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囊内入路电切去顶术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效果比较
2020-08-13李广忠
李广忠
(大兴安岭地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兴安岭)
0 引言
肾囊肿是一种良性肾脏病变性疾病,依据调查显示,肾囊肿在老年人群中的检出率较高,而且随着年龄的逐步增长,发生肾囊肿的概率也同步增高。其诊断依据主要采用CT检查、超声检查、排泄性尿路造影等,检出症状表现为镜下血尿、蛋白尿、肉眼血尿或腹部肿块等。针对囊肿巨大的单纯性肾囊肿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并在手术期间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有效预防肾囊肿的反复发作[1-3]。本次研究主要探究经皮穿刺囊内入路电切去顶术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治疗效果,以寻求治疗效果更佳的手术方法,强化单纯性肾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我院患者进行研究调查,并将1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例)和参照组(5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其中参照组中男2例,女 3例,年龄30~60岁,平均(51.24±5.14)岁;研究组男3例,女2例,年龄30~60岁,平均(50.23±5.48)岁。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可知,P>0.05,两者无明显差异,且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应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进行治疗,具体手术措施为:实行全麻,取健侧卧位,选择腹膜后入路进行操作,切开15 mm的切口,切口位置位于腋中线髂棘,间隔距离为20 mm;将腰背筋膜分离,探入腹膜后扩大间隙,置入气囊撑开器扩大腹膜间隙,其中注气800 mL,5 min后放气取出气囊。再行5 mm切口,切口位置位于腋前线肋缘下,以及腋后线第十二肋下,分别放入5 mm套管建立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器械,剔除腹膜外脂肪并切开肾周筋膜,对周围肾周脂肪进行分离,确认囊肿位置后将囊液吸尽,切除并取出囊壁,放置引流[4-5]。
研究组实行经皮穿刺囊内入路电切去顶术进行治疗,具体手术措施为:行全麻,取健侧卧位,再行超声引导穿刺,穿刺位置在第十二肋下;到达囊肿在囊腔内放入导丝,扩张通道,采用仪器为筋膜扩张器。放入电切镜镜头,灌注生理氯化钠溶液。观察囊腔内外情况,退出电切镜,确认肾周脂肪和囊壁间的缝隙,进行囊部剥离,采用仪器为镜鞘,并暴露囊肿身外部分,再完全游离并切除肾外壁的囊壁,采用仪器为电切襻。进行切除时观察囊壁颜色,避免造成肾皮实质的损伤[6-7],取出囊壁后放置引流。
1.3 观察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指标:钾离子、血肌酐、钠离子。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对比数据用SPSS 17.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
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等明显是研究组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 )
表1 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 )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 5 3.14±1.32 31.25±4.15 2.29±1.30 34.12±12.32参照组 5 6.39±2.01 64.12±12.54 4.63±1.32 64.03±15.35 t 3.022 5.564 2.824 3.398 P 0.016 0.000 0.022 0.009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手术时间(min)引流时间(d)
2.2 术后电解质
依据两组数据的对比结果可知,对比数据未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对比结果如下。
研究组和参照组均有5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其中钾离子:研究组(3.51±0.70)μmol/L,参照组(3.74±0.62)μmol/L,t=0.550,P=0.597;钠离子:研究组(141.12±23.04)μmol/L,参照组(141.62±23.02)μmol/L,t=0.034,P=0.973;血肌酐:研究 组(67.35±10.30)μmol/L,参 照 组(69.81±9.71)μmol/L,t=0.388,P=0.707。
3 讨论
肾囊肿是常见的肾脏结构异常,分为单侧和双侧,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腹部及背部间歇性钝痛等,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以至于造成尿路感染、梗阻及腹膜后出血、结石等危害,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8-9]。单纯性肾囊肿是后天形成的,主要来源于肾小管憩室。伴随年龄的逐渐增长,肾小管憩室也同步增长,将其解释为有年龄增长趋势的单纯性肾囊肿,且一般位于皮质深层或髓质,直径为2 cm左右,较少数为10 cm左右。针对单纯性肾囊肿采取的手术方法,本次研究包括经皮穿刺囊内入路电切去顶术和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腹腔镜去顶术能有效避免传统手术创伤,但还是有手术视野小、操作过程繁琐等缺点,而经皮穿刺囊内入路电切去顶术可以很好地规避此类问题,通过电切镜放大倍数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操作程序更为简单等,并能有效强化手术治疗效果,积极促进病情转归[10]。本次研究将经皮穿刺囊内入路电切去顶术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依据对比结果可知,两组术中及术后临床相关指标对比,其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明显是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对比结果相当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电解质(钾离子、血肌酐、钠离子)的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对比结果不太明显,未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单纯性肾囊肿的实际治疗中,采用经皮穿刺囊内入路电切去顶术能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手术效率及术后恢复效率,积极促进患者的病情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