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与研究

2020-08-13石静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低年级农村小学

石静

摘 要:当前语文教材注重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具备全面的语文基础能力,而语文素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的修养,具有整体性,必须要充实自己的语文基础。整本书阅读是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有力补充。由此可见,对小学低年级的整本书阅读进行指导就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

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和环境还有配套设施都比较落后,很多地方都比城市学校差一点;还有就是师资配备上缺乏专业老师,尤其是缺乏新教育体系的培训与学习,缺乏新的教学观念,知识比较老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另外,农村小学存在学生人数少、班级少、教师少的问题,这样会影响教学气氛,也会抑制教学的发展。

低年级指的是小学一、二年级段的孩子,刚刚步入小学的校门,还保留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和情绪性,注意力也不会长时间集中,容易被一些活动、鲜艳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指导低年级孩子学习15~20分钟之后,就应该做做游戏,活动活动再进行指导教学。

整本书阅读是近年来众多语文老师都进行的教育改革,现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指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整本书阅读给出教学建议:建议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以扩大知识面,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建议教师指导孩子们多读书,好读书,指导孩子们读整本的书。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六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10万字,其中1~2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能低于10万字,小学一年级孩子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课外书,阅读量不少于150字,小学二年级孩子每天至少阅读45分钟,阅读量不少于250字。所以,读整本书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而农村小学对于整本书的阅读重视度还不够,教师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也缺乏实践和研究。

小学低年级段正处于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和充满好奇的阶段,此时,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农村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呢?对此,我做了以下几点探究:

一、注重阅读内容选择的科学性和适宜性

在整本书阅读中,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需要教师认真严谨去研究。基于低年级孩子的阅读特点,识字量不大,兴趣比较广泛,我结合部编本课文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选择本学期的阅读书目,选择好书目后在课堂上进行重点阅读指导。每天制订新的阅读计划,并做出阅读总结,让孩子们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二、做好阅读推进

阅读推进要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展开,要学生保持持续读书的状态,养成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阅读推进形式多种多样,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

1.让每位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由其他同学点评。这样大家既读了课外书,又可以从别人的阅读中找出优缺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学会了总结。

2.阅读完之后做出思维导图。每阅读一章节之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做出思维导图,对本章节的大体框架有了更深的了解,思维导图也让学生对主要内容加深了记忆。

3.写读书笔记,每周写2~3次读书笔记,摘抄课外书中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并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做好阅读成果交流

在学生读完整本书后可以根据大家的阅读情况交流成果,可以是故事会,也可以制作读书卡、书签、手抄报等,阅读成果可以丰富多彩,在最终展示的时候才会各具特色。

我们强调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尤其是课外读物,但既不能盲目让学生去读,更不能强行进行硬吞,这样会让孩子们失去兴趣,要引导他们真正喜欢读。对于激发孩子们阅读整本书兴趣的策略,我做了如下研究:

1.诱读法。选择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书目,选出其中特别精彩的语段,教师或者班上的学生读给同学听,用精彩的故事吸引学生,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是一种策略。教师在熟知书目的主要内容后,设置一定的悬念,选取其中比较精彩的篇章,利用孩子的空闲时间读给孩子听,这样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比如一年级的绘本故事《花婆婆》主要讲述的是在海边的城市里住着一位年轻漂亮的花婆婆,花婆婆年轻的时候离开自己的家乡工作,喜欢去很远的地方旅游,当老了的时候就住着海边,喜欢看海边的城市,小朋友们也喜欢这样吗?为了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当教师读到“很好”时,爷爷笑着说:“但是,你一定要记得做第三件事。”在孩子们正听得特别投入的时候,教师可以不再往下读,孩子们就会很好奇地想知道第三件事情是什么,这样就会迫不及待去讀完剩下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导读法。上好导读课,能帮助孩子们梳理内容,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学会做思维导图,梳理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作为语文老师,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如何引导孩子们去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如何阅读整本书呢?思维导图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工具,通过图文并茂、梳理脉络会对书本所介绍的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在二年级的整本书阅读中,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也是必读的一本书。教师在指导时,可以让孩子们运用图文并茂的方法,把每一级主题的关系用各种图式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成关系链,针对整本书的影响来设计思维导图。在设计过程中,虽然孩子们的作品会比较稚嫩或者说是粗糙,还不够成熟,但是只要孩子们勇敢迈出这一步,敢于挑战和尝试,这不也是一种进步吗?

3.提问法。在教学环节上进行问题化教学,一问一答,把学的责任都移交给学生,让“学”真正在课堂上发生。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很多新颖的思路,设计问题前需要教师精心阅读文本,完全掌握文本的核心主线,才能使学生的课堂阅读更加积极主动,充满生机。

《一年级的小豌豆》是一年级学生必读的书目,很多老师在选择书目时都会选到这本书,在指导这本书的指导阅读中,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些问题,让孩子们进行阅读,每天指导孩子阅读一个故事。例如在指导第三个小故事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小豌豆用哪些方法让阿隆减肥?结果如何呢?你怎么看待阿隆减肥这件事情?在指导第六个故事时,可以这样去引导大家:《小公主》的故事你一定会觉得很有趣吧,为了当小公主,小豌豆从家里找来哪些东西来装扮自己呢?女孩们,你们做过这样的事情吗?男孩们,你们怎样看待小豌豆的行为?通过这些问题的创设,孩子们在读书的时候就会更有目的性,也会对这个故事有更深的了解,掌握整本书的核心主线,进而对整本书有透彻的了解。

4.情景法。低年级儿童的学习,是动作、形象优先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只有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而科学设计多样的情景,引导他们阅读也是一种策略。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知识面比较薄弱,尤其在读《中国古代故事》时会有很多地方不能理解,所以在指导时教师就需要设置一定的场景去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比如在指导《曹冲称象》时,为了便于孩子理解,教师可以用情景剧的形式让孩子们去表演,真正体会当时的那种场景,这样就会加深孩子们的印象。

5.讲读法。在整本书阅读中,不仅要读,还要讲。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都要发展的学科,我们在训练孩子们读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去说。让孩子自由说出书中有趣好玩的地方,说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鼓励孩子把故事说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鼓励孩子在班上分享自己熟读的小故事;一遍一遍地讲,让每个孩子都去讲,孩子慢慢就不一样了。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来学会表现自己。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指导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尤為重要,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还要让学生爱上阅读。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故事情节的生动,从而引发他们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学生阅读的书目越多,孩子们的感悟就越多,语言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升,掌握的知识也会越丰富。

总之,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更多丰富的语言,也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吸收所需要的知识;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有机会碰到自己想要的语言形式,帮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当孩子在读整本书时,要是遇到学生喜欢的作品或者语段,在他们自己的作文或是日记中就会仿照着去写,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就会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经典作品,他们的语言就会得到发展。这种发展是可持续的,是在将来的学习道路上不会遗落的,是能够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提供营养的。

参考文献:

[1]徐雨燕.谈教学低年级绘本阅读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2):90-92.

[2]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10.

猜你喜欢

低年级农村小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