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运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

2020-08-13李勇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4期
关键词:血氧危重症气囊

李勇前

(河源市紫金县人民医院,广东 河源 517400)

0 引言

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危急且严重,患者面临着较高的生命危险,且多伴有呼吸功能障碍。因此,对于急诊危重症患者而言,要选择最安全最有效的辅助呼吸方式,以保持患者有效通气、供氧充足,预防窒息和死亡的发生。在转运过程中,建立完善的通气机械通气系统、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是治疗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1-2]。近年来,转运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且应用效果颇为理想。现共选取46 例急诊危重症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旨在进一步评价转运呼吸机的应用效果,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共选取46 例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危重症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纳入时间段是2018 年7 月至2020 年3 月。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3 例。对照组中:男15 例,女8 例;年龄为34-79 岁,平均(57.45±2.16)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7 例,呼吸心跳骤停4 例,严重心律失常2 例,心脏疾病4 例,脑出血3 例,有机磷农药中毒3 例。观察组中:男14 例,女9 例;年龄为35-78 岁,平均(57.37±2.21)岁;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8 例,呼吸心跳骤停3 例,严重心律失常2 例,心脏疾病3 例,脑出血2 例,有机磷农药中毒5 例。两组的各项资料经比较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处理,补充血容量、静脉给药,稳定血压、解除心律失常。同时,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将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呕吐物、痰液、血块、分泌物等清除干净,而后行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顺畅。对照组用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先评估患者的简易人工气囊呼吸器指征和适应症,准备、连接面罩与球囊,对呼吸器各配件的性能进行检查,连接好气囊和氧气设备。取患者仰卧位,医护人员站在患者头部的后方,将头部向后仰起,使下额向上。开放气道,以保持气道顺畅,面罩扣紧口鼻,均匀按压呼吸气囊,气囊挤压时间在1 秒以上。氧流量设置为每分钟5-10 L,氧浓度设置为40%-50%,频率为每分钟10-15 次。在挤压气囊时需要对气囊的频次和呼吸协调性进行观察,若挤压气囊受到较大阻力,则可能是呼吸道痉挛或呼吸道有异物,及时处理。观察组用转运呼吸机辅助呼吸:将呼吸机连接气管套,以保持人工通气。使用的呼吸机是美国纽邦HT70 转运呼吸机,综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具体反应,对呼吸机相关参数进行调整,潮气量控制为8-12 mL/kg,呼吸频率设置为每分钟8-20次,氧浓度为60%-100%,呼吸机的工作模式是辅助控制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手动呼吸,辅助控制通气适用于无自主呼吸或者有自主呼吸但呼吸微弱、通气不足者;simv 适用于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呼吸中枢驱动稳定者,转运期间,准备好抢救设备与抢救药品,确保设备电量充足,注意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出现异常波动或病症加重的情况,则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以保障患者转运过程中呼吸正常、病情稳定。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经辅助呼吸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相关生命体征指标进行测定,并将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

(2)对两组的转运成功情况和病患死亡情况进行统计,计算比较两组的转运成功率。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和处理数据使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 17.0,t和均数±标准差分别用于检验、表示计量指标,卡方和例数/百分率分别用于检验、表示计数指标,P<0.05,说明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经辅助呼吸后的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观察组经辅助呼吸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的转运成功率。观察组中23 例患者均全部安全转运,包括2 例成功院前急救,16 例成功院内转运,5 例患者成功转上级医院,无死亡病例,转运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中23 例患者中有20 例转运成功,包括4 例成功院前急救,9 例成功院内转运,2 例患者成功转至上级医院,3 例患者死亡,转运成功率为86.96%。观察组的转运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严重、病情进展快等特点,且患者多伴有呼吸障碍,若转运过程中处理不当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的呼吸系统顺畅是确保抢救成功的重要基础,因此,转运过程中选择的给氧方法要及时、有效[3-4]。我院运用了转运呼吸机,相比于简易人工气囊,转运呼吸机的优势更加突出。本研究显示,用转运呼吸机的危重症患者转运成功率更高,且患者的呼吸、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指标更优化,说明能够保障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降低病患的死亡率。转运呼吸机是通过机械装置辅助患者完成呼吸运动的,可以改善、增加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更好的控制患者的通气量,纠正低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转运呼吸机的优势体现在其体积小,更适用于院前急救时急救车的狭小空间和转运过程的小空间,并且转运呼吸机的体重较轻,医护人员可以携带出行,使用更加方便。转运呼吸机利用了氧气压力为驱动能源,不需要连接其余电源,安全性和稳定性更佳[5-6]。此外,医护人员使用转运呼吸机无需特殊说明,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即可,输出参数更稳定,更便于调节,可缩短调试时间,为抢救赢得更多宝贵时间。

表1 两组患者经辅助呼吸后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经辅助呼吸后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s)

组别 n 呼吸(次/min)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血氧饱和度(%)观察组 23 18.96±2.31 85.96±2.35 108.85±2.45 62.45±2.11 93.87±1.16对照组 23 25.84±2.47 64.55±2.16 90.54±2.24 53.27±2.83 85.45±1.22 t - 9.756 32.168 26.452 12.472 14.78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综上所述,将转运呼吸机运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转运过程中有利于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提高转运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故具备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血氧危重症气囊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病房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高田气囊案
迷你救生充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