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急救一体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0-08-13李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7期
关键词:通率心电监护心肌梗死

李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山东 青岛 266100)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医院服务的整体水平,而不科学地急救护理流程不仅会延迟患者的急救时间,一定程度上还会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造成患者死亡,容易引起医疗纠纷[1]。因此,开展急救一体化护理,制定可行、有序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方法是关键[2]。我院自2019年1月开展急救一体化护理以来取得突出成果,本研究通过对实施前后10个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调查,进一步评估了开展急救一体化护理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急救护士10名,均为女性,年龄(36.21±5.67)岁,工作时间(12.83±1.35)年;本科8例,大专学历1名,中专学历1名。选取急救一体化护理实施前后10个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实施前100例,男76例,女24例,年龄21-76岁,平均(45.51±5.11)岁,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急救时间2-8 h,平均(3.57±1.54)h。梗死部位:下壁梗死54例,广泛前壁梗死27例,前间壁并高侧壁梗死19例。实施后100例,男75例,女25例,年龄21-76岁,平均(45.67±5.89)岁,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急救时间2-8 h,平均(3.51±1.67)h。梗死部位:下壁梗死54例,广泛前壁梗死26例,前间壁并高侧壁梗死20例。

1.2 方法

1.2.1 完善急救部门服务流程:医院急救部门预检台由3-4名护士负责接诊工作,为急救患者安排优先就诊;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制定各项急救护理流程,并进行全员培训,促使护士明确各项护理活动和操作的流程。做好仪器设备和急救药品的管理,确保定人保管和定点放置,并定期进行器械的检修,确保各项急救器材功能完好。所有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和除颤仪等器械的操作流程以及急救物品的使用方法。

1.2.2 急救一体化流程:①建立急救一体化流程护理管理系统。医院领导和急救中心主任、护士长共同成立急救一体化流程护理管理系统。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工作中实施垂直管理,彻底落实急救一体化护理流程,及时给予患者抢救。②一体化急救设备的完善。确保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急救设备如心肺复苏机、呼吸机和除颤仪等可正常使用,日常保证检修和维护工作有序开展,及时更换老旧设备。③一体化急救流程。确认患者病情,对患者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情况进行了解,先协助患者清理呼吸道,维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静脉通道建立和静脉通道开放,并采集静脉血标本实施临床检查。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末期诶监测,并积极配合医生开展对患者的急救工作。强化对患者的心理安抚工作,以帮助其减轻恐惧感和焦虑感,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1.3 效果评价。急救一体化护理实施前后,记录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收时间、病情快速诊断时间、给予床边心电监护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采血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总治疗时间、血管再通率、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SPSS 24.0分析数据,P<0.05为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实施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及其对就诊环境的满意度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收时间、病情快速诊断时间、给予床边心电监护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采血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总治疗时间缩短,与实施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主要是快速判断患者病情,以此缩短急救流程的过程。在一体化急救流程的情况下,要求建立一体化急救护理小组,并确保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急救设施设备性能良好,可正常工作。在接收到患者后,做好快速评估、开放绿色通道工作,开放静脉通道和抽血检验等措施,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是保障患者高效、安全就诊的重要前提[3]。但以往的急救部门急救护理流程存在局限性,如问诊流程复杂、分诊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存在,一方面会延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患者接收时间,一方面又会耽误患者及时救治,因而严重影响医院服务效果及工作质量,且容易引起各种医疗纠纷[4]。因此,必须改变落后的服务理念,开展急救一体化护理,才能有效提升急救部门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及质量。通过开展急救一体化护理,护士充分掌握急救护理措施,同时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与此同时,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有效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各种措施的落实保障了患者的救护质量[5-7]。

表1 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n(%)]

表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收时间、病情快速诊断时间、给予床边心电监护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采血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总治疗时间比较(±s,min)

表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收时间、病情快速诊断时间、给予床边心电监护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采血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总治疗时间比较(±s,min)

时间 例数 接收患者时间 病情快速诊断时间 给予床边心电监护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采血时间 建立静脉通路时间 总治疗时间实施前 100 26.53±5.11 2.57±1.01 5.59±1.34 5.78±1.03 7.56±1.21 76.21±5.22实施后 100 16.27±3.01 0.73±0.12 4.34±0.34 3.86±0.24 4.52±0.21 64.77±5.22 t - 7.121 6.602 7.913 6.621 6.921 11.601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本研究中,开展急救一体化护理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收时间、病情快速诊断时间、给予床边心电监护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采血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总治疗时间较实施前明显缩短(P <0.05)。

综上所述,开展急救一体化护理,可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是确保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服务水平及质量的可靠手段。

猜你喜欢

通率心电监护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溶栓时间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手术疗效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阿替普酶溶栓在急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再通治疗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自制心电监护仪导联线保护套对危重患者监护效果的影响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