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业财融合管理的探讨

2020-08-13袁敏

财会学习 2020年22期
关键词:业财融合公立医院

袁敏

摘要:随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卫生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价格的动态调整成为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公立医院健康稳定与发展。文章分析了医疗价格动态调整对公立医院的多层次影响,从业财融合的角度针对公立医院在医疗价格动态调整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通过探讨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管理提供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业财融合

引言

新医改以來,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将其作为医疗综合改革价格补偿的主要方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计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发改价格〔2016〕1431号),2019年11月29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出台的《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将是“十三五”期间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推进过程中,公立医院亟待探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及影响,并制定有效应对措施。同时,结合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领域的业财融合理念,医院价格管理部门将获取的临床信息准确反映到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上,实现业务和财务的互补,及时主动地服务于医疗价格动态管理,实现公立医院适应新形势、良性发展。

一、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意义

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是使医疗机构的经营成本通过医疗服务获得回报的补偿机制;医疗服务价格直接关系医疗服务收入,同时又最直接关系到医疗劳务价值的体现。灵活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可以引导公立医院健全运行机制、提高医院管理效率,使公立医疗机构真正回归公益性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目前,在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和医用耗材加成的背景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撬动点,且价格的调整效果非常敏感。但由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周期长、定价依据不统一等原因,出现了现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之间比价不合理;医疗、医保、医药领域改革协同性较差,未能有效实现“三医联动”等问题。因此,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仍任重道远。

公立医院的医疗价格管理亟待直面挑战,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与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等相关政策紧密衔接。从业财融合的角度,理顺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促进医疗收入结构的优化、有效引导规范医疗行为。更好发挥医疗服务价格的杠杆调节作用,促进医疗收费结构优化,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公立医院医疗价格动态调整所面临的多层次影响

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如何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弥补公立医院的损失,关系到公立医院能否可持续发展。总体上看,现行医疗服务价格水平偏低,尤其是医疗、护理技术劳务项目亏损严重,中医及民族医诊疗项目价格水平严重偏低,医护人员技术价值、知识价值、风险价值未能得到合理体现等问题影响着公立医院的运行和发展。

(一)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还有待

进一步完善

现行医疗服务的项目成本核算是以项目收入为分配依据进行科室成本分配,其理论依据是假设现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是合理的。而实施价格改革后,对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调整打破了原有项目间的平衡关系,药品、耗材单价下降项目势必影响到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也即是说在现有成本基础上制定的项目价格标准,在调整后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后,有可能出现项目的价格标准仍然严重低于项目成本的现象。需重新对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核算方法予以完善。科学制定各医疗服务项目的标准服务时间和标准物料消耗,结合风险价值、技术价值等内容,准确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从源头解决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滞后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

(二)服务项目之间的比价关系尚未

完全理顺

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医疗价格调整政策影响会使医院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有待提高,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检验等价格需要适度降低。通常对医疗服务项目分级分类制定调整幅度比较粗放,如何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提升,降低物化价值,使患者倾向于从小检查转换到大检查的可能等比价关系产生的问题尚未解决。

(三)有待对临床医疗行为规范有所裨益

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具体执行单位,其内部价格管理规范、收费行为等直接关系各项医药价格政策的真正落实。药品和耗材集中大量采购加成取消后,药品、耗材单价大幅下降,但医师的处方习惯和绩效激励机制如果不改变,在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大处方、滥检查现象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激励作用就无法从医院层面直接传递给医生,从而有效引导医疗行为的规范。

(四)有待多部门联动合理控制患者支付

医疗价格的动态调整既要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务价值,同时也要关注患者费用的过快增长,患者的住院费用统筹比重减少等情况,需要进一步完善探索更加合理、公开透明和行之有效的医疗价格动态调整政策支持,关注患者的满意度和承受能力。

三、医疗价格动态调整背景下,业财

融合优化策略

(一)精确成本测算,增强定价能力

医疗服务成本核算是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的基础,而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是财务与医疗业务紧密关联的主线。因此,医疗服务价格不管是根据项目进行定价,还是根据病种定价,公立医院只有将医院经济运营情况进行真实展现,具备精准的医疗价格项目成本核算基础,才能为医疗服务项目动态调整定价提供依据,对定价发挥引导性的作用,保证定价的合理性。公立医院建立业财融合理念的有效渠道是转变财务人员观念,走向临床服务一线,成为传递财务业务信息、费用管理的中坚力量,为医院价格管理成本核算工作提供有力支持。通过价格管理部门与临床业财融合对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测算结合临床路径的开展,分析是否有多余成本操作步骤,改变以往粗放式管理方式,增强临床工作人员成本管理意识。对于可自主定价的特需项目进行全程成本把控,进行精细化成本管理,为医疗服务项目的自主定价提供“硬核”数据参考。另外,从业财融合的视角结合医保支付政策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分析病种成本,为科室及医院DRGs付费改革增强政策把控能力。

(二)理顺比价关系,优化收入结构

医疗价格动态调整过程应关注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收入结构的优化。实施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后,医疗机构的收入结构将会由过去以药品和耗材收入高占比低医疗增加值,转为诊查、手术、护理等医疗技术和服务等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高医疗增加值的项目获得。对医疗服务劳务价值的动态调整,应对医疗服务项目技术的勞务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价,引入技术难度系数和风险程度系数,“双管齐下”达到理顺比价关系目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调整是在集中招标药品、耗材零差率基础上置换出的一些价格变动空间基础上的“腾笼换鸟”。以“总量不变、结构调整”为基本原则,在测算医疗服务收费总量基础上,逐一核定具体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系数,结合项目技术等级和风险情况,分医疗组和病区、病种治疗标准进行评估,使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在价格中得到真实的体现。因此,内部管理好的医院必然会节约出更多的成本空间,可以用于医院临床治疗、科研等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加强医院医疗价格业财融合管理,通过了解临床机制腾出更大空间,才能使价格调整发挥更大作用,更充分的优化收入结构。

(三)规范医疗行为,提升服务质量

医疗价格改革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医疗水平的提高,满足人民就医需求。医疗价格的动态调整主要从几个方面规范和引导医疗行为:一是可以引入价值医疗理念,加强公立医院药品和耗材使用管理,遏制过度使用行为,抑制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合理用药、耗材的行为发生。二是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手段引导形成医疗行为规范的内在激励机制。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动态调整的同时,对涉及医院业务管理各方面的指标进行监测,与之相匹配的医疗评价机制要同步建立,鼓励临床手术、护理、门诊等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及时掌握其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医疗行为的规范,利用绩效考核结果指引医疗服务技术和质量提升。三是医院的医疗价格管理部门要联合医疗、护理、药剂等部门到临床监测医疗服务收费行为,掌握医疗服务项目收费的合规和合理性。根据病历记录和费用清单对照,核对检查内容匹配性,用药规合规性等。让诊疗行为真正做到因病施治,回归医疗治病救人的本质,有效规范临床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四)完善医患沟通渠道,确保患者利益

公立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属公益性范畴,按照《价格法》的统一规定各省均把基本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和调整,以及在较大范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列入听证范围。因此,公立医院在核心能力竞争中,尤其要关注的是患者的满意度。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是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体现,也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在医疗收费动态调整的过程中,保证患者负担可承受是基础的条件,尤其要关注慢性病、特种病和低收入的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公立医院价格管理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做好医院管理评估,主动增加就医透明度。同时还要完善价格投诉管理制度等,踏踏实实做好门急诊收费明细清单制、住院费用“一日清”制等,严格执行价格公示制度;针对不同就医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特需医疗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实际需求。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监督效率

包括医院综合运营管理平台(Hospital ResourcePlanning,HRP)、资产管理系统和病案管理系统在内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对接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融合,业财融合视角下通过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将会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态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提升医院内部信息化水平,实现内部财务核算、收费管理、物资管理、绩效考评、医疗行为监管等信息管理综合平台的不断优化。医疗价格管理部门可以将物价、医保政策嵌入系统中,实现全程监控及时预警,防止错收、漏收、多收,完善和开发与医疗服务收费相关的功能,促进医疗价格管理的高效率和智能化。

结语

由于医疗服务价格的社会敏感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涉及许多方面。在动态调整过程中,受到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医院内部的治理机制等多方的影响。同时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需要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办法、医疗服务价格指数等作为技术支撑是公立医院价格管理是医院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部只有迎难而上,树立业财融合的理念,深入剖析在新医改下医疗价格动态调整的情况及对医院的多层次的影响,科学精准进行成本测算,理清比价关系,规范医疗行为,完善医患沟通,加强监督,才能合理维护患者和医院双方利益,不断提升定价能力和运营管理,优化服务质量,推动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改革更加完善,促进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强,朱宏,李军山.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8(11):35–37.

[2]江其玟,戴静宜,胡靖雯,汪丹梅.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模型构建与应用[J].卫生经济研究,2019,36(06):38–41.

[3]王枝英,任俐,吴晓琳.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医院运营的影响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9,45(04):277–279.

猜你喜欢

业财融合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卫计委:鼓励地方探索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改革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大数据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工业4.0下的业务与财务融合模式探索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
医药:3500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