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1+X”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0-08-13曾超慧

新课程·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校本育人核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有着八十年校史的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在推动学校优质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中,承前启后,探索开发了“基于核心素养的‘1+X特色校本课程”,以课程育人带动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素养的提升。

一、“1+X”校本课程内涵

(一)“1+X”校本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为目标,以“育幸福学生,做幸福老师,成就幸福人生”的幸福教育理念为引领,在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正常開设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1+X”特色校本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课内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三条途径达成,形成学校核心素养教育模式。

(二)“1+X”校本课程阐释

“1”是指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设置的国家课程;“X”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学科拓展课程。

同时以取自学校“红旗至美,大道无言”精神的“至美明道”为课程主题,即在课程理念中融合学校以“道”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现红旗人的精神风貌,形成“1+X至美明道课程”。

(三)“1+X”校本课程的构建思路

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明确各学段、各学科的育人目标和任务,构建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课程体系,设计与之相应的特色课程,并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推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计划的落实。

二、“1+X”校本课程提升核心素养的价值辨析

(一)课程的开发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

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引领着课程改革的方向和模式。校本课程文化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价值观念,反映了该学校的办学理念。先进校本课程文化是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是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国家或地区间要求的不同而与时俱进。

(二)课程的开发为核心素养提供平台

课程是育人的根本载体。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小校园”里成长的孩子,未来要直面“大社会”,这个目标实现离不开校本课程的开发,国家为每个年级都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地方与学校课程课时,这是开放式的课程管理,也为不同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平台。

(三)课程的开发符合核心素养的特点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1+X”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的补充和发展,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人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各种渠道的教育资源。

三、“1+X”校本课程群的开发

(一)开发团队的创建

在“红旗至美,大道无言”精神的引领下,我校秉承“专业引领、骨干带动、百花齐放”的“三人行”教师发展模式,以老带新,发挥“三人行”团队力量的重要作用,历练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教师团队,成为学校特色课程的中坚力量。

(二)校本课程群的构建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1+X至美明道课程”的构建思路,我们创建了“三线六部X点”的课程群模式,如下图:

1.三线

三线为课程架构的三条途径,分别是基于学科教学理念的嵌入式“课内小课堂”、基于社团综合性学习的多元化“校园中课堂”和基于校外实践研学的探究性“社会大课堂”。从“弘扬红旗至美文化、营造优美高雅环境、开设至美特色课程、举办校园节日活动”等方面推进。

2.六部

目前至美明道课程涵盖六门学科课程,分别是了解中华优秀文化、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追求幸福之美的语文课程;促进思维和身体的协调,锻炼毅力,提高责任感,促进学生之间交流的数学课程;焕发生命的激情,热爱生活、健康生活的体育课程;培养创新能力、展现创造之美、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美术课程;感受艺术之美、精神之美及音韵之美的音乐课程;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生活之美的综合实践课程。

3.X点

由六门学科课程延伸出来的,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学科拓展课程。目前已有“诗香词韵”“酷炫魔方”“琴乐声声”“绳舞飞扬”“纸盘青花”等延伸课程的实施与完善,随着研究的深处,还将有更多“X”课程的开发和落地,无限可能,充实饱满。

四、“1+X”校本课程成效分析

(一)培养目标指向“立德树人”

学校课程体系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是开发学生潜能的主要手段,也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关键环节之一。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前沿阵地的学校,我们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1+X”学校特色课程研究与实践,通过课程内涵、构建形式和开发平台等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课程整合了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多门学科,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系,探索出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

在充分发挥各学科育人优势和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多元认知能力;在满足每个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通过统筹小学多学科的课程资源,明确小学教育功能定位和育人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依次递进和有序过渡。

(二)课程开发重在知识建构

“1+X”校本课程分担着学校功能的各个方面,显性与隐性能力的发展层次各有侧重点,各课程功能的整合体现了学校整体育人功能。

以美术课程为例,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和美术教师的专业特长,针对学生年段特点,开发了一级、二级、三级“1+X”美术校本课程。

1.一级课程。一级课程面向年级为一、二年级,主要有“趣味涂鸦”和“泥彩缤纷”两个项目。趣味涂鸦是一年级孩子们步入绘画领域的启蒙阶段,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绘画训练步骤,提高孩子们在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泥彩缤纷在二年级开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彩泥手工的学习,创作出作品,培养手、脑、眼的协调,以及色彩识别和创作思维能力,陶冶生活情趣。

2.二级课程。二级课程面向三、四年级的学生。三年级开设纸盘青花,学生将一次性纸盘再利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在纸盘上线描青花作品,通过自己的巧手使之变成各种好看的盘子装饰品。扇面怡情则是在四年级开设,学生学习在扇面作画,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

3.三级课程。五、六年级的“草帽艺趣”与“锁扣时光”难度加大,不仅作画困难,作画材料也更加的复杂。学生需要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草帽画与锁扣画设计,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

正是通过这样阶梯式的课程推进,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建构自我、超越自我,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课程整合夯实学校文化

一所学校的强大,一定是因为她具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文化底蕴最直接也最贴近师生生活的是课程的设置。

作为一所老牌名校,红旗二小在课改实践中,通过加强学科内部或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整合夯实基础性课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以课程文化带动管理文化、师生文化、环境文化等整体功能的发挥,推动学校文化走向自觉、传承发展。以课程变革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整合、开发和优化课程资源,夯实学校文化软实力,将“课程文化”放在学校文化系统的核心层,由课程文化辐射出管理文化、环境文化、师生文化,整合了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学校教育元素的优化组合和高效率运转。

(四)课程实施提升教师素养

从专业角度来看,教师的发展从来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用不断的反思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本课程的开发,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但同时也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能动性,教师直接成为课程的参与者,要去做选择与决策“教什么”和“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很大的助力,必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学科的兴趣到素养的提升,从知识的运用到实践的创新,从一个点到无数个“X”,基于核心素养的“1+X”特色校本课程是学校校本课程领域的一次新探索,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坚信,美好的教育可以改变人生,美好的教育可以使人生变得美好,使人的人生空间和人生舞台更宽广,这就是教育的幸福。

参考文献:

[1]崔允.校本课程开发:上海经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闫瑞,刘洋.精彩,在创意校本课程中绽放[N].中国教育报,2015-03-09.

[3]刘硕.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宁夏教育,2003(11):35.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学科带头人专项一般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1+X”特色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7ZXYB054。

作者簡介:曾超慧,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校长,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校本育人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