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和谐式“语文味”课堂

2020-08-11马如广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9期
关键词:语文味和谐创新

马如广

[摘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核心。具有“语文味”的课堂应该体现人与文的和谐、师与生的和谐、情与理的和谐、思与悟的和谐。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挖掘教材、展开想象、激励生“动”等途径展开教学,就能打造和谐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语文味;创新;和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7-0009-02

在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今天,具有“语文味”的课堂教学究竟应呈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构筑了新语文教学的思想,是“语文味”的核心。因此,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应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那么怎样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语文课堂呢?

一、创设情境,驾驭课堂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明亮、快乐的学习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通过文本载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无拘无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空间环境,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执教《爱之链》,课开始,我用课文《爱如茉莉》导人:“爱是我们人类永恒的社会话题,看到这个爱的名字,你们还能说说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爱吗?”教室里一片哗然,我积极鼓励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爱”的小故事说出来。有学生说:“我想到了父母亲,为了这个家天天从早到晚忙碌奔波。”有学生说:“我想到了学校组织的为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捐款助学的活动。”……面对学生积极踊跃地发言,我及时板书“链”字,然后问道:“看到这个字,你们又能想到什么呀?”学生答道:“我想到了这条链子是用爱连接起来的。”本节课就在这样一个和谐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

在学生通读完课文后,我积极地鼓励他们思考:“这漫长的‘爱之链由哪些人连接起来呢?”学生一边读一边画。没过一会儿,很多学生举手,异口同声地说道:“乔伊、老妇人、女店主。”我顺势将三个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很惊讶地问:“那么,什么事情让这些人联系在一起呢?你能将这条‘爱之链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吗?”学生开始深入阅读文本,在静思默想中圈画批注。课文的脉络结构就这样在读读、画画、说说中,很清晰地呈现出来。爱的潮水在教室里缓缓地流淌,从书本上流到了学生的耳朵和眼睛里,流进了他们幼小的心田里。

二、挖掘教材,体悟语言

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改革需要更加重视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文本材料本身的语言美、情感美,让学生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心灵得到净化。在语文教师的唤醒和引导下,学生从文本的字、词、句、语音、语调、句式、修辞以及其他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挖掘出言论和表达的深层味道和丰富性,从而获得了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此之谓“语文味”。

例如,我在教学《黄山奇松》一课时,紧扣重点词句,通过配乐范读带动学生读,通过优秀生读带动后进生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了文字抒情的基调,推进了学生的思维向着更深层次发展,使学生感悟到了“奇”“多”“秀”“险”的妙处所在,从而把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那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充分展现在眼前。

三、展开想象,学会创造

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创造性想象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了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在今天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情感阅读和语言实践,使学生获得灵感,从而创造性地表达出真实感受。

1.训练学生的语言,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正确指导每一个学生学习文本的语言呢?读熟是一个前提。我在《螳螂捕蝉》的教学中,很重视学生的读,给每一个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并且要求学生读的方法和形式要多样化。在读的过程中,我还严格地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想。因此,对于学生每一次的学习和阅读,我都给他们提出了一个更清晰的方向和目标,力求所有学生都有所感悟,并能内化知识,进而能够更好地复述这个故事。通过复述,更好地发展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2.训练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如果教师的问题过多,对于时间固定的课堂来说,学生就可能疲于应付。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我在教授《螳螂捕蝉》时,突出了对学生的质疑思维的训练,并把质疑探究的权利充分还给了每个学生,注重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引导和培养。在阅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又一次引导学生质疑,并和他们一起讨论了关键性问题:“这位少年为何不直接去劝谏,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劝说吴王呢?”我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学生通过再次通览全文,整体把握,感悟到那个少年是在用睿智的眼光和语言进行智劝、巧劝、妙劝。

四、激励生“动”,感受体验

成功学家罗宾说过:“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这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我们去唤醒他。”一节课四十分钟是个定数,如果教师讲得多,分析得多,留给学生读书学习的时间就少了,甚至可能会在课堂中出现学生学完了文本还读不好文本的尴尬现象。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应摒弃过去那种“一言堂”模式,把尽可能多的时间都留给学生自己阅读、学习和思考,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学习。这样,学生便从被动地阅读和接受中彻底解脱了出来,回到了应有的课堂主体地位中,真正“动”了起来。

例如,我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针对“同一首诗,为什么父母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一普遍性的问题,与学生展开了积极的主题探究性讨论和阅读。有学生说,巴迪只有七岁就能写诗歌,母亲看到儿子这么小就有出色的才华,当然激动,所以夸赞“精彩极了”;有的学生说,巴迪焦急地等待父亲回来,一心想得到他的认可和赞赏,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对比;有的学生说,父亲的评价是不现实的,对七八岁孩子有点刻薄,甚至伤害了他的自尊……学生们的思路瞬间被打开,他们的思维“动”了起来。我们教师一定要十分重视学生的独特阅读感受和体验,鼓励、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发散性思维。这样一来,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将逐步深入,学生逐渐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从而生成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总之,教师在新课改中,必须做到既要深入地钻研和理解教材,对文本内容有着自己的合理解读,又要注重培养學生独特的想象力和视角,对教材进行创新传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在充满浓浓“语文味”的课堂上快速获得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创造性思维。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语文味和谐创新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