文本

文本是教学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文本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一方面,文本是作者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媒介,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与作者超越时空界限进行沟通,用过去的比较好的文化指导现在的生活。背景知识是对文本的介绍,教师在引入背景知识的时候要尊重文本,在文本的基础上介绍背景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介绍《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背景知识时要尊重文本,文章中主要写了西沙群岛的位置、景色、人与生物,教师应该围绕这些方面引入补充资料,介绍的信息为众多的西沙群岛的岛礁、丰富的热带资源以及南沙群岛位置的重要程度。西沙群岛以永兴岛最大,主要有永兴岛、赵述岛等岛礁,热带资源主要是鱼类、鸟粪、海参及海龟;另外,南沙诸岛的位置非常重要,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教师在尊重文本的情况下引入背景信息,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二)关注学生

随着新课程的变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让学生与文本充分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针对性阅读,从而产生自己的理解。教师在准备教案、安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内容时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三)不断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要想更好地将背景知识与文章联系起来,就必须拥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查询一些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背景知识,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小学语文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教师应该通过引入背景知识让课堂提升一个高度。教师应该多积累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发挥出背景知识的价值。教师要注重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拉近與学生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加喜欢阅读,并且展现自己的文学修养。教师在运用背景知识的时候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具象,这样才能发挥出背景知识的作用,让课堂更有活力。比如,在《山行》这首故事的讲授中,教师应该对作者有很深的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杜牧,字牧之,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樊川文集》,以七言绝句著称于世,在诗赋风方面成就颇高。《山行》是杜牧描写秋日景色的一首诗,山路、人家等景物构成的画面非常和谐,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山行》这首诗里面的重点,展现了秋日山林的生机勃勃。教师通过对这首诗的作者进行讲述,让学生对古诗有更多的理解,学生也会喜欢上阅读古诗,从而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二、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用

(一)激发兴趣,促进阅读

学生要在语文中通过听、说、读、写受到文章的熏陶,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在阅读中,学生既要感受教师授予的知识,还要体验语文的魅力。当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基础,学生在学习中用以往所学的知识与教师新讲授的知识进行联系,对文章中的字词、语法、句子等知识进行理解,从而培养自己的语感。学生可以通过三种情况对知识进行理解:学生有丰富的阅读量;学生注重对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进行联系;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提升思维。背景知识正好可以满足以上三种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排除困惑,渗透主旨

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多与文本进行交流互动,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背景知识在阅读教学中相当于脚手架,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基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平常学生也要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潜移默化,提高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背景知识是重要教学内容,是作者对世界的所思所想,学生理解背景知识也可以提高素养。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语文素养,对词汇语法、句子进行积累,在阅读中培养文学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从全方位完成学习目标。

(四)知识迁移,深化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将背景知识融入课堂中,可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学生应该学会独立阅读文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知识迁移是以前所学的知识对现在的影响或者后学的知识对现在所学的知识的影响。迁移可以让学生将松散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将背景知识融入阅读中,可以为学生轻松理解文本提供机会。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介绍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将作家生活的时代与其他作家的作品进行联系,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可以让自己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这是顺应素质教育的表现。

三、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教师在运用“背景知识”的时候应该根据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状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不可以将背景知识简单地罗列出来,这样不会让背景知识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另外,教师将背景知识融入阅读教学中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学实际,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导读

教师为了不耽误教学进程,在课堂中以讲授为主,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导读法的时候比较多,能够在短时间内交代自己想要讲授的知识。比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以先将作者生活的年代进行介绍,然后介绍文章中内容发生的时代,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文章发生的背景下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所思所想,学生也会在阅读时有自己的发现,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

(二)学生分享

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外书籍或工具,并且查到自己想要的知识。教师也有要引导学生多参与课内外的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锻炼自己的人际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悟,从而有更高的思想水平。学生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查询文章的背景知识,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意见,为阅读做好准备。

虽然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查阅到更多的资料,但是传统经典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以往班级很少有人查阅背景知识,就算查阅也只是少部分同学参与,所以班级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教师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查询资料的过程中,这样学生通过自己查询得到的感悟会更加深切。

四、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时机

(一)课前引入

教師在课堂中融入背景知识可以是多方面的,也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入背景知识。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背景知识可以让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且通过对背景知识的学习对文章有所理解。学生也会对背景知识产生好奇,拓宽知识面,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知识讲授中,教师可以在讲课前讲述一些雷锋叔叔的事迹,让学生了解雷锋叔叔的无私奉献。教师可以这样讲述:“雷锋叔叔是一名共产党员,出生于湖南长沙,它的模范事迹和品德在党内外和社会各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雷锋精神就是由雷锋叔叔的名字而来,讲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党和人民无私奉献。”教师通过对雷锋叔叔进行讲解,可以让学生对雷锋同志有了大致了解,然后进行课文讲解,学生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文章传达的思想主题。

(二)课中补充

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存在的质疑,并且更好地进入对文本的理解,从文本中获得一定的感悟。学生在学习中有能动性也是非常宝贵的,学生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并且用所学的知识证明自己的想法,这可以提升感知能力。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中肯,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自主学习、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精神。学生应该对文章的字词进行理解,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将自己的理解应用在固定的语言中,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实践力。毕竟学习知识后能够应用出来才算完成最终的学习。

(三)课后升华

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后引入背景知识,让背景知识成为文本的拓展,学生在了解背景知识后可以对文章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比如,在《赠刘景文》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查阅古诗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所处的时代,从而为文本的理解提供基础。《赠刘景文》是苏轼写给刘景文的文章,是让刘景文即使经历了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向上,不要消沉斗志;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广阔胸襟。其实,苏轼一生也经历过大起大落,因“乌台诗案”被贬为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又被贬到惠州执政,死后才被追赠太师。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以及文章所处时代背景可以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同时自学也可以开发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运用背景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让学生将以往学习的知识与现在讲授的知识联系起来,实现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OL].学周刊,2019(36):127.

[2]李学铭.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75-76.

[3]马娟,公娇娇.浅析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64-165.

[4]王安娜.谈背景知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5):97-98.

猜你喜欢

背景知识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