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绘画让美术课堂“点点生辉”
2020-08-11丁虹
丁虹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追求。小学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最主要的阶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从绘画题目、绘画地点、绘画时间和绘画形式等方面切入,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元化的绘画形式让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鲜活,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美术课堂;创意绘画;题目;地点;时间;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7-0011-02
小学美术教学包含众多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绘画。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认为:“美术教育中,教学手段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终极目标,美术教学旨在让人在实践中变得富有创造力。”要想达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进行创意绘画,开发他们的手脑潜能。所谓创意绘画,就是将创意融入绘画中,进行多维度探索的一种绘画模式,它对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有积极影响。
一、题目多元,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选准切入角度,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绘画是借助图形、构图对事物展开绘图的行为,它是主客观的结合体。绘画教学,主题设置是关键。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往往会陷入一种认知误区,认为只能照搬教材进行主题设计,因而在题目设计上就会显得单一、枯燥,从而降低了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教材中的绘画主题只能作为参考,而不应该是唯一。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和主题进行延伸处理,给学生更多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学习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车》一课时,说到车,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轿车,轿车属于车的一种,但这种认知是浅显的。这时,教师在“车”这个字前面添加了一条横线,意思是可以扩充为公交车、消防车、救护车等。这样的题目设置就让学生的绘画选择变得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轿车这一种车型,而是从生活感知着手,明确了不同类型车的特点。题目的多元性并不是要给学生提供多种绘画主题,而是要在某一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设计,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快速进入绘画状态。
多元化的题目设置是绘画教学的现实需要。在题目设计时,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综合考量学生的认知点,给出不同的题目选项。这样的设计方式快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引擎自然能够快速启动。
二、地点开放,开启学生的认知点
将教学地点固定在课堂,在相对固定的教室里讲授知识,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价值,绝大部分教师也都会采用这种形式展开教学。但在教室里教学的弊端也比较明显,它会束缚学生的感官认知,使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延展。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极强的思维能力,必须开阔视野,这样才有可能完成教学任务。在描绘一些自然景物时,如果没有实物作为参考,学生的思维很难打开。所以在地点选择时,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不能拘泥于教室这一狭小的空间,还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观察中充分感受自然景物的特点。
学习《老房子》一课,因为现在的学生生活的场所很少有老房子,为了引发学生的深入探索,教师首先让学生上网搜集不同地区老房子的相关知识,如构造特点、材质特征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索中。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还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老房子独特的文化价值和魅力。这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农村去采风,让学生在实地观看中切实感受老房子的特点。因为有了实物作为参考,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很快就掌握了绘画方法,认知也顺利进入了正轨。绘画地点的确定需要根据学习内容特点来选择,这样才能确保绘画活动的顺利完成。
学生对乡村景物的感受较为敏感,通过实地观察,他们对乡村中景物的色彩、外形会有很好的感知。地点开放让学生对美术学科有了崭新的认知,绘画认知也迅速升级。
三、时间自由,延展学生的思维点
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搜寻、加工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保障,绘画活动是很难完成的。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总是担心学生不能掌握绘画的技巧,一味地讲述,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小学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教师讲得再多,如果学生不能吸收、内化,讲解的价值也就无法显现。因此,教师不妨反其道而行,简单讲述绘画技法中的关键性内容,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也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学习《奇怪的梦》,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启发回忆和想象,唤醒学生的思维,再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的“梦境”。对学生而言,这个主题是有趣的,但因为梦境比较虚幻,且学生对梦境的内容没有清晰的把握,所以在构思方面花费的时间比较长。教学伊始,教师布设绘画任务,给出一些技法上的指导和点拨,剩下的时间则让学生自主规划,自己掌控。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自主掌控时间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探讨,课堂氛围异常热烈。最后五分钟时间,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观看、点评。
无论什么学科,学生的主体地位无可撼动。教师布置具体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进行时间分配,最终将作品呈现出来。这样的设计是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对课堂时间进行自主规划,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四、形式升级,对接学生的创意点
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逐渐生成学科素养,这是美术教学的重要追求。绘画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教师给出一个作品或参照物,让学生模仿绘画,这是传统绘画教学最常用的手段。这样的学习形式是呆板的,对学生绘画个性的形成没有多大帮助。教师要从绘画形式着手展开针对性设计,以实现绘画教学的升级。学生好胜心强,都希望能够获得教师的认可。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布设竞赛绘画活动,通过趣味化的竞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海洋世界》一课,因为有的学生没有去过海洋馆,为了让学生对海洋世界有更全面的感知,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视频。学生立刻被视频内容吸引,绘画热情迸发。这时,教师没有急着让学生展开绘画活动,而是将学生进行分组,标上序号,小组之间展开竞赛。竞赛式的绘画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绘画结束后,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细致讲解,展示创意点。教师再与小评委一起对作品进行评选。在小组竞赛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凸显。
竞赛活动中要想获得胜利,学生必须从独特视角切入,还要抓住事物的突出特点。教师巧妙设计趣味性竞赛游戏,点燃了学生的创意思维,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绘画教学的趣味性、灵动性和鲜活性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要想让美术课堂“点点生辉”,必须对课堂教学形式和教法进行升级、优化。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从题目筛选着手,展开积极探索;教学地点的开放,则能够顺利开启学生的认知点;绘画时间的宽松和谐,可以延展学生的思维点,带给学生更多的启迪;形式的升级则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当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趣味性时,学生的参与度自然就会提升,创意思维将由此生发。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