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图书馆学教育交流*
2020-08-12肖希明
温 阳,卢 彤,肖希明
1949年后海峡两岸隔绝30余年。1979年我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建议双方共同为通邮、通商、通行、探亲、旅游及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1]。1987年我国台湾地区解除“戒严”,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2]。1988年11月我国台湾地区公布《大陆杰出人士、海外学人及留学生来台参观访问审查原则》,开放海外杰出人士赴台,拉开了两岸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序幕。
海峡两岸图书馆学界虽经历30 余年的隔离,但诚如台湾图书馆界耆宿王振鹄所言:“两岸图书馆界都以传承民族文化、传布资讯为职志,有其共同的事业观和共通的语言,所以对于在目前大环境下可能的发展,都有相互的了解和期望。双方一致希望以‘求同存异’的观点、积极的态度,与韧性的精神加强合作。”[3]1980年第46届国际图联大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图书馆副馆长丁志刚,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梁思庄应邀参会,与我国台湾地区“中央图书馆”馆长王振鹄进行非正式的学术交流与会晤,这是两岸图书馆学界隔绝数十年后的首次接触[4]。从此两岸图书馆界交流的大门徐徐打开。
随着海峡两岸图书馆界交流的深入,两岸图书馆学教育的交流也从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蔚为大观。对海峡两岸图书馆界的交流,谭祥金[5]、王振鸣[6]、张正[4]、王梅玲等[7]进行过回顾性的研究和展望。本文从图书馆学教育中的人员交流、相关会议、合作教学等角度切入,梳理与总结近40年来两岸图书馆学教育交流的发展历程与成果,总结交流的经验,探寻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的路径,并提出建议。
1 人员交流
两岸图书馆学教育界的正式交流始于1990年9月,应中国图书馆学会邀请,台湾图书馆界由王振鹄教授领队,沈宝环、胡述兆、卢荷生、李德竹等14位教授与馆长组团至大陆访问,19天内参访京、津、沪、杭等地10余所著名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系,与大陆图书馆界同道举行多次座谈,这是两岸隔离40年后首次专业性的学术交流[8]。1993年两岸图书馆学界实现双向交流,台湾“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台湾大学合作邀请大陆图书馆界陈誉、周文骏、彭斐章、庄守经、史鉴、王振鸣等6位学者赴台作两周的访问交流,参加了“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教育研讨会”“图书资讯学教学研讨会”,参访台北、台中、高雄等地的文化机构,探讨两岸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教育,这是大陆图书馆界首次赴台,具有开创两岸图书馆学教育双向交流的重大意义[8]。此后,两岸图书馆学界师生交流互访逐渐频繁。
1.1 学生交流
(1)参会与访问。两岸学生交流最早出现在研究生群体,起初多由台湾图书馆学界的学者带领研究生赴大陆高校参访或参会。1993年7月,胡述兆教授率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研究所10名硕士生至华东师范大学参访,到北京大学参加研讨会,组织两岸硕博研究生联谊[6]。1993年12月,两岸图书情报学博士在首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上首次相会[9],开拓了两岸博士生交流先河。此后硕博交流频繁。比如,2000年8月,台湾的政治大学(以下均称“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师生组团参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10];2010年1月,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由所长蔡明月、教授杨美华、薛理桂、林巧敏、陈志铭带领研究生一行30人,进行为期8天的“大陆福建省学术参访”活动,举行“两岸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现状与前瞻”“两岸档案馆数字化服务的现状与前瞻”两场论坛[11]。
随着两岸形势缓和,大陆图书馆学师生赴台交流逐渐频繁。2012年第11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在淡江大学举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陈传夫、肖希明带领17位师生参会[12]。2018年12月,逢胡适127岁诞辰,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师生赴台参加胡适纪念馆主题特展及第九届“数字典藏与数字人文国际研讨会”[13]。
(2)入学就读。大陆高校图情院系直接面向台湾招收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学生,覆盖本科、硕士及博士,最大程度提供了两岸学生全面交流学习的平台。广州中山大学与台湾25家高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14];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招收台湾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台湾高校研究所也招收大陆图书情报系学生,如苏州大学张衍赴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是台湾地区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界培养的第一位来自大陆的博士[15]。
(3)交流平台的发展。随着两岸图书馆资讯学系学生交流的不断深入,交流平台逐渐走向专业化。2006年6月,广州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研究生论坛,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台湾师范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淡江大学资讯与图书馆学系30多位研究生参加[16]。截至2018年7月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的第14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已经成功举办7场研究生青年论坛,台湾参与院校由3 所扩展到包括政治大学、师范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世新大学、中兴大学、台湾大学在内的近10 所院校图书资讯学系[17],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1.2 教师交流
教师和专家学者一直是两岸图书馆学教育界交流的主力军。两岸图书馆学教师中有不少在图书馆任职,这一特点在台湾较为明显,因此一些赴公共馆或高校馆的参访也可算作图书馆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1994年,6位大陆知名高校馆馆长:北京清华大学朱文浩、北京大学林被甸、上海交通大学陈兆能、复旦大学秦曾复、武汉大学沈继武、广州中山大学赵燕群,应新竹“清华大学”图书馆邀请赴台湾访问一周,参加新竹“清华大学”举行的“公私立大学校院图书馆长联席会”、在台湾大学举行的“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的现况”讲座[8]。这次大规模访问巩固了1993年实现的两岸图书馆学教育双向交流[8],此后近30年间两岸图书馆学教师交流频繁,参访范围扩及全国各地。
1.2.1 台湾同道来大陆
越来越多的台湾图书馆学教育界同仁赴大陆交流,地理范围涉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厦门等地。
(1)北京大学。2006年9月和2007年10月,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陈书梅、黄慕萱教授分别出席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举办的两届“北京大学图书馆学开放论坛”并作专题演讲[4];2015年5月,台湾大学图书馆馆长陈雪华一行5人应邀访问北京大学图书馆[18]。
(2)南京大学。政治大学杨美华教授先后于2010年7月和9月至南京大学作3场以图书资讯学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报告,分别是“近年来台湾图书资讯学教育发展的进程与省思”[19]“国际图书情报学教育之发展趋势”与“数字学习与数字素养”[20];2010年7月,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林珊如教授赴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交流[21]。
(3)武汉大学。2008年4月,政治大学杨美华教授到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讲学[22];2013年12月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陈光华、唐牧群教授应邀至武汉大学信息资源中心和信息管理学院交流学术[23]。
(4)厦门大学。2015年10月,台湾大学陈雪华馆长应邀至厦门大学图书馆参加中文电子与数位资源及其服务研讨会[18]。
(5)上海大学。2018年7月,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教授王梅玲赴上海大学作题为“数位学习风潮下的图书馆与资讯科学教育”的演讲[24]。
1.2.2 大陆教师赴台
1999年4 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上海图书馆馆长王鹤鸣赴台访问,参观台湾各图书馆与学术机构[25]。大陆教师赴台的主要交流阵地是台湾图书资讯学学术机构,交流形式以访问讲学为主。
(1)政治大学。2002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郭莉珠教授赴政治大学图书资讯学研究所为研究生作为期半年的讲学,并作“中国大陆档案专业教育”专题讲座[26]。2008年6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孟广均教授应邀作为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短期客座教授,在研究所和政治大学图书馆讲课6次[27]。2005年5月与2006年6月和12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周庆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陈传夫、广州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黄仕忠等学者访问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并作专题学术讲座[4]。2008年12月,大陆4 位图书馆学系主任:武汉大学肖希明、南京大学沈固朝、南开大学柯平、广州中山大学曹树金,赴台湾大学、政治大学、淡江大学和世新大学访问。2009年5月和10月,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了师生互访。2011年3月18日,武汉大学教授邱均平赴政治大学、辅仁大学进行演讲[28]。2016年10月政治大学举办“图书资讯与档案创新国际研讨会”,南京大学张志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斌教授参会[29]。
(2)台湾大学。2011年10月,马费成教授受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邀请,赴台参加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创立50周年庆典,并出席了“图书资讯教育:趋势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题为《中国大陆地区图书情报学教育发展历程》学术报告[30]。
(3)新竹“清华大学”。2013年4月,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邓景康率范爱红、张成昱、韩建明、王平等参访新竹“清华大学”[28],同年9月参与新竹“清华大学”新时代图书馆规划与发展趋势国际论坛之分论坛“图书馆员培育座谈”[31]。
两岸同道本同师同源,因纪念我国图书馆学教育先驱曾多次促成两岸师生相会。1999年11月“刘国钧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图书馆学教育是讨论主题之一。大会邀请刘先生门生故旧70余人,其中台湾图书馆界代表3人参会:前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系主任赖永祥教授、台湾大学图书馆林光美副馆长、“中央图书馆”编目组黄渊泉主任[25]。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百年华诞之际,7月28至29日举办“海峡两岸何日章先生图书馆学学术思想研讨会”,政治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的专家学者以及何日章先生的后人齐聚北京,回顾何先生的生平,研讨其学术思想[32]。2013年10月,政治大学图书馆暨社会科学资料中心派员参加东南大学举办的“纪念洪范五先生诞辰120周年暨图书馆学思想与实践论坛”,探讨其教育思想变迁[31]。2019年6月,恰逢沈宝环先生百年诞辰,广州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广州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沈祖荣·沈宝环学术思想研讨会”,两岸多所研究机构的学者和沈氏家属张维萍女士、张慧女士出席会议,来自广州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台湾的“国家图书馆”)、辅仁大学、世新大学等院校的两岸学者回顾了沈祖荣和沈宝环先生的生平志业与学术思想,就两位先贤的图书馆学教育、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术思想进行了报告,分享了两位先贤的事迹与心得体会[33]。
两岸图书馆学教育的交流探讨不仅涉及普通高校图书馆,还涉及高职院校图书馆。2013年1月和10月,广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前往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图书馆交流[31]。2014年7月,台湾高中职图书馆委员会代表参与第5届“世界华语学校图书馆馆长论坛”,与大陆学校图书馆代表进行交流[34]。在职教育也是交流主题之一。2016年8月,世新大学资讯传播学系为四川成都广播电视大学举办8天网路线上课程MOOCs设计研习班[18]。
1.3 图书馆员培训
2002年12 月,台湾中兴大学举行海峡两岸公共图书馆实务研讨会,两岸图书馆员及学者共190余人参加,会议子主题之一为“公共图书馆与终身学习的策略与作法”[35]。2004年10月,台湾大学图书馆举办两岸大学图书馆馆务营运交流,江苏近10所高校馆馆员参加培训[36]。两岸图书馆馆员还通过“交换驻馆”方式进行培训学习,典型代表是台北市立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于2004年起开展图书资讯人员的交换访问,每年各互派1名馆员进行驻馆工作交流,同时进行图书交换、馆际合作、互设主题书展等,分享学术领域及实务管理经验[34]。
2 海峡两岸会议
两岸图书馆学教育会议始于1993年,中华图书资讯学教育学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CALISE)为促成“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沟通协调贡献良多。该学会以研究与推广图书资讯学教育,研讨学制与课程,交流教育方法与经验,增进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合作与发展为己任[8]。参与策划、协调及推动两岸图书馆学教育交流的机构还有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华图书资讯馆际合作协会等。
2.1 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
1993年2月19 日至3月4日,大陆6位学者王振鸣、史鉴、周文骏、庄守经、陈誉、彭斐章受邀赴台交流两岸图书资讯学教育。2月20日参加由中华图书资讯学教育学会主办的“图书资讯学教学研讨会”。2月28日至3月1日,参加“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教育研讨会”,主题涉及图书资讯学教育制度、课程规划、图书馆员之培育等[8]。此次为期半个月的赴台交流为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993年12月13 -15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情报学系与中华图书资讯学教育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两岸图书情报院系学者、专家共70余人出席会议[8]。自此建立了两岸图书资讯教育界和业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制,延续至今,到2018年已举办14届(见表1),2020年第15届会议将在武汉大学举行。“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已成为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界特别是图书资讯学教育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2.2 其他会议
除中华图书资讯学教育学会主力推动的“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外,大陆图情机构、台湾地区的图书资讯系所等支持举办了各种图书资讯学教育专题研讨会(见表2)。
表1 历届“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基本情况一览[5,37-52]
由表2可见,2017年10月举办的“海峡两岸资讯暨媒体素养教育学术研讨会:素养教育再创新”是台湾地区以信息素养为主题,首度举办海峡两岸研讨会,邀请北京大学周庆山、王益明,南开大学柯平,武汉大学肖希明,上海社会科学院王世伟等学者参加,针对信息素养教材发展的标准、信息素养的数字教学与教案内容进行理论与实务的探讨,体现了两岸同道对图书馆学终身教育、信息素养问题的重视[53]。两岸学术会议非常有益,与会者不仅交换经验、探讨学术发展,还能耳闻目睹、亲身体会、加深了解、增进情谊,对未来实质合作发展深具意义。
表2 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教育重要会议一览*
3 合作教学
3.1 合作设立奖学金
沈祖荣沈宝环纪念奖学金是海峡两岸图情教育界合作设立奖学金的典范。多年前台湾图书馆界就设有沈祖荣纪念奖学金,2004年起台湾开始设立沈祖荣沈宝环纪念奖学金,每年奖励若干名图书情报学学生。2005年10月,沈祖荣沈宝环纪念奖学金颁奖仪式在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举行,这是我国大陆首次颁发该奖学金,沈祖荣先生的亲人及广州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师生、图书馆员约300多人参加颁奖仪式。海峡两岸图书馆界相互呼应,分别设立奖学金,共同纪念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大师沈祖荣沈宝环父子,意义非同凡响[54]。
3.2 合作办学
随着两岸图书馆学教育交流范围的扩大和内容的深入,交流形式由访问参观发展为合作办学,除短期讲学外,更涌现出教师互聘、交换生、联合培养等多种校际合作项目。
(1)短期讲学。1994年9月,台湾大学李德竹教授应南开大学邀请做短期讲学。1999年8月,台湾大学胡述兆教授受邀至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讲授图书馆学研究法[8];政治大学图书馆胡欧兰馆长与图书资讯学研究所杨美华教授于9月受邀至浙江大学为“现代图书馆与服务讲习班”授课[8]。我国大陆方面,1996年广州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谭祥金访台讲学,黄宗忠、王崇德等学者也应邀赴台作短期讲学[8]。
(2)教师互聘。台湾大学胡述兆教授先后受聘为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湘潭大学客座教授[6]。北京大学与台湾大学签订交换教授合约,2015年8-10月刘兹恒教授借此赴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进行访问研究并演讲[18]。
(3)交换生项目。南京大学与台湾的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成功大学、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等34所高校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其中包含交换生合作项目[55]。武汉大学与台湾20所高校有交换生合作,包括政治大学、新竹“清华大学”、台湾大学、中正大学,可进行学分互换,减免学费[56]。广州中山大学与台湾25个高校也有交换生项目[57]。
海峡两岸各高校还签署各类合作协议。2013年6月19日,台湾师范大学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31]。2013年5月22日,台湾“中山大学”图书资讯处与广州中山大学图书馆签署合作意愿书,商讨文献传递对等互惠服务[31]。2015年12月1日,世新大学资讯传播学系与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签订系院学术交流协议等[18]。
3.3 教材著作交流
合作编写与出版教材、工具书、著作是两岸交流的另一种形式。目前已有王崇德《情报科学原理》[58]、黄宗忠《图书馆管理学》等多种专著在台湾出版。台湾图书馆学界1994年出版《当代图书馆事业论集》,1996年出版《图书馆与资讯研究论集》,大陆学者陈誉、周文骏、庄守经、彭斐章、史鉴等均有力作编入[6]。2009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与台北胡适纪念馆合作编辑出版《胡适王重民先生往来书信集》,引起巨大反响[59]。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胡述兆文集》[60]。
在众多力作中,台湾大学胡述兆教授主编的《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大辞典》及与吉林省图书馆金恩晖研究馆员合作主编的《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凝结着两岸同道的心血和对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学教育事业的热爱[6]。《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大辞典》收录4,500条辞目,集结海内外500余人之力撰稿,其中大陆学者占百余人;考虑到两岸隔绝多年造成的文字和术语差异,特在附录收入《中文简繁体对照表》《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海峡两岸名词对照表》[61],可看出两岸学者为推动两岸图书馆学交流和教育用心良苦。
4 影响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教育的交流,范围从小到大,形式从单一到多样,内容从一般性了解到深入研讨,成果影响深远。首先,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教育界同仁本着传承中华文化,促进共同发展的理念,通过交流,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加深了相互了解,彼此学习和借鉴,促进两岸图书资讯学教育的发展。其次,多种形式的交流促进了两岸同仁的感情融通,老一辈学人通过交流建立了友谊,年轻一代学人也通过交流与沟通,增进了了解,融洽了感情,建立了学术上的联系。最后,图书馆学教育交流与学术交流相互交叉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日新月异,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教育面临着共同的机遇和挑战,更需要两岸同仁加强交流与合作。笔者建议,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教育界的交流可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第一,进一步加强两岸图书资讯教育界的人员交流。在教师交流层面,两岸的图书资讯学院(系)到对方院校中开设课程和授课讲学,在过去已有成功的先例,但范围有限,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规模较小。建议扩大范围,相互为对方的开课或讲学创造有利条件。在学生交流层面,目前其他学科专业在大陆的台湾学生很多,但图书资讯学领域的台湾生还不多。两岸要鼓励对方的学生来就读图书资讯学院系。特别是台湾方面,要改变对大陆学生的某些歧视性政策,为大陆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求学环境。其中,研究生交流是学生层次交流的重点,两岸要创造条件,吸引对方研究生来校求学,加大对研究生资助力度,特别是鼓励博士研究生参加“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以及其他形式的交流活动,并建立保障交流持续开展的机制。
第二,从交流走向深度合作。从过去几十年发展历史来看,两岸图书资讯教育界一般性交流多,深度合作较少。其实,两岸图书资讯学教育可以合作的领域不少,比如可以合编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的教材,特别是一些技术、方法类教材,合作开发教学软件,合作开设在线课程,开展远程教育等。海峡两岸,同文同种,两岸图书资讯教育界还可以合作开展一些以传承中华文化为目的的数字人文之类的研究项目,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升图书馆学教育质量。
第三,将“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这个平台打造得更有活力。已运行27年的“海峡两岸图书资讯学学术研讨会”为两岸图书资讯教育界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的发展,一是要进一步深入研讨两岸图书资讯教育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比如,两岸的图书馆学教育都处在与情报(资讯)学、档案学教育整合交融的过程中,如何使这种整合既能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又能传承和弘扬图书馆学教育的传统?如何在图书馆学教育国际化的同时又保持和体现它的本土特色?这些显然是两岸图书馆学教育界都在面对并希望解决的问题,值得两岸同道深入研讨。二是要健全这个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目前这个研讨会在大陆举办的届次多,在台湾举办仅一次。大陆学者期待有更多的机会在宝岛与台湾同道开展深入的交流。我们相信,海峡两岸图书馆学教育交流将在未来的岁月里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