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修饰白蛋白、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0-08-13钮学敏吴巍张晓祥

浙江医学 2020年14期
关键词:二聚体受试者标志物

钮学敏 吴巍 张晓祥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患者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坏死,患者表现出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肢体麻木以及失语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骤急、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的特点,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1]。目前脑血管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神经影像学检查,即头颅CT和MRI检查,CT检查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的灵敏度较低且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大,而MRI检查费用比较昂贵,因此寻找一种方便、价廉、创伤性小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都有密切关系。基于此,本研究探讨IMA、D-二聚体和hs-CRP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均经颅脑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未合并其他重大躯体疾病,在发病24 h内入院治疗。排除标准:继发性脑梗死或出血性脑疾病患者;1年内具有心肌梗死或进行大手术患者;明确具有肿瘤病史,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史,下肢静脉栓塞或肺栓塞病史,妊娠者;各种慢性感染患者;近期服用维生素B12、叶酸、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抗血小板或抗凝等药物。入院第1天对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按评分进行分组。急性脑梗死轻度组(评分≤4分)60例,男 33例(55.0%),女 27例(45.0%);年龄 45~70(56.12±6.31)岁。急性脑梗死中重度组(评分>4分)60例,男 35例(58.3%),女 25例(41.7%);年龄 43~70(54.34 ± 6.59)岁。另择同期在湖州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男34例(56.7%),女 26 例(43.3%),年龄 45~70(54.51±6.47)岁;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及心电图检查排除高血压、心、脑、肾、肺及肢端血管病等。3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湖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采集所有受试者的空腹静脉血(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就诊后次日早晨采血),采集3管。1管为EDTA-2K进行抗凝的紫管1.5 ml待检;1管为含有1/10体积0.109 mol/L枸橼酸钠抗凝血的蓝管2 ml,对其进行3 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待检;1管为含有惰性分离胶的无抗凝作用的黄管3 ml,对其进行3 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待检。所有检测标本避免溶血、脂血和黄疸。

1.2.2 IMA、D-二聚体和hs-CRP水平检测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分离的血浆于希森美康CA1500仪器上进行D-二聚体检测,试剂购自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采用散射比浊法对全血标本于普门990仪器上进行hs-CRP检测,试剂购自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法对分离的血清标本于贝克曼库尔特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IMA检测,试剂购自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各项指标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及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IMA、D-二聚体和hs-CRP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受试者IMA、D-二聚体和hs-CRP水平比较3组受试者IMA、D-二聚体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急性脑梗死中重度组>急性脑梗死轻度组>健康对照组患者(均P<0.05),见表 1。

2.2 IMA、D-二聚体和hs-CRP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分析 IMA、D-二聚体、hs-CRP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AUC分别为0.847、0.764、0.766、0.865,灵敏度分别为 0.883、0.625、0.725、0.858,特异度分别为0.767、0.783、0.700、0.783,均对急脑梗死有较高的诊断效能。ROC曲线分析结果见表2和图1(插页)。

表1 3组受试者IMA、D-二聚体和hs-CRP水平比较

图1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

3 讨论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对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发现多种生化指标表达水平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存在明显关系[2]。本研究对IMA、D-二聚体和hs-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表达水平变化进行探讨。

IMA首次由Baror等[3]提出,是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关注的缺血标志物,其主要是由在缺氧、缺血状况下人血白蛋白氨基末端的赖氨酸、组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等物质被修饰而生成。IMA被证实是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良好指标,并且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和判断预后,随后研究发现IM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也增高明显[4-5]。在本研究结果显示,IM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水平随着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增加而递增。通过ROC曲线来评估IMA的诊断价值,发现其AUC和约登指数明显高于D-二聚体和hs-CRP。

D-二聚体是一种由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而形成的特异性产物,能够较好地反映体内高凝和继发纤溶的特异性指标,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血栓形成或高凝状态的标志物[6]。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正常血流状态的基础,发生栓塞或梗死疾病时会出现两者的失衡,导致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促进血小板性微血栓的形成,增加脑组织缺血基础上的脑血管的血流灌注阻力,促进患者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7-8]。因此监测D-二聚体等相关指标对于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D-二聚体水平随着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而增加,这与黄攀等[9]研究相符。

表2 IMA、D-二聚体和hs-CRP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分析

hs-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炎症和组织损伤时的非特异、最敏感的炎症标志物。hs-CRP在正常人体内含量极微,但在组织损伤或炎症情况下可升高至100倍以上,通常作为独特的炎性标志物来检测。相关研究指出,脑梗死发生之后会激活炎症反应,炎症指标表达水平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发挥重要作用[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中重度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hs-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中的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IMA、D-二聚体、hs-CRP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升高,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诊疗急性脑梗死。

猜你喜欢

二聚体受试者标志物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