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疾病临床诊断中血清IgE、细胞结合IgE水平检验的应用及分析
2020-08-12曾钊宇
曾钊宇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佛山 528500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有四种分型,临床常见的是Ⅰ型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1]。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过敏性疾病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疾病[2]。Ⅰ型过敏反应中最常见是由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血清IgE是健康人体中含量低于免疫球蛋白总量0.001%的免疫因子[2],含量虽低但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是临床进行过敏诊断的重要指标[3]。目前临床进行患者诊断时血清IgE的具体检测指标并不相同,存在血清IgE和细胞结合IgE之分,还有医生对处理后的样本进行放置,监测放置一段时间后的血清IgE和细胞结合IgE,不同的检测指标将对患者的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3]。临床也存在血清IgE水平升高是否确定为过敏的争议,是否存在患者已经产生过敏反应而血清IgE水平没有升高或血清IgE水平明显升高而患者没有发生过敏[4-6]。本研究以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本院进行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比较,比较两组血清IgE与细胞结合IgE水平,以及标本室温下放置48h和96h时两组血清IgE与细胞结合IgE水平,同时对过敏患者免疫原特异性IgE种类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本院进行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患者96例,定义为观察组。其中患者年龄4~61岁,平均(33.2±5.6)岁,所有患者均经免疫印迹法检测,确诊为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96例患者中男42例,女54例,其中患有哮喘36例,荨麻疹42例,湿疹16例,药疹、痒疹等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共2例。患者入选标准:由过敏原检测及皮肤试验而确诊;近2周均未服用抗过敏药;无其他种类的免疫性疾病;未并发肿瘤;病历数据资料完整。另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员,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阴性者50例,定义为对组照,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63岁,平均(36.6±11.4)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与批准。
1.2 方法
1.2.1 标本处理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经肘静脉采血两管:一管采集于血清管,血液样本后分离血清,保存于4℃,于当天或次日内完成检测;另一管采集于EDTA-K2抗凝管,保存于4℃,于当天进行标本预处理。
1.2.2 过敏原特异性IgE的测定 观察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依据IgE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进行吸入性及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测定,判断观察组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的种类分布,利用欧蒙公司EIROLineScan系统软件判定检测结果<35000U/L为阴性,≥35000U/L为阳性[7-9]。
1.2.3 血清总IgE的测定 采用罗氏 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器进行两组患者的血清总IgE的测定。
1.2.4 细胞结合IgE的测定 按上海酶联生物生产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说明书对EDTA-K2抗凝标本采取预处理:即取1mL全血,离心,弃去上清液,加入等量的 ACK Lysis Buffer 溶解红细胞,冰敷2min,用于解离细胞膜结合IgE;再次进行离心,取上清,加入适量的5%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总体积维持1mL,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探讨观察组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种类,比较两组血清IgE与细胞结合IgE水平,以及标本室温下放置48h和96h时两组血清IgE与细胞结合IgE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种类分布情况
观察组患者存在1种过敏原阳性者13例(13.54%),2种过敏原阳性 53例(55.21%),3种及以上者30例(31.25%)。其中因食物引起过敏者67例,多为海鲜和高蛋白食品;因吸入引起过敏者82例,多为尘螨、花粉和霉菌。见表1。
表1 观察组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种类分布情况
2.2 两组血清IgE与细胞结合IgE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清IgE和细胞结合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细胞结合IgE水平明显高于血清IgE(P<0.001),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IgE与细胞结合IgE水平比较(x ± s,ng/mL)
2.3 标本室温放置不同时间后血清IgE与细胞结合IgE水平比较
经过48h和96h的放置后,血清IgE与细胞结合IgE水平明显降低,且放置时间越长,影响越大,见表3~4。
表3 放置后两组血清IgE水平比较(x ± s,ng/mL)
表4 放置后两组细胞结合IgE水平比较(x ± s,ng/mL)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多与IgE相关,机体受到变应原刺激时,血清IgE水平上升,IgE通过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产生致敏状态[10-12]。当机体再次与该抗原接触时,变应原可与细胞表面的IgE发生结合,产生过敏反应[13]。已有研究发现 ,血清IgE不能完全反映机体IgE水平,患者机体内可能有大量IgE与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结合,使血清IgE水平正常或较低,使检查结果呈假阴性状态[14-15]。
本研究以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本院进行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与健康体检人员进行比较,分析两组血清IgE与细胞结合IgE水平,以及标本室温下放置48h和96h时两组血清IgE与细胞结合IgE水平,同时对过敏患者免疫原特异性IgE种类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过敏患者存在1种过敏原阳性者13例(13.54%),2种过敏原阳性53例(55.21%),3种及以上者30例(31.25%)。其中因食物引起过敏者67例,多为海鲜和高蛋白食品;因吸入引起过敏者82例,多为尘螨、花粉和霉菌;经检测,结果表明,观察组血清IgE和细胞结合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细胞结合IgE水平明显高于血清IgE(P<0.001);经过48h和96h的放置后,血清IgE与细胞结合IgE水平明显降低,且放置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综上所述 ,血清IgE 水平和细胞结合IgE水平检测均可作为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指标,但临床检查时应注意,二者指标水平会因样品放置时间延长而降低,影响结果。未来还将对患者血清IgE水平和细胞结合IgE水平与患者过敏性症状的相关性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