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2020-08-11骞真段虹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价值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

骞真 段虹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和思想品德,而美育对培养个人的审美趣味和道德情操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二者在许多方面都有着天然的契合。本文通过对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在联系的分析,进一步指出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实践路径,从而彰显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美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DOI:10.15938/j.enki.iper.2020.03.02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20)03-0115-05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我国高校美育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提出了一系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新思想和新要求,对当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构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保障。《意见》指出:高校美育工作要“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都有着高度的契合,但其本身所特有的形象性、艺术性以及情感性,却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的内容。因此,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科学运用美的规律和美的特点全面育人,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与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内在契合

美育是教育主体利用一切外在的感知对象,通过美学理论和美的意象对教育对象施以情感的教化与心灵的启迪,從而达到完美人格的塑造。在日常的表达中,美育有时又被称为“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对其成员产生影响,从而引导他们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学科属性有所不同,但二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1.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不同的人对美育的定义也都不尽相同。但任何一个美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没有经过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经过美育教育的人,也是不完整的人。因此,对于完整性、完美性人格的塑造,就成为了美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德国美学家席勒就曾提出:“唯有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感到我们好像挣脱了时间;我们的人性才纯洁而完整地表现出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日益繁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坚定政治性方面,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同农作物的培育,除了需要种子自身牢牢地扎根土壤吸取养分外,还需要人工外部定期的施肥、灌溉、除草等过程。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样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与呵护。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对学生观念的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从本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都是通过相应地教学载体实现对教育对象观念和人格的塑造,一个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一个是为了塑造完美的人格性。虽然二者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差异,但它们的教育目标具有天然的一致性。

2.教育内容的共通性

美育之所以长期被人们忽视,是由于其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以传授具体知识为教育内容的科学教育,也不同于以往那种以抽象的范畴和概念为教育内容的道德教育,而是以人为对象,以外在的感性材料为载体,以情感为主导的理论与观念的统一。在理论上,美育的教育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美学理论,还包括了任何具有美的形式的教育内容;在观念上,我国的美育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美育教育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其教育内容也应该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各种美学观念的集合。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是以人为对象,它的目的是把生活在社会中的具有历史性、社会性自在自为的人培养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一角度看,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关于人的科学。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由各方面组成的一个系统的整体。其中,既包括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等这些主体性的教育,也包括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这样的基础性教育。这与美育教育中所包含的观念的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二者都是以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二者的教育内容有着内在的共通性。

3.教学方式的互补性

从本质上来看,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所要表达的观念赋予在特定的物质载体上对教育对象进行情感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在教学选材上,二者都采取榜样的教化、情感的激励以及道德的规范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比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爱国主义故事、红色革命故事以及经典传世的民族故事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共同的教学范本,二者却各有所长、相互交融、相互补充。在教学方式上,美育更加侧重于感性的表达和情感的传递,它是将美的意向、美的感悟融入到个人的情感之中,从而达到教化人的目的。美育通常会采取一些形象性、艺术性以及情感性较强的载体形式,如经典的音乐、杰出的绘画、华美的建筑等对学生进行艺术形式的感染和教育,让受教育者在艺术的熏陶下逐渐学会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侧重于理性与科学性的教导,它是通过教育内容与教育活动将特定的价值观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社会生活中,在教学中更加注重理论性、科学性和严谨性。一个强调感性、形象性和艺术性,一个重视理性、具体性与科学性,二者在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中共同实现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的效用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教师在高校思政课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从这个角度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被看作对学生真善美的教育。而美育本身就具有启真、引善的普遍作用。以往我们对美育的研究总是将其作为与其他学科并列的独立学科来加以研究,没有看到美育内在所具有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关系,从而忽略了美育融会贯通的作用。实际上,美育不仅是对个人审美力的培养,而且还是“真”与“善”的结合,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用美育开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之真

真实的东西才是美,它往往比形式美更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而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人们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去认识和把握这种真实性。因此,“真”不仅是几千年来哲学家们锲而不舍追求的对象,更是美育本身所包含的重要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本身就蕴含着科学性与规律性的统一。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科学理论,它既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并借鉴吸收了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优势。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育人特点,是对新时代育人规律的科学总结。其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应该是真诚的、真实的。思政课教师,必须对他所学的知识和所教授的内容做到要真学、真信、真用,切实做到以身作则,知行合一,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榜样和教学典范。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由于内部环境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困扰。比如,仍然有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在个人和国家信仰方面的缺失等问题。这就需要发挥美育的教育功能与特点,将理性的思政教育内容与感性的美育形式结合起来,以美的形式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的理论,以美的规律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真理的力量,坚持以理服人、以情育人,用美育开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之真。

2.用美育引导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之善

道德是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特性,它通过个人的语言、行为和习惯表现出来。道德是“道”与“德”合起来的意思,道是方向、范畴;德是品德、修养。连起来指的是以善和恶为标准的,具有认识、教育、引导主体行为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我们平时所讲的“立德树人”实际上指的就是用美德和善德去规范和引导人。道德与其他意识形态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人在进入一种任何状态之前本身就存在的一种特性,但却往往是因为进入某一种状态容易丧失的东西。而美育,则可以帮助人们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找回这种特性,并指导人们以善的理念去生活和实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筑牢人生的第一步台阶。从这个方面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被看作一个認识善、发扬善和坚持善的过程。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新生力量,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而对他们道德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由于道德与善概念的抽象性,那么就需要借助美育形象性、具体性的教育载体,以德育人、以美化人,用美育引导思想政治教育道德之善。

3.用美育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之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是衡量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指标,德育是通过一定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素养和高尚品德的教育;智育是通过自然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拓展认知领域的教育;体育是通过体能训练和专项运动,锻炼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教育;美育则贯穿于“三育”之中而又统一于德、智、体教育之内,是素质教育中最为特殊且不容忽视的环节。在我国这些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尽管党和国家已经给与高度的重视与资源的支持,但从实际教育效果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合,用美的规律、美的形式、美的特点去培养和塑造我们的教育对象,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美的形式中,把立德树人的目的融入到美的规律中,以美启真、以美引善,用美育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之美。

三、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学内容主要局限在思政课的具体课程中,教学方式也仍然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美育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艺术性、情感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当广泛探索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方式,切实发挥美育的优点与特长,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标的根本落实。

1.深入挖掘美学素材,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美学素材既包括传统美育中的美学教材,还包括教材之外的其他有关于美的教学素材。首先,必须加强对美育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尽管各种美的形象能够直观的帮助我们感受美,但如果不懂美学的理论,不了解美的来源和发展,那么对美的理解就永远只能停留在表面的现象和肤浅的形式中。而要实现美内化于心的目的,就必须以美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实践,将美学理论融入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把美的形象和美的理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立德树人的最大作用,帮助大学生懂得运用美的规律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和生活。其次,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素材,比如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优美诗词、我国特有的山水水墨画、风格迥异的各种园林建筑等,都可以成为美育的重要素材来源。从上古神话到经典名著,再从诗词歌赋到传奇戏剧,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以及理想情怀的教育内容,这对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最后,还可以利用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形象载体,例如优秀的影视作品、书籍报刊、经典老歌等可以成为教学的载体,用现实性和艺术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滋养。

2.广泛开展审美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应当服从于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适合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出教学内容的最大功效,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审美活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可以让教育对象从日常枯燥、乏味的理论转向生动、有趣的现实活动,从而在不同的审美体验中,提升个人的审美品位和道德修养,其主要包括欣赏美的事物、研究美的理论、创造美的作品和接受美的教化等。首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的历史博物馆、文化艺术馆以及红色革命纪念馆等相关场所欣赏不同形式的美,引导学生在艺术鉴赏中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净化内心、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其次,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就一些校园的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把理性的思想与感性的现实结合起来,在二者的统一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最后,设立美学专项课题,让学生通过自主申报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形式可以采取翻转课堂、建立学习小组、学生代表发言等,有效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3.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育主体美的示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主体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和最为重要的。与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客观对象有所不同,教师是具有主体性的、现实性的典型对象,思政课教师的语言、行为以及个人的形象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的意义。

第一,思政课教师要塑造人格美。人的青春和容貌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逝,但美的人格只會在岁月的沉淀中而变得更加光辉。一个具有人格美的思政课教师必定是充满魅力的,他甚至不需要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述,而只需以身作则,用他的行为去感染和教化每一位学生。这种超凡的、脱离外在教育形式的教育,往往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相信并发自内心的尊重。第二,思政课教师要掌握语言美。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心灵的窗户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思政课教师是思想和观念的传播者,能否利用好美的教学语言,直接关系到思想传播的最终结果。教师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的逻辑性、科学性、生动性等,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在保证语言真实性、准确性的同时,还要注重语言的逻辑性和感染性,在保证日常教学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发挥语言的魅力,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享受美的洗礼。第三,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形象美。形象美体现在思政课教师日常的言行举止和衣着装扮方面。相比于前两者,形象美更加具有直观性与代表性,将形象美配合人格美和语言美,能够完整地发挥出思政课教师由内而外的榜样作用。具体包括日常教学过程中和谐的教学仪态、得体的发饰穿着、优雅的神情举止等方面,这不仅反映了教师本人对美的理解和应用,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感受与情绪。从审美角度来讲,教师与学生不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还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因此,一个具有美的形象的教师,无疑会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激情和欲望,从而增强课堂的实际效果。

四、结语

美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和塑造完美人格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往的研究总是单纯地着眼于美育自身,而没有看到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系,二者本就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和相互补充的相容并列概念。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当深入挖掘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广泛探索二者结合的方式,以美启真、以美引善、以美育人,遵循美育特点,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价值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古典文学与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美育教师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