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转型
——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
2020-08-11黄琳
黄 琳
(信阳农林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引言
“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1]。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大批研发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也需要助推中国农产品、农业技术和农业文化走向国际的高层次人才,更需要将国际新技术推广并应用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农业类高校应当充分把握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上除了对专业素养发展的关注外,还应当考虑英语素养的提升,为国家农业现代化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支持。
目前除了少数办学优势突出的农业类高校为本科生开设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外,大多数应用型地方农业高校仍因办学资源和人才定位的限制尚未全面开设专门用途英语。以笔者所在的地方性农林类高校为例,农业类院系所开设的《大学英语》在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上与其他非英语专业院系开设的此课程并无差别。此类大学英语课程,培养目标较为综合,课程内容过于宽泛,因此缺乏对农业领域英语的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将来从事农业领域的需要。虽然学校针对植物保护和园林专业的拓展班在第六学期开设了《植物保护英语》《风景园林英语》两门专业英语课程,但涉及的学生范围较少,且授课教师均为农学专业教师,英语专业基础和外语教学技能稍欠缺。
基于农业类高校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的局限性,采取混合式教学(一种将网络线上学习和线下传统课堂结合以发挥二者优势来满足学生需求的新兴教学方法)将有助于大学英语课程在通用英语的基础上向农业类专门用途英语转型,从而顺应国家对现代化农业类人才的需求。
一、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专指的是将面对面教学(Face-to-face Instruction)与网络为媒介的线上教学(Computer-mediated Instruction)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将各种教学方式混合在一起[2]。混合式教学既延续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学习体验感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又发挥了网络线上教学灵活、资源丰富、学生参与度高等优势[2]。
在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下,农业类人才首先应当掌握农业领域惯用的英语技能及相应的书面或口头交流能力;其次应当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参与农业外贸或对外科技交流领域的工作;更高一层次的还需要了解国际学术研究范式和话语传统,以满足国家对高阶科研人员的需求[3—4]。除了培养以上农业类人才所需的英语技能外,大学阶段还应当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言学习策略,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对于尚未全面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农业类高校来说,结合混合式教学,可在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基础上将部分教学内容转向专门用途英语,与学生未来服务于我国农业现代化所需的英语技能衔接。应用混合式教学的具体优势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拓展学习资源,保障专门用途英语的输入
对于农业类学生而言,现有的通用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存在着教材内容与农业领域知识联系较少、且跟不上时代和国际化潮流等问题。再加上讲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师通常不具备专业的农学知识,使得教学讲解缺乏专业性。而在混合式教学中,网络资源的线上学习作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经教师选取和完善后,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保障学生对农业领域专门用途英语的输入。
2.易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混合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课前,教师需要评估学生的知识现状和需求,从而设定教学内容和流程,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构建新知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线上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且学习平台操作灵活多样,符合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学习喜好和需求[5]。线下课堂中,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同伴交流合作和实践的机会,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锻炼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3.激发学生的高阶认知
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识记、理解、应用是较低层次的认知领域目标,是传统课堂教学通过讲授和训练可达到的教学目标,然而分析、综合、评价作为高层次的认知目标,也正是新时代学生最需要的技能,在传统课堂中是比较难以达到的[6]。将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学生不仅在课前的线上自主学习中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思考的能力,在线下课堂和课后还能够锻炼将所习得的语言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综合技能,从而激发高阶认知能力。
二、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本研究针对尚未全面开设农业专门用途英语的农业类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图1),在《大学英语》线下课堂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根据Dziuban、Hartman等人在中佛罗里达大学进行的混合式教学实验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对此种教学模式满意度较低,他们普遍认为网络线上教学有一种孤立感,他们更倾向于与教师面对面的学习[2]。相应地可推测,对农业类本科生来说,混合式教学对已具备一定英语基础、农业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的学生效果会更好。因此,本研究将混合式教学应用于第三、四学期的大学英语课堂。
如图1所示,该模式共由三个环节构成,课前线上自主学习、线下课堂面授和研讨,以及课后的线上巩固反思环节,三个环节在相互递进中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英语技能发展的课内外双重学习环境。基于冯晓英等提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分类,此教学模式属于线下主导型和交互式的结合,课前线上教学资源的学习是后续课堂面授的基础和辅助;课堂教学中的面授、学生交流、展示、合作等占教学的主导地位;课后的线上学习是课堂活动的延伸,为学生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互评、反思提供支持[7]。具体课堂实施如下:
1.线上课前活动
针对于农业类本科生进行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其目的是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对农业类专门用途英语的涉猎,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技能从事农业领域工作的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以此教学目标为导向,实际考察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需求,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如问卷星、超星学习通等发放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从而细化每一节课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学生的课前线上学习是该混合式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环节。网络上大规模的精品课程学习平台能够为学生呈现专业的课程资源,例如中国大学MOOC、微课网、智慧树、超星尔雅、TED等。但是网络课程资源往往会存在与课程内容衔接不当、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不匹配等问题,此时教师可以使用雨课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微助教等教学辅助平台为学生建课,将相关的视频、文本、链接等网络资源上传,也可以自己录制微课,这样便形成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即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基于学习平台的SPOC支持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并进行测验、师生互动答疑等操作,使得线上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学习更加高效,同时还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以利于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2.线下课堂活动
由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线下课堂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成为学生进行语言操练、展示学习成果的场所[8]。如图1所示,教师在讲解必要的重难点之外,可以结合小组展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活动,发挥传统课堂的社会性、立即性等优势,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环境,促使学生将线上习得的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再输出,锻炼其语言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巩固学习效果[9]。
以外教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为例,第二单元的阅读材料主题是“What Has Technology Brought Us?”阐述了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的影响[10]。针对农业专业学生,在课程内容的学习基础上可以将重点缩小至农业科技,例如农作物虫害防治方面的科技手段。课前,学生通过农业科技发展的相关英文视频和阅读材料获取农业领域科技英语词汇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知识输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项目式学习,呈现问题情境“Chemical Control or Biological Control”,唤起学生对课前习得知识的回忆,并展开班级辩论,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同时教师需要搭建知识的“脚手架”,为学生进一步补充项目所需的知识以保障后续流程的顺利进行。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进行合作探究并制作成果,这一步骤甚至可延伸至课后。但需要注意的是,最终的成果展示和互评环节需在课堂上公开进行,以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
3.线上课后活动
实践应用和反思提高是混合式教学课后的关键活动。在此阶段,教师在线上学习平台布置练习、测试等,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巩固提升的途径,另一方面便于教师及时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但这样的练习仅强化的是学生的读写和理解能力。教师也可以结合项目式学习,将课堂上未完成的开放性项目留作课后任务,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合作探究。手机社交软件的语音视频功能和其中的共享文档小程序等均可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便捷平台,即使不见面的情况下也可以协作交流,提升了学习效率,也推进了知识的进一步应用。
课后,教师除了做好学生的答疑和作业的评阅工作外,还应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在数据保存和分析方面的优势,从多维度做好对学生的评估和形成性评价,此过程也有利于教师的积极反思和对课程设计的后续优化。
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效果调查分析
本研究针对大二下学期的农学院学生进行了为期18周的混合式教学实验,涵盖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两个农学专业,共122名学生。教学内容仍然基于教材《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但同步补充线上资源和课堂讲义以保障农业专门用途英语的输入。实验期间,共进行了六个单元的学习,每一单元均按本文呈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依据图2,分别有62.3%和58.2%的学生在“提升农业领域英语学习兴趣”和“提高农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选择了“非常满意”和“满意”,由此可见,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在这两方面效果较好;对于“混合式教学对学习策略的影响”,虽然没有前两项效果显著,但也有半数的同学反映较好;从“学生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接受和满意度”来看,农业专业学生认为此教学模式比较容易接受且学习效果满意度较高,分别占72.1%和52.5%。
通过随机抽样与15位学生座谈发现,之所以有较多学生选择“不同意也不反对”,主要是认为混合式教学有利也有弊,“虽然有帮助,但是占用太多课外时间”“很有意思,但是在网上自学总是管不住自己”“之后在课堂互动中就跟不上节奏了”。总体来说,学生普遍反映混合式教学在提升农学领域英语技能方面是有效果的,但是也存在着部分学生仍不适应线上自学的情况。
四、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施建议
1.教师主动转变观念
教师是引导混合式学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观念,把握新模式的变化。其一,由于该教学模式仍建立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基础上,教学难点之一在于发现综合教程和农业专门用途英语技能培养的契合点,因此,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农业领域知识的涉猎和教学技能的提升;其二,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时,教师应当主动放手、避免过度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其三,整个教学流程在最初设计和施行时,无法避免会花费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同样应当看到SPOC一旦建立,在及时更新和完善的前提下,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应用于今后的大批学生。
2.全程注重分析和评估
混合式教学支持多元评价方式,除了教师的打分和评语外,还有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甚至有来自网络线上学习平台素未谋面的教师和学习者的评价。多元评价不仅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多维度反馈、促使反思的真实发生,同时也是提升混合式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来源,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策略。此外,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应当注重数据的保存和分析,为学生做好形成性评价的同时,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以不断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
3.多渠道提升能力
地方性农业类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向农业专业用途英语转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也需要不断调整。高校应当为英语教师提供相关培训和同行交流的机会,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创新或成立教学团队,促进本校的农业专业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的交流合作,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
结束语
综观将混合式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对农业学生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保障农业专门用途英语输入、提升学生兴趣以及提高农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混合式教学无疑是大学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转型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过渡教学模式。此模式不仅为办学条件稍弱的农业类高校培养现代化农业人才提供了可行办法,保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人才的输出,而且为今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向实用化、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