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阻力呼吸训练对老年肺癌术后患者膈肌运动和肺功能的影响

2020-08-12薛洪斌常小艳王月

癌症进展 2020年9期
关键词:训练器吸气阻力

薛洪斌,常小艳,王月

河南省省立医院感染管理科,郑州 451162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近年来,尽管放疗、化疗、外科手术、生物靶向治疗等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肺癌患者的预后仍然未获得质的改善,且各种治疗手段均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活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进而影响生活质量[1-3]。外科手术是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研究显示,术后有效的呼吸训练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预防肺部感染,缩短住院和胸导管留置时间,减少住院费用[4]。三球式阻力呼吸训练器具有吸气流量装置,存在两个能改变进出孔径的相应单元,依据球体的位置间接指示出患者产生的容积,是集阻力吸气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容量训练、耐力训练为一体的呼吸训练器,能帮助患者进行缓慢深吸气[5]。基于阻力呼吸训练器的呼吸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肺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6],但其在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本研究收集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基于阻力呼吸训练器的呼吸功能训练对老年肺癌术后患者膈肌运动、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65岁;②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且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③意识清晰,病情稳定;④术前无其他创伤和肺部感染。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疾病;②具有肺部手术史;③无法配合完成呼吸功能训练;④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56例老年肺癌患者,根据术后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中,男52例,女24例;年龄65~83岁,平均(72.56±4.38)岁;中央型肺癌49例,周围型肺癌27例;切除1个肺叶46例,切除2个肺叶30例;切除左侧32例,切除右侧44例;有吸烟史58例;有饮酒史54例。对照组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65~85岁,平均(73.12±4.75)岁;中央型肺癌48例,周围型肺癌32例;切除1个肺叶49例,切除2个肺叶31例;切除左侧39例,切除右侧41例;有吸烟史56例;有饮酒史5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给予健康教育、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阻力呼吸训练器的呼吸功能训练,具体方法:胸腔闭式引流管拆除后,首先由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阻力呼吸器的具体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利用阻力呼吸器进行康复训练,患者取舒适坐位,口含吸气软管(软管连接于呼吸训练器上),进行腹式呼吸,缓慢吸气至腹部鼓起,然后将吸气软管移开,呈缩唇样将气体呼出直至腹部凹陷,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例约为1∶2,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将每次训练的时间由2分钟逐渐延长至15分钟,每天训练3次。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确保患者能独立正确使用阻力呼吸器;出院后,患者购买呼吸训练器带回家,护理人员通过微信或电话的方式提醒患者或其患者家属每日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并嘱咐患者于每次训练后需用清水将阻力呼吸训练器清洗干净。连续训练4周。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采用Vivid 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深呼吸时左右膈肌的活动幅度,连续测量3次,取均值。采用耶格Vmax Encore肺功能检测系统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连续测量3 次,取均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肺炎、肺不张、气胸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膈肌运动幅度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术侧与健侧深呼吸时膈肌的运动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侧与健侧深呼吸时膈肌的运动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07、2.223,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膈肌运动幅度(cm,±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膈肌运动幅度(cm,±s)

侧别术侧健侧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2.4 1±0.9 7 4.1 0±1.0 8 3.5 8±1.1 4 4.6 7±0.8 3 2.4 5±1.0 2 3.3 2±1.1 3 3.6 1±0.9 4 4.3 8±0.8 0时间观察组(n=7 6)对照组(n=8 0)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VC、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3、3.829,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L,±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L,±s)

指标F V C F E V 1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观察组(n=7 6)1.9 3±0.5 2 2.4 7±0.6 3 1.6 4±0.4 5对照组(n=8 0)1.9 0±0.5 7 2.1 1±0.6 9 1.6 2±0.5 1干预后2.0 9±0.4 3 1.7 7±0.6 0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并发肺炎者5例,并发肺不张者2例;对照组患者中,并发肺炎者10例,并发肺不张者6例,并发气胸者2例。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21%(7/7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50%(1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5,P<0.05)。

3 讨论

肺癌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随着中国老龄化的日益加重,每年老年肺癌新增例数亦逐渐增多,65岁以上患者占所有肺癌患者的50%左右,而70岁以上患者占所有肺癌患者的30%~40%[7]。目前,外科手术治疗是公认治疗肺癌的最有效方法,但外科手术治疗会影响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尤其是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生理储备能力逐渐降低,肺顺应性、肺活量和气体交换功能减弱,术后肺功能下降更明显,加上手术创伤、体液丢失、胸带包扎过紧等因素,会引发其术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8-10]。

呼吸功能训练是指通过吸气、呼气训练,使全部吸气肌、呼气肌最大程度地主动参与收缩,呼吸肌群力量和耐力得以增强的功能性训练[11-13]。呼吸功能训练一般包括咳嗽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局部呼吸训练、全身性呼吸体操训练、借助各种仪器的呼吸训练等[14-16]。多项研究证实,术后进行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能增强呼吸肌收缩能力,降低呼吸肌耗氧量,促进气道分泌物清除,改善肺通气、换气的功能,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康复[17-19]。基于阻力呼吸训练器的呼吸功能训练是让患者在阻力呼吸训练器的帮助下,克服仪器阻力,用力吸气,以达到增加患者肺容积、增强吸气肌耐力和肌力的目的。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老年肺癌术后患者,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术侧与健侧深呼吸时膈肌的运动幅度及FVC、FEV1均大于对照组,提示该呼吸功能训练方式能有效增强膈肌运动幅度,改善肺功能。分析原因,正常呼吸运动是通过肋间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控制胸廓大小,从而使肺脏扩张与回缩的,而膈肌是主要吸气肌之一,术后由于膈肌功能受损,主动收缩减少。三球式阻力呼吸训练器的三颗有颜色的球各在所属的空间中,提供患者可见的激励性。气流会进入至个别球室中,当其流经球室时会依据每秒吸入的气流量抬升此三颗有颜色的球,患者通过缓慢深呼吸增强膈肌收缩能力,使肺部容积得以恢复。该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相对于间歇正压呼吸法以及“吹气球”“吹瓶”等传统方法更有效,其对肺活量的恢复情况进行了量化,更加直观,且术后读数逐日增加,可增强患者自信心,有利于患者膈肌收缩能力、运动幅度及肺功能的改善,促进患者康复[20]。

由于患者术后肺部通气量较少,咳嗽能力较弱,分泌物易阻塞细支气管,引发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达20%~40%,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阻力呼吸功能训练能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肺泡通气量,使气体更加均匀地分布于肺组织中,避免肺泡萎陷,对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起到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阻力呼吸训练器的呼吸功能训练能增强呼吸肌的收缩能力,增强气道清除能力,有效改善肺癌术后患者膈肌的运动幅度及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需注意阻力呼吸功能训练通常在超过肌肉能承受的负荷下进行,通过挑战肌肉极限使其功能增强,另外,在进行该训练时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以达到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训练器吸气阻力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鼻阻力测定在儿童OSA诊疗中的临床作用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零阻力
猪猴跳伞
下肢关节持续被动活动训练器对骨科康复的影响
简易游泳姿势训练器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型起搏器术后康复训练器的结构设计与临床应用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参数灵敏度分析
没事多练壮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