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届世界杯与我国联赛比赛持续时间的对比及训练学思考

2020-08-1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乳酸区间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由于足球比赛的本质特点,使得比赛难免会出现停顿,所以使原本90分钟的比赛时间大大缩水,出现实际的净比赛时间远小于90分钟的情况。而在停顿之间才是比赛真正的时间,体现的是比赛的持续性规律,足球比赛的持续性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赛的持续性规律可以直接科学的指导训练,更加突出负荷精确化和个体化的训练核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8年世界杯淘汰赛阶段比赛16场,2019-2020赛季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前四名(上海上港、广州恒大、北京国安、江苏苏宁)相互之间的比赛11场,将上述两类比赛的所表现的持续性规律进行数据统计,以此来对比分析。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查阅收集和整理关于足球比赛分析和训练学的论文资料,为本文提供参考。

(2)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27场比赛的比赛录像,对中外足球的持续性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世界杯比赛淘汰赛阶段的比赛16场,中超比赛11场。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16进行数据的统计,运用SPA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差异性检验。

1.3、相关概念界定

(1)比赛持续时间。

停顿之间才是比赛真正的时间,体现的是比赛的持续性规律,所以将两次停顿之间的时间称为比赛的持续时间。

(2)总比赛持续时间。

又称为比赛的净时间,是指将一场比赛所有的两次停顿之间的时间相加即称为总比赛持续时间。

(3)比赛密度。

训练学专家图多·博姆帕在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中提出,(相对)密度是运动员完成负荷的时间占一次训练课总时间的百分比,本文比赛密度就是总比赛持续时间与实际比赛总时间的百分比。

1.4、统计尺度

(1)比赛时间段划分。

将90分钟比赛时间分为6个时间段,分别为0-15分钟、15-30分钟、30-45分钟加上半场补时、45-60分钟、60-75分钟、75-90分钟加下半场补时。只统计世界杯比赛中90分钟加上下半场补时的数据。

(2)持续时间段划分。

刘丹在对足球间歇形式的研究中指出,足球比赛中比赛持续的 时 间 可 以 划 分 为 五 个 区 间 ,0-10s、11-20s、21-40s、41-120s、120s以上。

2、结果与分析

2.1、比赛总时间比较分析

根据《足球竞赛规则2018/2019》,一场比赛分为两个45分钟相同的半场,裁判员对半场损耗的时间已予以补足。

表1 世界杯与中超比赛平均每场比赛时间统计

根据表1可知,所统计的16场世界杯比赛和11场中超比赛的平均比赛总时间分别为97.2分钟和97.7分钟,相差30s,分别占各自总时间的0.514%和0.511%,因此世界杯和中超比赛在比赛总时间方面并无太大差异。

2.2、比赛持续次数分析

比赛持续由持续次数和持续时间两大因素构成,这两大因素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持续次数和持续时间就会随之产生很大变化,最后会影响比赛的总持续时间和比赛密度。

(1)平均比赛持续次数。

据统计,第21界世界杯16场淘汰赛的平均持续次数为96.5次,2019赛季中超联赛前四名的比赛平均持续次数为106.7次,比赛的持续次数与比赛的激烈程度,球员的水平,裁判员的执法能力都有很大关联,比赛激烈程度低,球员水平高,裁判员对场上的控制能力强,比赛就会相对流畅,比赛的持续次数相对少且每次持续持续时间相对长。

(2)各时间区间持续次数分布。

表2 世界杯与中超比赛各个持续区间总次数分布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在统计的中超比赛中,总持续次数为1271次,各持续时间区间分别为358次、302次、260次和21次,分别占总持续次数的28.8%、23.8%、26%、20.4%和1.6%。而在世界杯比赛中,持续次数最多的是21-40s的区间,达到了417次,占总持续次数的27.1%,其次分别为41-120s区间,11-20s区间,0-10s区间和120s 以上,分别占比 27%、21.5%、21.1%和 3.3%。

表3 世界杯与中超比赛各个持续区间对比分析

如表3所示,通过对世界杯比赛和中超比赛在各个持续时间区间的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除21-40s区间持续次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四个时间区间持续次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其中,0-10s和41-120s时间区间的持续次数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P<0.01),因此可以看出,中超比赛的每次持续时间在10s以下的居多,而世界杯的比赛的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41-120s。

足球运动员通过无氧代谢途径提供的能量是有ATP-CP分解供能和糖无氧酵解 (乳酸能)两部分组成,高速跑动能力取决于ATP-CP供能的能力,而较长时间的高速度冲刺和往返需要乳酸能提供物质基础。通过横向对比中超比赛和世界杯比赛的持续时间区间,持续时间在40s以上的时间区间中,中超比赛的持续次数明显低于世界杯比赛,也就是说,世界杯比赛球员动用乳酸能供能的几率要远大于中超比赛的球员,中国的运动员一旦在国内的比赛形成了定势,当参加世界杯或重要的国际比赛时会跟不上比赛的节奏,身体的供能系统无法满足比赛的需要,所以会在比赛尾端出现黑色X分钟,中国的运动员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血乳酸水平的差距与在联赛中乳酸系统得不到充分利用也有很大的关联。

2.3、比赛持续时间分析

(1)平均每次持续时间。

根据统计结果,16场世界杯比赛中,平均每次持续时间为35.4s,中超比赛平均每次持续时间为28.8s,两者相差6.8s,6.8s分别占世界杯比赛和中超比赛总持续时间的0.20%和0.22%,因此,世界杯比赛和中超比赛在平均每次持续时间方面差别并不大。

(2)各时间分段平均每次持续时间分布对比。

表4 中超比赛与世界杯比赛在各个时间段平均每次持续时间统计

通过表4可以看出,世界杯和中超的比赛除了在45-60min时间段和60-75min时间段内平均每次持续时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五个时间分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15-30min和30-45min时间分段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通过表中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中超比赛下半场平均每次持续时间均高于上半场,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上半场运动员体力较为充沛,拼抢积极,比赛的停顿次数较多,而到了下半场随着体能的下滑,积极性下降,所以出现下半场三个时间分段的平均持续时间均高于上半场。而世界杯的比赛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相反,而是持续时间缩短,这也充分说明了随着比赛的进行,高水平球员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体力不支,仍然富有积极性的拼抢和对抗。

2.4、比赛密度分析

密度是负荷强度的重要指标,比赛密度体现了比赛的负荷特点,通过研究比赛密度,可以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达到科学训练的负荷精确化,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差距,为以后的训练提供方向。因此将世界杯比赛和中超比赛上半场、下半场和全场的平均密度均进行统计,由表5可以看出,世界杯比赛上半场、下半场和全场的比赛密度比中超比赛都要高。根据对世界杯的比赛和中超比赛卡方检验的统计结果可知,中超比赛和世界杯比赛的平均密度在上半场、下半场和全场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这说明与世界高水平比赛相比,中国联赛的比赛密度有着很大的不足,深究原因,可能是由于中超比赛的竞技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完成技术和执行战术方面的效率较低,受迫性失误和非受迫性失误均较多,所以使得比赛的停顿时间增多而比赛的持续时间减少,导致了中超比赛的总持续时间减少并直接降低了比赛的密度。

表5 中超比赛与世界杯比赛比赛密度

3、结论和建议

3.1、结论

(1)世界杯比赛和中超比赛的比赛总时间差距并不大;

(2)中超比赛的持续时间在10s以下的居多,而世界杯比赛的持续时间在41-120s时间区间内居多,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运动员较多的动用了磷酸原系统供能而世界高水平运动员较多动用乳酸能系统;

(3)世界高水平的运动员各个时间段的平均每次持续时间都能保持高水平的稳定状态,而我国运动员各个时间段的每次持续时间只是处于低水平的稳定状态;

(4)世界杯的比赛持续总时间和比赛密度均高于中超的比赛,深层原因可能是运动员的对球的控制能力较低,运动员的体能储备不足,裁判员对比赛的控制较差。

3.2、建议

(1)训练层面。

①运动员应多进行以乳酸能供能为主的训练,进行乳酸无氧耐力训练中,每次练习时间应该是30-120s;

②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在保持速度不下降的前提下,不断缩短间歇时间,可以最大程度使体内的乳酸堆积,促使机体维持快速产生乳酸和快速消除乳酸的动态平衡,在提高队员有氧耐力的同时,还可以发展运动员耐受乳酸的能力;

③通过进行多不同的时间分段的模拟,提高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仍保持高效运动的能力,逐步解决运动员在比赛末段体能不足的问题。

(2)管理层面。

①提高裁判员队伍的执法水平,提高对比赛的控制能力;

②对拖延比赛时间的行为应加大判罚力度,尽可能的增加比赛持续总时间。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乳酸区间
区间值序列与区间值函数列的收敛性
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