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替代计量学研究:现状、演进、热点与趋势*

2020-08-12王贵海朱学芳

图书馆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计量学发文影响力

王贵海,朱学芳

0 前言

随着科研交流网络化和学术运动开放化,传统文献计量方法无法满足现代科研评价需求,替代计量学(Altmetrics)的出现促使新的科研评价体系得以构建,并成为传统文献计量学的重要补充。替代计量学又称补充计量学、选择性计量学等,2010年由J. Priem 首次提出[1],刘春丽2012年将其引入国内[2]。经过近10年的研究,国内替代计量学产生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有必要进行全面梳理。李晓军等[3]利用知识图谱工具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论文进行作者、机构和引文共现分析,对国内外替代计量学的整体研究进展进行阐述;赵蓉英等[4]对国内外替代计量学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但他们没有针对国内替代计量研究进行深入剖析。武澎等[5]虽然利用中国知网对我国替代计量学研究的现状、热点和不足进行分析,但缺乏对演进路径和研究趋势的探讨,而且分析样本数量少于60条,不足以反映国内替代计量学全貌。本文对国内学者在国内外重要数据库中发表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收集和可视化分析,对我国替代计量学的研究现状、演进路径、研究热点进行全面总结,并对研究趋势进行预测。

1 数据统计源及工具

本研究主要以CNKI 的期刊数据库作为中文数据统计源,以(SU=“替代计量”+“补充计量”+“选择性计量”+“Altmetrics”+“Altmetric”+“社交媒体计量”+“社交计量”)为检索式进行专业检索,以Web of Science 的核心合集和Scopus 数据库作为外文数据数据库,以TOPIC: ("altmetrics" OR "alternative metrics" OR "article- level metrics")AND ADDRESS/AFFILCOUNTRY:(china)作为检索式,文献类型限定为:Article or Review,进行高级检索。时间限定在从首篇相关文献出现开始,到2019年12月31日,对检索到的数据进行人工清洗,去掉征稿启示、资讯、通知等,得到符合条件的中文论文319篇,英文论文48篇,总计367篇。本研究采用Citespace(5.5.R1)作为主要数据分析工具,以EXCEL制图功能作为辅助分析工具。由于英文论文数量较少,所以通过手动方式对英文论文的作者和机构信息进行逐篇确认,并在统计分析时,与中文作者和机构进行合并 处 理。虽 然Citespace 对CNKI、WOS、Scopus的数据进行同质化结构处理后,可以同时进行分析,但无法对中英文相同含义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处理分析。因此,在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时,将英文文献的关键词(除专有名词外)替换成同含义的中文关键词,保证聚类与突发分析的准确性。

2 我国替代计量学研究现状

2.1 学术趋势

论文发表数量反映研究领域的受关注程度和学术发展趋势,笔者分别对国内(M1)、国外(M2)以及国内学者在国外(M3)发表的替代计量学相关论文的年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得到相关曲线(见图1)。

图1 国内外替代计量学学术研究趋势图

从M1曲线看出,自2012年国内第一篇相关论文发表后,该研究领域开始受到关注,之后两年论文年发文量皆超过10篇。前3年论文篇均被引次数37次,且有7篇论文入选该领域高被引论文TOP10,表明其对后续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2014年后发文量激增,2016年达到小高潮,表明替代计量学成为热门的研究主题;经过拐点后,年发文量曲线再次上扬,并迅速超越前期高点,表明替代计量学越来越受重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从M1和M2看出,2条曲线明显处于上升趋势,表明国内外都非常关注替代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但国内关于替代计量学的研究起步明显晚于国外。从M3曲线看出,国内学者从2013年起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发文量逐年增加,表明国内学者越来越重视替代计量学成果的国际影响。从M3 与M2 的比值曲线看出,2014年后国内学者在国外发表的论文占国外相关论文发文总量的比例逐年增加,表明我国替代计量学研究在国际上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国内学者在国外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进行统计,单篇论文最高被引次数达72次,2018年前的论文平均被引次数达12次,表明我国替代计量学研究在国际已有很大的影响力。

从图1看出,年发文量在不同年份的增长出现波动,这是由于年发文量不是累积数据,数值易受外界干扰,无法形成稳定的规律性,不能用函数方式表示,因此无法对学术发展趋势进行稳定的预测[6]。累计发文量可以较好地避开这些干扰,并利用函数进行预测。对我国替代计量学相关论文的累计发文量进行统计后看出,其趋势更接近于一条抛物线,见图2。采用SPSS回归分析中的二次函数曲线进行拟合,探索论文发表年份与累计发文量之间的关系,并对国内替代计量学的文献增长规律进行预测。图2为我国替代计量学累计发文量与发表年份之间的二次曲线关系图。拟合度较理想,R2=0.998,见表1。由此得出国内替代计量学累计发文量的预测模型,拟合方程为:F(t)=6.333(t-2011)2-4.024(t-2011)-3.143,其中F(t)为累计发文量,t为发文年份。通过该预测模型对相关发文情况进行预测,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未来3年国内替代计量学论文数量将持续增长,并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明显的拐点,表明国内替代计量学研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2 我国替代计量学累计发文量二次函数拟合及预测曲线

表1 我国替代计量学累计发文量与年度的二次函数曲线拟合结果

2.2 主要研究力量

2.2.1 核心研究作者

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研究作者应完成所有相关研究论文总和的一半,核心研究作者发文量的值是 指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发文量,替代计量学领域该数值为21,因此,M 值取整数为3。根据统计结果表明,发表论文3 篇及以上的作者共有41 位,发文总量为194 篇,超过论文总数的一半,表明替代计量学领域的核心研究作者群已经形成。对于核心研究作者的确定可以从利用综合指数法来完成。综合指数法是指对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再汇总成综合指数,然后对综合指数进行排序和评价的方法。具体操作分为5 步:确定指标体系、计算平均指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设定阈值、对核心作者进行排序。确定核心研究作者的各项指标应兼顾作者发文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作者的真实科研水平。为使各项指标权威,利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对最能反映作者水平的各指标及其权重进行调查,最终得到4 个核心指标:该研究领域发文总数量(A)、该研究领域论文的总被引次数(B)、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此领域论文的数量(C)、作者在该领域的H 指数(D)。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考查4 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可知,发文总数量与被引次数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8]。因此,在确定权重系数时,二者应该保持基本一致的权重,再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最终确定4 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30%、30%、20%、20%。利用普赖斯定律对前3 项进行限定后,对同时满足A≥3 篇,B≥16 次,且C≥2篇的作者才能成为核心作者候选人。对符合条件候选人的各项指标计算平均指数可知,A的平均指数a=8.41,B的平均指数b=147.32,C的平均指数为c=6.727,D的平均指数为d=4.18。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利用各项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公式可以计算出核心作者候选人的平均综合指数为100,平均综合指数即为确定核心研究作者的阈值,即综合指数高于100的作者可以确认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作者。对所有入围候选作者按综合指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得到表2。作者排名越靠前,表明其在替代计量学领域的贡献越大。余厚强、赵蓉英、邱均平、刘春丽和王贤文为替代计量学领域的核心研究作者,他们的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作者。刘晓娟和由庆斌的综合指数更接近于核心作者阈值,如果继续从事替代计量学研究,很有可能会成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作者。

表2 我国替代计量学核心研究作者候选人综合指数排名(前14位)

突发(Burst)是Citespace 软件的重要指标,表示一个变量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波动[9]。波动大小用突发强度值(Strength)表示。突发用于作者、机构、关键词、被引频次的分析。对作者进行分析,可以从更深层面挖掘某个特定时间段内表现最突出的作者。利用Citespace对我国替代计量学的所有作者进行突发探测,得到8位突发作者,如表3所示。不同作者在不同时间段对替代计量学的贡献有很大波动;从突发开始年与结束年的时间段分布可以了解我国替代计量学在演进过程中,不同作者起主要作用的年份,突发强度反映作者在该时间段内的影响力和贡献值。结合表2和表3分析可知,刘春丽最大的贡献是将替代计量学引入国内,推介相关平台和工具,突发年份为2012-2013年。由庆斌注重单篇论文的影响力评价和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突发年份为2013-2014年。王贤文注重替代计量在学者、出版物、OA(Open Access)论文等影响力方面的应用研究,突发年份为2013-2014年。邱均平和余厚强对替代计量学的指标分布特征和应用方向进行探讨,突发年份为2013-2015年。邱均平突发强度达2.2591,排名第1位,表明其在此阶段的影响力最大。赵蓉英进入替代计量学研究领域,从多维视角对替代计量学进行研究,效果显著,因其每年都有多篇论文产出,表现稳定,因此并无突发年份。随着替代计量学深入研究,不同年份也有新的研究力量表现突出,如刘丽敏在2016-2017年的突发强度达1.8762,排名第2 位,表明其在2016-2017年对我国替代计量学的研究有较大贡献。

表3 我国替代计量学作者突发情况统计

图3 替代计量学领域科研团队合作网络图

2.2.2 核心研究团队

利用Citespace的作者聚类可视化分析功能可以展示作者的合作情况,笔者对替代计量学领域发文量≥3篇的作者进行聚类后,得到图3。图3中的圆代表作者的发文量,圆的面积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大,每两个圆之间的直线代表两个作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直线的粗细代表两个作者合作次数的多少,直线上的数值代表两个的合作强度。作者与作者之间的交叉合作线构成替代计量学领域的合作网络,合作网络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团队。替代计量学领域存在3个核心研究团队。一是由余厚强、邱均平和王曰芬组成的“铁三角”式学术团队,三者之间连线较粗,表明合作次数较多;每个圆都有多条连线连结,连线交错复杂,表明该团队的学术合作非常深入;该团队影响力最大,论文产出量和被引次数遥遥领先。二是赵蓉英学术团队,合作方式是以赵蓉英为核心,带领博硕士研究生进行研究;该团队在替代计量学研究方面有较强的延续性,自从替代计量学引入我国,相关研究不曾中断,研究成果有很大的影响力。三是王贤文团队,合作方式与赵蓉英团队相似,以导师为核心;此团队最大特点是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发表的The open access advantage considering citation, article usage and social media attention在Scopus中的被引次数达72次,是国内学者在国外发表的论文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篇,该团队外文期刊论文篇均被引次数高达22次。从图3看出,替代计量学存在多个双人合作团体,一般单个结点圆的面积较大,合作强度较高,有多条直线的合作强度达到1,即两人的所有相关论文都是合作完成的。双人合作团体往往在特定时间段内有一些有影响力的科研产出。结合表3中的突发强度,发现由庆斌、汤珊红组合,刘丽敏、王晴组合对替代计量学研究有较大贡献。

2.2.3 核心研究机构

表4 我国替代计量学领域核心研究机构综合指数排名(前10位)

核心研究机构的确定同样利用综合指数法来完成。核心研究机构的判定指标有两个:相关发文量(A)和总被引次数(B),它们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两者的权重系数皆定为50%。利用普赖斯定律计算,将发文量>5的机构作为核心机构候选人。经计算,发文量平均指数a=17.4,被引次数平均指数b=179.2,利用公式Hi=[(Ai/a)+(Bi/b)]×50%×100,对候选机构的综合指数进行计算,根据综合指数进行降序排列,得到表4。我国替代计量学核心研究机构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此结果表明核心研究机构与核心研究作者及团队之间的密切联系,如邱均平、赵蓉英、余厚强3位核心研究作者均来自武汉大学,王贤文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刘春丽来自中国医科大学。

2.3 学科分布

了解学科分布可以把握替代计量学的发展方向,更容易在交叉学科中寻找新的科学发现。由于本次研究的数据大部分来自CNKI,因此本研究的学科分类主要采用CNKI数据库提供的学科分类目录作为学科分类依据,CNKI的学科分类表是在国家标准学科分类表(GB/T13745-2009)的基础上,结合CNKI数据库的特点而形成的学科分类目录。外文文献利用WOS和Scopus提供Web of Science Categories 和subject area 目录,对单篇论文的所属学科进行逐篇确认,然后将结果合并到对应的CNKI学科分类。由于替代计量学研究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因此,会有同一篇论文分属多个学科的现象,笔者采用尊重事实原则,即在统计时将其分别归类到多个学科当中,因此在最后按学科进行论文汇总时,其结果会明显高于最初的论文统计数量。对相关论文所属学科进行逐年统计,按学科出现的先后顺利从左至右进行排列,得到表5。从表5 看出,图书情报和新闻传播是替代计量学研究的主力学科,79%论文出自这两个学科;计算机和通用技术作为替代计量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学科,也较早发表了相关论文。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学科因其与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研究主题交叉较多,因此,近年替代计量学发文量较多。医学在科研评价方面一直寻求突破,替代计量学为其提供了新思路。教育学、语言学等学科近年也有相关论文发表,表明非正式在线科学交流也对其他学科产生影响。从表5整体看,替代计量学已呈现出以图书情报和新闻传播领域为主导,多学科渗透且逐渐扩张的发展趋势。为预测未来几年替代计量学涉及的学科数量,笔者利用SPSS对已有的学科年累计数据进行拟合,发现学科累计数据与对数函数的拟合效果较好,R2=0.986,如图4所示,拟合公式为:Y(t)=5.931ln(t-2011)+0.388,从拟合曲线看,未来3年内替代计量学所涉及的学科数量会缓步增长,但不会超过15个。

表5 我国替代计量学相关论文所属学科分布统计表(单位:篇)

图4 我国替代计量学学科分布趋势图

3 我国替代计量学研究演进路径与热点

3.1 演进路径

研究演进路径,可以了解某领域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笔者利用CITESPACE的Timeline分析功能,得到不同时期的关键词互引网络图,如图5所示。根据图中的关键词分布,结合图1中的年发文量曲线图,可以将替代计量学在国内的研究演进路径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3年前,为酝酿阶段,对传统文献计量学的局限性提出质疑,但一直没有提出有创新性的替代方案。2012年刘春丽首次将Altmetrics 引入国内,取名为选择性计量学,明确了替代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给出了替代计量学的评价指标及代表性评价工具,为国内替代计量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是2013-2016年,是概念热议与理论探讨阶段。对Altmetrics的翻译名称产生争鸣,刘春丽[2]译为选择性计量学,邱均平等[10]译成替代计量学,由庆斌等[11]译为补充计量学,不同翻译名称代表Altmetrics不同的含义。在此阶段开始替代计量学与传统计量学的关系研究,如替代关系、补充关系拓展关系,并对国内外替代计量工具和平台进行研究。此阶段对替代计量学应用开始探索,如王贤文等[12]利用替代计量指标对OA与非OA论文的影响力进行比较研究。

第三阶段是2016年至现在,是理论深入研究并进入实践应用阶段。替代计量学不再以单篇论文的科学评价为初衷,而是转了期刊影响力、学者影响力、科研立项影响力、科研成果社会影响力等多维体系的评价研究,也开始了本土化替代计量工具及相应计量指标的开发和利用。此阶段对替代计量工具和平台以及其数据质量的评价研究开始大量出现,社会网络和可视化研究方法被广泛利用,除图书情报领域外,替代计量学在医疗、生物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得到应用。

图5 我国替代计量学研究不同时期关键词互引网络图

3.2 研究热点

利用Citespace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和突发性探测功能,对相关领域的热门关键词进行锁定,从而判断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替代计量学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得到图6,出现频次和中介中心性是确定热门关键词的重要指标,根据这两项指标进行统计,并结合聚类中的详细信息,得到表6。突发性探测功能则可以展示某一时间段出现频次产生激增现象的关键词,可以判断此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对替代计量学领域的文献进行探测,得到表7。结合图6、表6和表7,利用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推断出替代计量学的研究热点。赵蓉英团队对国外替代计量学的研究热点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包括替代计量学的价值、基础理论、工具、数据源、指标体系、评价对象及缺陷研究[4],国内替代计量学的研究热点与国外有部分交叉,但总体来说有很大差别,与国外替代计量学相比,国内替代计量学研究的关注点更多,研究的分类体系也更加明确。国内替代计量学的研究热点如下:

图6 我国替代计量学关键词聚类分布图

(1)替代计量学基础理论研究。替代计量学的基础理论性研究包括Altmetrics的中文译名、定义等,这一点从表6中的多个译名皆为热点关键词中可以看出,在此问题上,邱均平、余厚强等[10]给出了不同解读。也包括Altmetrics的特点、作用、数据来源和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研究,毛鸿鹏等[13]分别针对如上内容进行了研究。还包括替代计量学与传统计量学的关系研究,两者之间是替代关系、补充关系、选择关系或是其他关系,由庆斌等[14]、刘艳民[15]也分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替代计量学研究的网络环境、信息技术、所属学科、热点、前沿等问题,也是此领域较受关注的问题。

表6 我国替代计量学领域关键词聚类统计

表7 我国替代计量学领域的关键词突发情况统计

(2)替代计量工具和平台研究。替代计量工具和平台的推介是Altmetrics引进初期最热门的研究主题。刘春丽在将Altmetrics 引入国内时对Total-Impact进行全面介绍。赵蓉英等[16]、王睿等[17]、杨柳等[18]针对Altmetric.com、Impact Story、Plum Analytics、PLoS ALMs 等常用替代计量工具和平台从评价策略、数据来源、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收集与发布等角度进行解读和比较研究。金贞燕等[19]、余以胜等[20]针对替代计量工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

(3)替代计量指标及数据源研究。从表6-表7高频关键词、突发词和中介中心性看出多个与替代计量指标相关的关键词,且突发强度值非常高,表明替代计量指标的相关研究一直是替代计量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各替代计量工具和平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分类、来源及比较。刘丽敏等[21]针对以上内容,以四大主要替代计量工具为例,对其组织和分类进行阐述。邱均平等[22]针对新型替代计量指标的提出作出深入分析。替代计量数据源的全面性、可靠性和客观性决定替代计量评价结果的质量,因此对数据的采集、数据源的确定、数据质量的控制、数据有效性的维护也成为替代计量学的热门主题。

(4)影响力评价研究。经过近10年研究,替代计量学开始在实践领域发挥作用,表6和表7中,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论文影响力、期刊影响力、影响力评价等关键词多次出现,中介中心性和突发强度的数值较高,题名中含有“影响力”的替代计量相关论文达63篇,表明替代计量学在影响力评价方面已取得丰硕成果。赵蓉英等[23]利用多维信息计量视角对学术期刊影响力进行评价研究。姜春林等[24]、陈悦[25]探讨著作和预印本文献的影响力评价指标和方法。肖其师等[26]、王菲菲等[27]针对科研立项的社会影响力和科研人员的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研究。徐申萌等[28]对科学视频文章在Twitter上传播影响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这些研究突破了替代计量学最初针对单篇论文影响力进行评价的范围,面向更广泛的科学评价领域探索。

(5)替代计量学应用领域研究。随着研究深入,替代计量学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首先在机构知识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邱均平等[29]将替代计量相关指标引入机构库。刘春丽等[30]将替代计量工具与机构知识库进行整合。其次,替代计量学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和学科服务拓展了思路,学科馆员为本校学者在开放获取、学术交流、成果传播方面提供更广泛的服务。此外,替代计量学在推动医学研究的传播与交流、提高医学发现的影响力、提供医学研究评价指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1],在学术出版、付费阅读、学术期刊分级等方面得到了应用,对信息传播的机制、渠道、领域、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6)替代计量学研究方法研究。在替代计量学发展过程中,多种研究方法应用到研究中,除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外,知识图谱和可视化方法被广泛应用到替代计量学的研究进展分析当中,尤其是Citespace 软件被多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在学术质量评价和模型的构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以SPSS为代表的统计类软件在此类研究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曲线拟合方法在累计规律和相关趋势的预测中被大量使用。而引文分析法在核心研究作者、团体与机构的分析中被广泛使用。另外,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元分析法、学术迹等方法也开始在替代计量学研究中出现,如Wang等[32]基于文献出版过程中的产生的元信息,利用聚焦卷集神经网络模型,对文献的影响力进行预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研究方法将会被引入,而对于这些研究方法的使用,也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内容。

(7)替代计量学面临的问题研究。替代计量学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如概念定义的模糊、指标覆盖率低、数据质量不稳定、缺乏行为层面的理解等。邱均平等[33]、卫垌圻等[34]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对策略。在替代计量学未来发展中,仍然会有很多新问题出现,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是替代计量学的主题。

4 我国替代计量学研究趋势

4.1 新型替代计量指标与方法的提出及有效性

现有替代计量指标依然不能完全克服传统引文计量指标的局限性,任何有创新价值的学术交流方法都有可能在科研评价的过程中被挖掘出来,科学交流、科学评价与社会网络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新型替代计量指标与方法将陆续出现。Tarrant等[35]基于共被引关系构建的“Co-Rank Link-Count”指标体系对科研成果影响力的早期预测提供了有建设性的方法。王名扬等[36]通过建立机器学习框架,对替代计量指标的预测能力进行调查,能够确定最有价值的替代计量指标。越来越多的指标和方法被发掘出来并加以利用,从多个角度反映科学产出的影响力。但随着研究深入,研究人员对替代计量指标和方法的追逐更加理性,对替代计量评价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和争议性问题也开始加以思考。

4.2 工具集成化、数据智能化、指标归一化

不同的替代计量工具和平台所采用的指标和数据源各不相同,因此在评价结果上有较强对比性,在评价功能上有较强的互补性。多个工具和平台联合评价会让评价结果更接近客观事实,因此,对多个替代计量工具进行整合,进行集成化的研究将会越来越多[37]。对数据源而言,除稳定性与可靠性外,还应实现数据源的实时更新及科研成果传播数据的实时跟踪,这些功能如何智能化的完成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现有替代计量工具的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可用性对于科研影响力评价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如何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适应跨学科、跨年代等多方面的变化,在替代计量学研究领域还没有较好的方法,因此,值得学者努力。

4.3 基于替代计量学的科学交流过程重构

随着科研活动规模拓展,科研产出数量迅速增加,科研成果形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科研交流需求不断拓展。传统科学交流形式不能满足科研需求,科学交流形态需要进行优化。替代计量学的测度与评价面向的是科研成果在产生、传播、利用、反馈和改进的整个学术交流过程,为在线科学交流过程的重构提供了新视角[38]。沈兰妮[39]对非正式交流回归视角下Altmetrics评价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研究。余厚强等[40]利用Altmetrics指标与社会网络传播渠道结合提出过滤和传递机制的科学交流新模式。科学交流过程的重构将在未来的替代计量学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

4.4 本土化替代计量指标聚合平台的构建

数据源是科研产出影响力评价的重要基础,数据源的数量与质量决定着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替代计量指标聚合平台是Altmetric.com,PLoS ALM,Plum Analytics,Impact Story等对国外(尤其是英文)数据源的覆盖率较高,但国内数据源的覆盖率有限,使国内科研成果的影响力评价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急需开发构建覆盖国内数据源的本土化替代计量指标聚合平台,将国内的CNKI、CSSCI、微博、微信、科学网、知乎、B站等数据源纳入,构建符合中国的数据追踪和收集框架,替代计量学的本土化研究和建设将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

4.5 替代计量工具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人才培养

替代计量工具和平台的指标体系是否完备、数据源是否稳定可靠,数据数量和质量是否达标,评价结果是否准确可信,这些都是替代计量学领域非常值得深入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针对替代计量工具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而这个评价体系的框架和评价指标的选择又是替代计量学领域一个值得研究的主题。虽然替代计量学在国内已经有近十年的研究历史,但从总体来看,研究成果并不丰硕,究其原因,除了其属于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外,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研究力量薄弱,相关的研究人才还很欠缺,因此,对于替代计量学相关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而从现在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相关人才培养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这个研究方向有可能成为替代计量领域新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

计量学发文影响力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老年综合评估文献计量学分析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我国有氧踏板操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基于SCIE的大学化学学科文献计量学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