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中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分析研究
2020-08-11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 福建 泉州 362300)
一般认为,体育行为是具有明确目的的,且有意识的应用各类方法与手段,出于某种体育需要得到满足的要求而进行的活动。作者的观点是:体育行为所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宽泛,凡同体育相关联的行为、活动等,均可视之为体育行为。从这个角度上讲,现实教育背景之下,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是一种综合化特点突出的外在表现,其中将既有通常所认为的实践行为内容,也有抽象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内容,它们的生成并不能立即实现,而是要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共同产生,疫情发生阶段,其产生过程尤其复杂。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福建省四所中学高一至高三共360名学生。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依靠中国知网及福建几所大学的图书馆、资料室,查阅收集同体育行为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做出整理,通过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等情况,给研究成果的呈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问卷调查法:在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设计了新冠疫情对中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调查问卷,通过网络的形式下发给接受调查学生,本次研究共下发调查问卷360份,回收36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58份,有效率为99.4%。接下来利用Spss 11.0系统对所统计的中学生每日体育锻炼变化情况进行差异性检验,展现了疫情同体育锻炼行为现状之间的联系,给接下来的探讨提供了实践支持。
2、研究结果和分析
作者将研究结果分为表象结果与隐性结果两个类别。
2.1、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学生表象体育行为
此外的表象体育行为意指参与体育活动者所展现出来的表象特征,如参与时间、参与内容等。在本次调查研究过程中,突出了次活动时间、周活动日数、体育活动参与项目等指标,用以直观说明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学生表象体育行为。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发生有新冠肺炎病例开始出现时,中学生体育行为并未出现明显变化,因此将进行对比的时间节点设置为国家宣布中学延期开学之日。调查结果显示,在疫情之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包括户外体育锻炼与户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在1-2h左右的学生明显增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次参与体育活动不足1h的学生数量明显减少,每次参与体育活动时间在1-2h的学生与疫情之前相比,并无显著变化。
表1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中学生每次体育锻炼时间
通过上表能够发现,在疫情发生之后,中学生每次参加体育活动进行锻炼的时间有明显变化,其中每次参与体育活动时间不足1h的学生,人数由原来的129人下降至18人,下降幅度为31%,每次参与体育活动时间多于2h的学生,人数由原来的57人增加至172人,上升幅度为32%,呈高度显著性差异的结果,这与人们对于学生宅在家里不做运动的观感相反,其原因可能与中学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较高有关。
按照教育部门所提要求,中学生每周参与不低于2日的体育活动,所以也可视周参与体育活动天数为对疫情体育行为影响指标,通过下表可知,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学生体育锻炼天数有减少趋势,每周均不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占比由原来的6%增加至12%;参与1天的人数占比由原来的16%增加至18%,2-6天人数有所下降,每周7天均参加锻炼的人数,在疫情之后与疫情之前保持不变,这一结果所显现的是此次疫情对于学生运动行为环境的不利影响。
表2 新冠肺炎疫情前后中学生每周体育锻炼天数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出现了一些变化,在出现疫情之前,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比较丰富,仅仅参与一个体育运动项目的学生很少,然而在发生疫情之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可供选择的项目有所减少,随着一些体育场馆的关闭,有近70%的学生所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至两项或者一项,其中室内跑步等是比较常见的形式。
2.2、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学生隐性体育行为
在表象行为之外,新冠疫情发生后中学生隐性体育行为同样值得重视,这就涉及到本文前言所述,体育行为内涵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问题,须承认人们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情感、态度、价值等心理表现亦应被视作体育行为,只不过是处在表象之后的隐性状态,但其却显然会给显性体育行为施加影响,是后者的重要的导向与驱动力量。在本次研究过程之中,作者亦曾对疫情发生之后与之前的大学生体育态度等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当发生疫情之后,尤其是随着国家“封城”、延期开学等决定实施之后,学生在对待体育运动方面的态度较此前有了显著变化,非常喜欢体育运动、比较喜欢体育运动的人数都有所增加,这说明了疫情发生之后,学生更加意识到积极投入体育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实际上,通过考察学生近两个月来的表现,已经能够证明这种影响正在展现,学生在近期体育锻炼时,每次参与时间长度的增加正说明了这一点,而且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在疫情结束之后,自己仍然会继续参与体育锻炼,并尽量增加锻炼时长与锻炼次数。
3、讨论与建议
3.1、讨论
首先,本次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全国,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而且其在国外的蔓延趋势也非常严重,疫情的出现除了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之外,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其中体育行为作为一种特定的个体行为方式,所受疫情影响自然不容小视。通过上述调查结果能够发现,在疫情出现之后,中学生的表象体育行为得到了改变,每次体育运动时间的增加,每周体育运动次数的减少,还有参与体育运动项目的单一化,都说明了影响的严重性;
其次,从理论上讲,体育行为是个体和体育出现关联时的一种综合表现,其中涉及到表象行为与隐性行为两个类别,二者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此前较易为人们所忽略的一点是隐性体育行为施加给表象体育行为的驱动和导向功能。另外,通过总结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能够得到:利用参与特定体育运动的形式,个体将会感受到运动给身心所带来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又会反过来改变个体隐性体育行为,增加其热爱体育运动的程度,这将有益于全民健身的普及,即便在疫情存续期间,这种积极作用同样不可小视;
再者,调查结果同样发现,福建省中学生在疫情期间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明显单一,将只能在室内进行的器械运动视为唯一运动形式的学生占比很高,在文献上求证的结果也表明了这一点,即不仅福建中学生如此,在全国范围内,近期这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其原因在于此类运动简便易操作,受到场地与服务的限制较小,但同时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即形式过于单一,过程比较枯燥等,无益于学生产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
3.2、建议
针对上面的分析结论,仅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应当使学生在疫情期间得到更好的体育运动指导,以便让其表象行为与隐性行为分别得到进步。作者认为,可供采纳的建议有两个。
(1)在线教学。
学校需要在疫情期间尽量完善在线教学模式,使学生即便不处在真实的体育课堂上,也能有效保证自身体育学习质量。事实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水平的进步,给这一建议的实现提供了硬件支持。在新冠疫情背景之下,中学体育教育可利用在线教学的形式开展,由一线体育教师负责教学计划的编制,教学案例的设计,并借助教育信息技术平台,使学生及时看到所须体育课程资料,通过居家的形式自行运动。这一做法现在很多学校也正在实践,然而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诸多缺陷同时暴露出来。例如,由于直播平台存在着功能上的缺陷,画面的卡顿情况屡有发生,教师用心讲解,学生端的画面却毫无反应;再例如,体育教师试图依靠网络直播的形式改善学生的体育行为,学生却在看网络直播时不配合练习,这些缺陷的存在,说明了在线体育教学模式的需要完善。
(2)专项指导。
新冠疫情对于中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是持续而深远的,无论是表象影响还是隐性影响都不容忽视,使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的办法还应当包括开发与疫情相适应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引导下,自然连接疫情前后的体育锻炼机制。虽然疫情期间,各学校体育部门已经开发了一些居家体育课程及锻炼指导方案,为学生的体育行为发展提供了保障,这表现出了疫情形势下学校体育部门的责任感,然而学校体育部门依然要随时反思,将对学生的体育行为影响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疫情体育课程,并使之成为长效机制,比如,要对国家的体育课程标准加以落实,并配全教育部门进一步完善标准。
我国目前所实施的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身体健康的部分,提出了学生要利用学习了解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问题,然而没有明确呼吸道传染病的具体分类及预防方法等,针对这一情况,出于体育行为的持续干预考虑,学校需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完善与落实,增设同呼吸性疫病防控相关的课程内容;其次,学校还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开发疫情相关体育课程,并把疫情体育指导视作常规教育工作,为了防止学生在疫情类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猝不及防,应在平时即从体育运动指导及体育技能培养角度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比如,学校可视情况需要开展疫情相关的特色体育课程,用实践体验、校本课程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足够的体育健康知识,提高身体素质,这是表象体育行为与隐性体育行为都能得到进步的保障。
总的说来,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学生体育教育本身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应当得到学校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以便使之能够健康发展,因此学校需要进一步规范自身教育行为,协同各方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积极影响,特别是针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在线教学与疫情体育课程开设等角度,为学生的体育行为发展提供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