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学而教,让数学课堂“接地气”

2020-08-11李园园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接地气小学数学

李园园

[摘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中的特色章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提升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以教材为本,深入钻研,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列举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思考,使他们的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关键词]顺学而教;列举的策略;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6-0076-02

现行的苏教版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三年级开始,专门安排了“策略”单元。这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旨在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系统的学习,感受策略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梳理、筛选和提取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策略的价值更加明朗。而列举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解题策略,即把事情发生的所有情况逐个罗列出来,然后进行整理,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该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让学生经历“需要策略、形成策略、理解策略、运用策略”的学习过程,更好地培养学生缜密、严谨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获取可持续性学习的资本和能力。

一、创设情境,需要策略

“策略”一词,学生并不陌生,但关于其内涵,学生却道不清、说不明,显得抽象、深奥。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要么被动应付,要么一知半解,直接影响知识的建构。为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巧妙创设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人情境中,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所学新知的背景,形成“最近发展区”,营造最美的体验策略的氛围。

在教學“列举的策略”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李叔叔家的冰箱坏了,厂家的服务平台发了一个手机验证码。这个验证码由3、6、9这3个数字组成。那这个验证码可能是多少呢?这样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很熟悉,最终得出密码有6种情况-369、396、639、693、963、936,从而引出了一一列举策略。教师趁势给出例题:“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显然,要解决该问题,学生的思维指向了一一列举策略。

上述环节中,教师在生活化情境中引入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初步感受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意义,从而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解决需要策略的支撑,在内心深处燃起探寻策略的渴望,为后续学习注入动力。

二、收集信息,形成策略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解题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提取数学信息,对题目进行表征。学生如果对问题的解读非常准确,则能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反之,就会加大解题难度。因此,在出示例题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认真审题,搜集相应的数学信息,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便于策略的形成和内化,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出示例题后,教师没有立刻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怎么围”这个问题,让学生寻找题目中相应的条件,建立完整、清晰的表征。因为所用木条是“22根1米长”,所以不管怎样围,它的周长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必定是22米且长和宽都是整米数。这时可以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即22÷2=11(米)。哪两个整数的和是11呢?显然答案并不唯一,有多种情况。但在众多的情况之中,肯定只有一种情况符合“面积最大”的要求。要使问题顺利解决,就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自然对学生提出了有序思考的要求,这为后续的学习探索指明了方向。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上述环节中,教师让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表征,促使学生初步形成解题思路。

三、引导交流,理解策略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入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潜藏在感性经验背后的理性认知,掌握知识的内涵,为后续学习积淀方法。因此,在教学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在学生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知之间搭建桥梁,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反思,学会透过“数学现象”研究“数学本质”,从而完成思维的蜕变,实现数学认知的系统发展。

为了更好地展示思维过程,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借助表格进行列举。

上表不但体现了一一列举,还体现了有序性,一眼就可以看出“当所围花圃的长6米、宽5米时,它的面积最大”。教师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继续提问:“这样列举有什么好处?”此时,“有序思考”“不遗漏”“不重复”的优势已跃然纸上。通过观察列举的数据,学生发现:周长相同时,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上述环节中,学生经历了思考、列表、整理、观察、比较、交流等学习活动,感悟了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升华,体会了数学的魅力和精彩。

四、注重实践,运用策略

学习策略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运用。但数学知识通常都披着理性的外表,使学生无法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影响了数学策略的运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为学生引入生活性和实践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观念和方法去分析社会现象,跳出课堂的束缚,走向“生活数学”阶段,并能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感悟所学策略的价值和意义。

在学习一一列举的策略后,教师引入了这样的问题:食堂中午供应的素菜有炒包菜、炒韭菜、烧茄子,荤菜有烧肉片、炖牛肉、红烧鱼。如果选择一种荤菜和一种素菜,可以怎样搭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想到的方法有:

①文字式:炒包菜分别和烧肉片、炖牛肉、红烧鱼搭配,有3种搭配方法;炒韭菜分别和烧肉片、炖牛肉、红烧鱼搭配,有3种搭配方法……一共有9种不同的方法。

②连线式:在纸的左边写上荤菜的名称,在纸的右边写上素菜的名称,然后进行连线,连线的条数,就对应9种不同的方法。

③表格式:运用表格进行列举、整理,可以发现一共有9种不同的方法。

尽管学生的解答方式不同,但都是先分类,然后进行有序排列,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有序解题的意识。

精讲精练是当前重点倡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策略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并没有大搞“题海战术”,而是为学生引入生活实践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策略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总之,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应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而应成为发展学生思维的“点睛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策略意识的培养”为核心,引导学生感受列举的优势,掌握策略的内涵和关键环节,提升他们“学策略、懂策略、用策略”的能力。

(责编 罗艳)

猜你喜欢

接地气小学数学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为南疆建言献策要“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