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与协调发展路径

2020-08-13卿珏许勤

经济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流通业商贸贡献

卿珏 许勤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出台,深化粤港澳三地合作,推动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1]。2019年7月,广东省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2],提出到2022年,基本确立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到2035年,区域发展协调性以及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显著增强。由此可见,未来大湾区建设将紧扣区域协调发展的主线,推动多元经济主体实现协作互补,融合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涵盖珠三角九地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已超7000万,GDP近10.87万亿元。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发达的地区,仅凭不到全国1%的土地面积,5%的人口,贡献了全国12%的经济总量,并且区域内多元化的制度体系区别于世界其它湾区,其既有多元文化、互补共建的优势,又有发展不平衡、制度壁垒的障碍。如何化解区域内城市间经济失衡,不断深化、实化粤港澳合作,形成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成为学术界值得思考的重要命题。

本文基于商贸流通视角,分析大湾区各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差距以及对地区经济贡献的差异,并为其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以期通过商贸流通驱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加快缩小城市间发展差距,全面提高大湾区整体发展水平,使其成为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商贸流通业的外延界定与相关文献综述

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也是战略性支柱产业。由于流通所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产业边界趋于模糊,学术界对流通业范围界定存在争议。本文参考2004年商务部《流通产业改革发展纲要》的基本分类,并借鉴《中国统计年鉴》的行业划分标准,将商贸流通业的外延界定为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三大门类[3]。本文中所选取的流通业数据即为上述三类产业的归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贸流通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增强。众多学者就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两者间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与深入研究。王德章、刘丽丽(2006)[4]探讨了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徐永锋等(2015)[5]设计了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评价指标,比较研究了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地区差异。张得银等(2014)[6]以珠三角为例,基于流通在经济转型中的现实表现,剖析了流通驱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传导机制及其经济效果。王海船、张坚(2019)[7]则对长三角城市圈26个城市的商贸流通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由此构建了城市商贸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总体上看,已有文献大多侧重于研究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及评价,在研究区域差异性问题上,主要以横向比较商贸流通业对不同区域的经济贡献为主,对其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研究力度不够,尤其是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视角出发研究制度异质性环境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差距及协调机制,目前鲜有进展。本文对大湾区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路径的探索,给推动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与借鉴的思路。

三、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及评价指标

(一)商贸流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

研究表明,商贸流通业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来评估[8]。直接影响表现为对经济产出的贡献程度、对就业的促进等直接作用上;间接影响则表现在提升居民消费、优化空间产业结构和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等间接作用上。如图1所示。

1.产出增长。作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重要纽带,商贸流通业对区域商品生产发挥着引领导向作用,能有效整合生产所需的各类要素,合理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缓解供求矛盾,从而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惊险一跃,促进产业链的完善,推动区域产出的进一步增长。

2.就业促进。商贸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就业占比最高,并且传统的商贸服务业相对进入门槛不高,具备极大的就业吸纳潜力,并能对整个社会就业产生乘数效应。同时随着流通业优化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亦将进一步增强,促进社会就业结构的改善提升。

图1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3.消费提升。在当前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出口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内需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商贸流通不但从供给侧引导企业生产,同时也从需求侧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商贸流通的现代化发展能改善消费环境,丰富商品品类、促进服务提升,从而满足消费者日益复杂化、个性化的需求,助推区域消费能力的提升。

4.结构优化。商贸流通业不仅从量的层面推动社会生产规模扩大,同时给区域经济转型带来质的驱动。在商贸流通的带动下,以流通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劳动力、货币资金、信息与技术聚集的主要产业部门,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与转移来实现要素配置的逐步优化与效率的提升,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动态调整、对接与优化,从而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二)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

根据上文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分析,基于具代表性、易操作性及统计便利的考量,本文拟从两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及比较,见表1。第一,商贸流通业自身发展规模,主要包括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及从业人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分别从产出端和消费端反映整体产业发展水平及价值创造能力。第二,商贸流通业对地区发展的贡献,包括对地区GDP贡献、就业贡献、消费贡献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目前大湾区各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况及区域差距[9]。

四、粤港澳大湾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以10.87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实现了8%的高速增长。领先的经济水平与完善的市场体系给商贸流通业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实力、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程度的差异,客观上造成了大湾区各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流通产业发展规模及区域差异

港澳及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领先区域,流通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向相关的关系。香港、广州与深圳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其GDP合计占到大湾区总量的65.4%,同时三城市的流通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流通业从业人员分别占据大湾区的75.3%、59.6%、65.3%,可见这三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占据绝对优势,反映流通业的产出能力与价值创造能力越强,对地区经济的贡献越大。

相比较而言,商贸流通发展规模处于明显弱势的有江门、珠海、肇庆,三城市的流通业增加值合计仅占比5.3%,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流通业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为10.4%、9.2%,说明商贸流通业发展基础仍较为薄弱,反映其经济发展水平亦处于落后位置的现实状况。

(二)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比较

表1 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表2 粤港澳大湾区商贸流通业发展规模比较(2018年)

1.流通业对地区GDP的贡献比较。流通业对GDP的贡献程度是衡量其经济影响力的重要指标[10]。从表3数据可知,大湾区流通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为19.47%,虽然距离发达国家20%~25%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远高于全国流通业对GDP的15.7%的贡献率。其中香港、广州流通业对GDP的贡献率最大,分别达到28.76%和23.32%,说明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山、佛山和江门三地,流通业对GDP的贡献率相对较低,落后于区域平均水平,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流通业对区域就业的贡献比较。流通业对就业的促进效应显著,由统计数据可知,大湾区流通业吸纳劳动力23.46%,这意味着全社会有近1/4的劳动就业是通过流通业的三大子行业解决的。特别是香港、广州、澳门三城市该指标均超过30%,接近1/3,贡献巨大。但与之相比,肇庆与东莞该项指标相对最低,分别为13.2%和11.47%,说明肇庆与东莞的流通业在对地区就业的贡献方面差距明显。

3.流通业对区域消费的贡献比较。当前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76%,其中流通业对消费增长起到了较大的间接贡献。2018年我国流通业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为37%,而由表3数据可知,大湾区流通业整体消费贡献率近65%,远高于全国水平,其中香港独占鳌头,澳门次之,深圳、广州紧随其后,对消费的贡献均高达50%以上,说明流通业承担了大部分消费实现功能,在促进大湾区经济高速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4.流通业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比较。大湾区多个城市产业结构已呈现“三二一”特征。其中香港与澳门第三产业发达,占比均在90%以上。而2018年珠三角九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为57.3%,正实现由以工业为主导向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型与蜕变。这其中,商贸流通业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贡献显著。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各地区流通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率比较均衡,除澳门以外,平均达到30%上下,说明流通业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所起到的显著影响。

表3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比较(%)

(三)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总结出几点结论:

第一,商贸流通业在大湾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力。总体而言,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存在正相关关系。以港深广为代表的经济实力更高的地区,其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规模优势明显,对地区GDP、就业、消费及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一般而言也更为显著。

第二,基于地区的产业优势与经济结构差异,该地区流通业对不同经济指标的贡献呈现分化态势。如香港经济以贸易及物流业、金融和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其流通业对消费的贡献率极为显著,但对产业结构优化作用则不明显。而澳门经济以博彩业为主,博彩业产值占到其经济总量的50%以上,因此限制了其流通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程度。东莞作为大湾区制造业强市,制造业容纳了2/3的就业人口,流通业对就业的贡献率则表现平平。

第三,还有一个较为特殊的现象,商贸流通业对落后地区经济拉动空间更富弹性。如肇庆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在大湾区中排名靠后,但流通业在地区经济中影响力不容忽视,对地区GDP、消费贡献都较为显著,尤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力排名第一。而相对而言,经济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流通业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不突出。

五、粤港澳大湾区商贸流通业的协调发展路径

整体而言,商贸流通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各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现象亦不容忽视,区域商贸资源集聚明显,形成了不同的核心增长极。在此情况下,创新区域合作治理机制,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推动城市合理分工及协同发展意义重大。

(一)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区域流通业统一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属于“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下的跨境合作,在这种异质性制度环境下,要推动商贸流通业的区域均衡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成为核心问题。国家相关部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应建立跨区联动治理的长效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11]。首先,应积极创新三地商贸流通合作机制,通过统一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商贸流通业政策制度、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加大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调控和引导各区域商贸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推进区域间商贸流通的交流与协作。其次,要实现湾区市场规则有效对接,出台加快市场一体化的相关政策法规。突破异质制度下的行政壁垒,消除区域间市场分割,着力推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在区域间的便捷流动。统一湾区行业监管体系,深化贸易投资体制改革,优化商贸营商环境,建立起合理有序、自由竞争的商贸流通统一大市场。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区域流通业信息化平台

区域商贸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大湾区城市群交通规划,构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提高区域机场、铁路、公路、水路的容量,有针对性地加大落后地区商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轴带支撑功能,保障各种设施的顺畅对接和多元化通达,合理布局物流中转网点和现代化仓库的建设,形成集约高效的交通物流网络布局。其次,应加快大湾区流通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当前,线上线下与物流不断融合,新零售已成燎原之势。大湾区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突破地区贸易壁垒,改革传统物流模式,建设智慧供应链管理系统,构建物联网平台,创新“互联网+流通”发展模式,实现各城市间信息的互联互通与供求的及时响应,打造管理网络化、交易电子化、流通效率化的区域流通业信息化平台。

(三)推动城市合理分工,形成区域流通业错位发展格局

区域发展差距有助于发挥核心城市的空间辐射作用,促进城市间优势互补。广州、深圳和香港是大湾区的三大增长极,其商贸流通业发展已相对成熟,难以持续成为本地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对于具有发展优势的城市,应着力发展高端商业资源,寻求商贸流通产业新的增长点以促进流通业转型升级,并且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快构建与周边城市的连接轴线,进一步加大对其他城市的经济辐射力。

对于中等发展城市,应挖掘本地区优势,升级与改造商贸资源,统筹制定流通业投资引导计划,通过政策吸引科技、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的投入,探索品牌连锁经营模式,培育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商贸龙头企业,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持续提升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促进效应。

对于目前发展相对弱势的城市,不能一味追求商贸建设的高大全,而应立足于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行合理定位与资源整合,有选择的发展商贸流通细分行业,将优势产业向专业化与精细化方向推进,并逐步完善农村流通体系,使之成为区域商贸流通的重要节点与补充。由此建立起城市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形成区域市场等级性和层次性的网链结构,完善区域商贸流通业错位发展格局。

(四)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促成区域流通业全面升级

在大湾区城市合理分工、错位发展的格局之下,各地应结合自身经济特质,优化流通业内部结构,提升流通效率,强化其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首先,要着力优化商贸流通业内部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改革传统商贸业态,深化发展连锁经营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集约型、环保型、科技型商贸流通业,加速流通业现代化进程。其次,要推动流通企业管理优化与组织创新。注重发挥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引领作用,强化品牌意识,提升服务专业化程度。众多分散的中小流通企业可通过建立产业园区形成战略联盟,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形成集聚效应,提升流通企业组织化经营能力。最后,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与技术革新,通过提升流通业的从业人员素质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动行业进步,提升要素产能,提升流通业管理与效益水平,促进区域流通业的全面升级与均衡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推动下,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多元主体协同共进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商贸流通业的基础性和广泛的关联性对于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作用。本文尝试从商贸流通的协调发展来探寻加速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可行路径。通过明确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并对其发展差距与对经济的贡献进行评价与比较。研究表明,大湾区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存在显著正向促进效应,但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现象明显。在此情况下提出促进大湾区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的四大路径: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区域流通业统一市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区域流通业信息化平台;推动城市合理分工,形成区域流通业错位发展格局;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促成区域流通业全面升级,由此推动大湾区经济发展格局的协同与重构。

猜你喜欢

流通业商贸贡献
上海晶杨商贸有限公司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贡献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2020: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人大力量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实耐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画像即墨商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