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及对策
2020-08-13严晓萍
严晓萍
京津冀区域总人口1.1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的8.08%,其中河北省常住人口7591.9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4374.4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62%,北京市常住人口2153.6万人,天津市常住人口1556.87万人。2019年河北省的财政收入5850.5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665元①,北京市财政收入5817.1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756元②,天津市财政收入2410.3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04元③。河北省人均财政收入不及北京市的30%,天津市的50%,占比分别为26%(河北/北京)和50%(河北/天津),人均收入与北京相差42091元,与天津相差16739元。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在交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积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三地居民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但由于经济结构、财政收入、人口总量等方面差异,河北省在基本公共服务各个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短板。
一、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状况
(一)基本公共教育
1.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投入总额全国排名第7位。教育发展方面,2018年河北省教育经费投入总额1354.5亿元,教育经费投入排在全国第7位,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排在第9位,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比上年增长8.65%,排第9位。在京津冀区域内,河北省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比例、增长率都高于京津。
2.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量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河北省由于总人口数高于京津,教育投入、各级学校数量排名也都超过京津。从全国排位看,各类学校数量都比较靠前,尤其是特殊教育排第1位、小学教育第2位、学前教育排第4位、普通高中学校数量排在前5位、初中数量排名第7位。
3.普通小学生和普通初中生的生均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呈逐年增长趋势,2017年分别排全国第29位和第27位,比较靠后,与京津差距大。从河北省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变化看,呈逐年增长趋势,2017年比2010年分别增加4131.1元、6214.2元。但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河北省分别为7914.2元和11441.4元,都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分别相差2284.8元、3199.8元,排名比较靠后,与京津差距更大。针对生均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这一指标,小学阶段河北省与北京相差3.8倍,初中阶段相差5倍,小学阶段河北省与天津相差2.4倍,初中阶段相差2.7倍。河北省虽然生均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投入总量与京津相比有很大差距(表1)。
4.生师比排位比较靠后,教师数量相对少。生师比是学校教师人数与学生人数的比例,可以比较各级教师与学生的配比情况,数值越大说明教师数量越少,平均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多。从义务教育阶段生师比排名看,河北省普通小学排第20位、初中排27位,北京分别排第8位、第1位,天津分别排第10位、第4位。与京津相比,京津各级学校的生师比都好于河北省,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生师比都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初中阶段教师配备不足,相差较大(表2)。
(二)基本社会服务
1.河北省城乡低保人口数量大。截至2019年年底,城市低保人口数是天津的2.6倍,是北京的3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是天津市的24倍,北京市的68倍,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是天津的25倍,是北京的49倍。河北省贫困人口数量远远高于京津,京津冀区域内居民不平等感对比强烈④。
2.河北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与京津相比相差很大。据民政部2019年统计数据,河北省低保标准为4907元,低于全国平均数(5336元),城市低保平均标准663元/月,略高于全国每月624元的平均标准。京津冀区域比较看,河北省不仅城(663元/月)、乡(409元/月)之间低保标准相差较大,河北省城、乡与北京低保标准分别相差437元/月、8293元/年,与天津分别相差317元/月、6853元/年。2020年2月,民政事业费累计支出北京市为162421.8万元,天津市为68842.5万元,河北省为204724.4万元,河北省是北京市支出的1.3倍,天津市的3倍。
表1 生均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单位:元
表2 京津冀各级学校生师比(教师=1)
3.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全国排名第12位,每千人养老机构数排名第8位。2019年河北省65周岁及以上人口1017.3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40%,北京市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达11.4%,天津市65岁及以上为157.67万人,占10.13%,京津冀大量的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机构需求增大。但京津冀区域中,每千人养老机构数北京市39.6个,河北省32.6个,天津市22.4个。在各省养老机构总数排名中,河北省在第12位,每千人养老机构数排名在第8位,都处于偏上水平。
4.河北省残疾人康复覆盖率全国排第16位。河北省残疾人康复覆盖率从2014年的18.2%,增加到2015年的27.3%,2015年之后没有变化。河北省排第16位,天津第18位,北京第29位。河北省在残疾人康复设施覆盖率方面要好于京津,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8%)。
(三)基本医疗卫生
1.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稳步增加。2018年年末,河北省卫生机构总数85088个,比2014年增加6193个,其中医院2108个,比2014年增加76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2232个,比2014年增加66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1385个,比2014年增加216个。
卫生机构医疗床位数42.19万张,其中医院32.07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66万张。卫生机构床位数比2014年增加9.9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8.38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1.35万张⑤。
全省卫生计生人员总数62.4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6.11万人,执业医师数15.47万人,注册护士数17.29万人,都呈逐年增加趋势,但乡村医生和卫生员7.27万人,出现减少趋势(表3)。
表3 河北省卫生技术人员数单位:万人
图1 河北省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
2.每万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呈逐年升高趋势,但农村上升快,城市处于下降趋势。河北省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呈现逐年升高趋势,虽然城市拥有人数高于农村,但城市呈下降趋势,农村呈上升趋势(图1)。一方面说明城乡医疗卫生差距在逐渐缩小,另一方面说明河北省城市人口增加快,2014年城市化率49.3%,2018年56.43%,2019年57.6%,2020年的目标是58.5%。卫生技术人员增加速度与城市化人口增加速度不匹配,医疗卫生方面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大。
3.京津冀区域内,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河北省与北京差距最大,河北省内城乡差距大。京津冀区域比较看,北京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最多(113人),高出河北省(57人)近2倍,尤其是城市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远远高于河北省和天津市,是河北省的1.9倍。农村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河北省最低,城乡差距2.3倍。
4.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城乡差距大,河北省与京津相差较大。从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总数看,河北省52.53张,与北京55.58张相差不多,天津43.94张。城市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河北省77.99张,少于北京的86.58张,与北京相差较大,多于天津的63.86张。河北省农村40.57张,天津63.86张,与天津相比相差23.29张。
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排第8位,乡镇卫生院人员数排第29位,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全国第22位,排名比较靠后。河北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在全国排名比较靠前,但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0.99个,排在最后,每万人全科医生数1.33个,排第22位,也比较靠后。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河北省为1.33,也远远低于京(3.96)津(2.41)的水平。河北省各个指标都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缺乏问题突出[1]。
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排名23位。河北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15年的68.8%,提高到2017年的73.3%,有升高趋势,但在全国排名第23位,比较靠后,没有达到全国81.8%的平均水平,而北京、天津分别达到98.1%、93.2%,河北省“厕所革命”存在改造设备不适合农村居民需求、水冲厕所面临冬天冷冻、水缺乏、污水终极处理渠道缺乏、成本高等问题,还需深入探索和普及适合农村的“厕所革命”方式。
(四)劳动就业服务
1.就业主要指标基本实现。河北省“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做好各群体就业创业工作,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全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就业主要指标基本实现。
2.京津冀区域河北省就业压力大。河北省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从2015年的39.4万人到2017年的39.9万人,增加了0.5万人,登记失业率从3.6%下降到3.13%。2020年,受疫情影响,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从京津冀三地的失业人数看,近几年总数略有增加,但三地比较看,河北省登记失业人数39.92万人,远远高于北京8.1万人,天津的26万人。虽然河北省登记失业率较低,但总数大,就业压力依然存在。
3.接受职业指导人数占劳动力资源比例全国排名第23位。就业培训有利于劳动年龄人口实现就业、创业,对提高劳动人口素质有积极意义。但河北省接受职业指导人数占劳动力资源比例占71.9%,在全国排第23位,处于偏后状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8.6%。
(五)公共文化体育
1.人均公共图书馆藏量和图书馆建筑面积与京津差距大。河北省广播电视覆盖率基本达到100%。2019年年末全省有博物馆122个,公共图书馆173个,文化馆180个,档案馆187个。公共图书馆总数量近几年增加不多,总数高于京津,但河北省人均馆藏量0.34,北京是1.27,天津是1.07,与北京相差3.7倍,与天津相差3.1倍。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近年有所增加,但与京津相比差距很大,与北京相差2.1倍,与天津相差3.2倍。
2.残疾人文化活动参与率排第22位,明显低于京津。从残疾人文化活动参与率比较看,河北省只有1.0%,低于全国3.2%的平均数,更低于北京市21.1%的水平,天津3.9%也高于河北省。从历史发展看,残疾人文化活动参与率2010年为9.0%,2014年0.4%,2015年0.5%,2017年1.0%,略有上升,但与2010年比,下降比较明显。
河北省残疾人文化活动参与率在全国排第22位,北京排第1位,天津排第10位,河北省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不仅要关注残疾人的物质生活,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急需得到满足。
3.体育场地数量和人均场地面积呈增加趋势。2018年年底,河北省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029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77平方米,比“十二五”期间提高了3.8万个,人均场地面积增加0.37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600万以上,占比35.72%,比“十二五”期间增加200万人,提高1.52个百分点。2019年,河北省开展的大型群众体育赛事和活动达170项次,共建设城市社区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64个,城镇社区实现了全覆盖,在农村覆盖率达到80%。未来将努力拓展全民健身广度和深度,将出台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补贴政策,实现市级场馆“五个一”工程全覆盖,县级的场馆“3+X”工程全覆盖,行政村健身设施100%覆盖,达到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8平方米的目标。
(六)社会保险
1.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与京津差距悬殊。河北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2010年以来呈逐年增加趋势,2010年1417元,2015年2232元,2017年2516元。在全国各省排名第13位,北京排第2位,天津排第6位。河北省略高于全国2490元的平均水平,但河北省退休人员养老金与北京相差最大,总数相差1356元,相差1.5倍,与天津相比相差351元,比较接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与北京也相差664元,与天津相差450元。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实际财政补助与京津相比低。河北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实际财政补助从2013年的167元,增加到2017年的366元,但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442元)。与北京的1013元相差2.8倍,与天津的815元相比相差2.2倍,还有很大差距。北京在全国排第2位,天津排第3位,河北省排第29位,在全国也处于落后位置。
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公共财政比重排名第15位,与京津差距不大。河北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公共财政比重从2014年的19.3%到2017年的23.4%,呈逐年增加趋势。在全国排名第15位,天津所占比重为26.6%,排全国第10位,北京所占比重为3.9%,排在第30位。河北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公共财政费用比重在全国排第19位,从2014年的0.3%,到2015年的0.2%,再到2017年的0.1%,呈逐年下降趋势(表4)。
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公共财政比重排第16位,与京津差距大。河北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公共财政比重从2015年的76.1%,到2016年的73.7%,再到2017年的72.2%,呈逐年下降趋势。北京为95.7%,排第2位,天津为79.8%,排第4位,远远高于河北省。
河北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公共财政费用比重排第13位,从2014年的67.4%,2015年的75.7%,到2017年的76.8%,逐年增加。北京为71%,排第21位,天津23.6%,排第31位(表4)。
二、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存在的短板
(一)基本公共教育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生师比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投入少
义务教育阶段生师比虽然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在全国排名中等之下,特别是初中教育阶段生师比(14.7)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2.5),全国排第27位。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小学、初中在全国分别处于29位、27位,小学生均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2284.9元,与京津分别相差22102.6元、10769元,特别是初中生均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与全国相差3199.8元,与京津分别相差46194.9元,19508.6元。义务教育阶段投入少,也是造成中小学教育师资少、大班额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基本医疗卫生方面,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都较少
河北省城市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呈下降趋势,说明城市人口增加快,卫生技术人员增加速度与人口城镇化发展程度不匹配。河北省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是1.33个,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82个,河北省在全国排第22位,比较靠后。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只有0.99个,没有达到全国1.42个的平均水平,河北省城乡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都缺乏。其次是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全国排第23位,急需提高。河北省城镇化速度加快,对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需求增加,乡镇也一直存在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缺乏问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全国排第23位,急需寻找到适合河北省农村情况的“厕所革命”之路。
(三)劳动就业服务方面,失业总人数多
京津冀三地的失业人数看,河北省登记失业人数39.92万人,远远高于北京的8.1万人,天津的26万人,京津冀区域内河北省就业状况和就业压力最大。河北省面临经济结构转型,高端科技人才缺乏,大量劳动力缺乏技能培训,难以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需求。
(四)公共文化体育、人均公共图书馆藏量、图书馆建筑面积相对低,人均参观博物馆次数少
河北省人均馆藏量0.34,北京是1.27,天津是1.07,与北京相差3.7倍,与天津相差3.1倍。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与京津相比差距很大,与北京相差3.2倍,与天津相差2.1倍。河北人均参观博物馆次数为0.40次,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0次)。公共文体活动基础设施投入少,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社会服务方面,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残疾人文化活动参与率低
河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是天津市的24倍,北京市的41倍,农村特困人口数是天津的25倍,是北京市的50倍,京津冀区域内居民不平等感对比强烈,容易激发社会不满情绪和区域社会矛盾。残疾人文化活动参与率1.0%,低于全国平均3.2%的水平,与北京的21.1%、天津的3.9%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表4 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金中公共财政比重单位:%
三、河北省弥补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的思考
(一)增强公共服务领域应对社会风险能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列为我国三大攻坚战之首,公共服务领域面临最直接的重大风险就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为积极应对重大公共卫生风险,一是加大医疗卫生服务投入,增加医疗床位,做好快速应对准备。二是注重医疗卫生防护设备储备、生产能力,保障供应。三是重视各级卫生技术人员防护、治疗能力培训。四是提高基层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增加医护人员和治疗检查设备投入。五是民兵预备役、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动员,快速到岗。六是及时详细通报信息,做好生活保障,避免群众恐慌,提高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能力。
(二)增加投入弥补公共服务短板领域中弱项
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要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等,制定具体实施标准。在保障民生的同时不增加过度的福利性负债[2]。政府在不断增加投入的同时针对发展中的短板,重点投入,迅速弥补发展中不足。从宏观角度分析,河北省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就业方面的短板,实际反映出河北省高素质人才短缺问题,公共服务水平低又成为高素质人才短缺和流失的重要原因。从各领域微观分析,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是增加初中教育生均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投入,特别是初中教育投入,以改善大班额、生师比落后状况,提高初中教育阶段教师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公共卫生领域要增加医院床位投入,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乡看病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因此要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水平,保障卫生技术人员权益,增加河北省对卫生技术人才吸引力。改善就业环境需要彻底改善河北省营商环境和自然环境污染状况,重视对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建立灵活就业机制,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的入住,以增强就业吸纳能力,转变就业困难现象。
(三)增强地域性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面对的是全体人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应以丰富多样的文化供给满足多层次主体需要。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主,具有鲜明的事业性、公益性特征,图书馆和博物馆建设、农村书屋建设、公共文化网络设施建设等都属于文化事业。文化事业的繁荣离不开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相结合的路径,增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供给能力与创新能力。挖掘文化产品中的共享性资源同时,提供差异性文化产品,提升文化产品价值,根据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如河北省历史文化、太行山传统村落文化、红色文化、大运河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服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重点工程和基地建设,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满足人民多层次需求。
(四)打造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促进服务方式多样化、便利化、智能化
通过各部门大数据汇聚、积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数据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能力和效率。通过数据互联,使需求侧、供给侧建立起“协同治理”的互动机制。推动线上与线下服务一体化建设,促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智慧博物馆等公共数字文化发展,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及数字化展示,发展远程教育和医疗。把互联网和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要内容,通过智慧设施建设提升边远地区、残疾人、高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把他们纳入互联网服务体系之中,促进公共服务公共性、普惠性、公平性。特别是在新型肺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期,更看出学校教学、图书馆线上服务发展的重要性,是未来公共服务领域发展的重点。
(五)增加投入,弥补公共服务短板,加快京津冀协同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促进了交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共建共享,伴随着交通网的优势,对人员流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急需缩小区域内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增加国家财政补贴、京津援助,加大医疗和教育资源向河北省转移力度,尽快弥补河北省基本公共领域短板,以增强河北省对各种人才及企业的吸引力,以区域协同发展视角着眼京津冀公共服务差距问题,树立京津冀财政协同理念,促进京津冀协同向深度、广度发展。
注释
①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②2019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③2019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数据整理。
⑤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