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一中竞走项目后备人才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20-08-11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前言
在竞技体育中竞走项目是我国田径的优势项目,是我国在国际大赛上的重点夺金项目之一,我国竞走项目曾创造过辉煌,但是在赛场上的表现并不稳定。一方面随着国际比赛规则的不断变化,我国运动员短时间内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另一方面我国部分竞走运动员年龄较大,在竞走后备人才的选拔上容易出现断层。因此,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影响我国竞走项目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充足的后备人才,才能确保我国在竞走项目上的优势。
2016年8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中学校业余训练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学校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摇篮,完善“体教结合”模式是解决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路径选择。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我国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如今教育部积极鼓励各个学校组建各项体育运动代表队,各个学校也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开展,使同学们的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嘉陵一中位于南充市嘉陵区,是一所集初、高中一体的现代化新型省级重点中学,在组建运动代表队当中也非常的多元化,各个代表队多次参加省级、市级、区级的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其中竞走项目的发展较为突出,多名队员在每年的四川省青少年田径耐力项目对抗赛中取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每年为省一线训练队输送多名后备人才,并成为四川省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竞走项目能够在众多项目中有较好的发展,一定有它突出的优势,找出他的优势为其他学校、其他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虽然竞走项目在四川省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还相对优秀,但从全国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能够看出,与其它地区竞走项目的开展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发展过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对于嘉陵一中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所出现的问题采取调查、进行研究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事情。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主要研究对象
本文以南充市嘉陵一中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的队员和教练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利用中国期刊网CNKI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和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等大量地信息资源,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对嘉陵一中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的队员发放调查问卷,并收回进行问卷效度检验。学生调查问卷包括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问题所在。此次发放100份学生问卷,回收97份,有效问卷94,有效率为94%。
(3)实地考察法。
通过对嘉陵一中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实时统计,为了进一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2016-2018年的寒暑假亲身参与嘉陵一中竞走队的日常训练,了解嘉陵一中竞走队的现状。
(4)数理统计法。
对所获取的数据运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制定相关图表,为文章提供可靠的数据作为参考。
(5)访谈法。
将收集到的资料和问卷所调查出来的结果和老师进行交流,提出能促进嘉陵一中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对基地的学生和教练进行交谈,深入了解,提出合理的对策。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1、嘉陵一中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教练员的基本情况调查
(1)教练员的年龄、性别。
表1 教练员的年龄与性别情况分析
表1显示,通过对嘉陵一中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的4名教练员进行调查,从性别比例来看,男女教练的比例不平衡,基地队员女生要多于男生,女教练只有一名,事实上女教练在运动训练中有很多的优势,例如女教练对少年女队员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了解得更清楚,相互之间更容易沟通,无论是在训练期间还是在比赛期间对女队员的管理都更加的方便;从年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教练员的年龄偏大,缺乏年轻教练,容易出现竞走项目教练员的断层。嘉陵一中竞走队与南充高中竞走队相比,教练员的情况较好,南充高中竞走队的唯一一位教练为男性,年龄在40岁以上。
(2)教练员的学历、职称调查。
表2 教练员的职称结构
根据调查,嘉陵一中竞走后备人才基地的4位教练员都是学士学历,没有一人达到博士学历和硕士学历的,说明目前嘉陵一中竞走队的教师的学历结构整体处于一个中间的水平。从表2可以看出,教练员队伍中高级教师1人,中级教师2人,初级教师1人,总体来说竞走队教练员的职称结构偏高,但教师们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水平。教练员具有较高的学历,对他们尽快的学习和掌握竞走训练理论、探索训练规律也是很必要的。
2.2、后备人才来源及选拔情况进行调查
(1)后备人才来源情况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嘉陵一中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队员的来源为:城市26名、乡镇33名、农村35名。从图1可以看出,嘉陵一中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的队员来自城市的较少,占总数的27.7%,大多数队员都来自农村和乡镇,根据对教练员的访谈,他们认为来自农村和乡镇的孩子更加能吃苦耐劳,意志力更加的坚韧,也更加的服从教练员的安排,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家庭条件相对较差,营养得不到保障,父母多数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管教太少等情况。而来自城市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好,营养等问题能够得到保障,但他们的家庭担忧高强度的训练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会更多的干扰训练。
图1 后备人才来源
(2)后备人才选拔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得出,在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的94名队员当中,自愿加入的有38人;体育课老师推荐加入的有12人;老师选拔的有28人,选拔方式采取的主要方法为到周边各级中小学校比赛、运动会去观察选拔,学校承办区级运动会、市级运动会和省级运动会等比赛选拔;同学推荐的有16人。队员多为自愿加入,只要对竞走感兴趣,无重大疾病,家长同意皆可,有无基础也无所谓。教练员对于不能参加比赛的同学就当锻炼他们的身体,培养他们对运动的兴趣。这样的选拔机制虽说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和学习竞走,但也容易造成竞走队员们能力的层次不齐。
图2 队员选拔情况表
2.3、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队员的基本情况调查
(1)队员的年龄、性别调查。
表3 队员的年龄与性别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男女生的性别比例相差不大,女同学占总人数的56.4%,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多数女生从身高发育来看都要快于男生,学习竞走动作技术也稍稍优于男生。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在11-15岁之间的队员占总体的42.6%,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发展身体柔韧性、爆发力,以及力量训练的最佳时机。对于7-10岁的队员,教练员主要发展小运动员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很少涉及专项。过早专项化,运动营养跟不上,运动强度大,会使运动成绩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导致很多优秀竞走苗子的运动寿命过早夭折。
(2)队员的训练年限调查。
表4 队员的训练年限
从表4可以得知,竞走队的队员训练时间在一年以内的较多,竞走项目的训练内容相对枯燥,训练时间也比较长,有的队员不能长期吃苦、受伤或升学等原因选择了中途放弃,所以能坚持常年训练的队员就越少。坚持训练3-5年的占总体比例的16%,情况不太乐观。因此,运动员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待提高。
(3)队员的文化成绩调查。
从教练员和队员中了解到,在选拔队员的时候不对文化成绩有所限制,在小学中选拔的队员成绩相对较好,他们训练的时间短、任务轻,对文化成绩影响较小。初中选拔的队员成绩最差,正常的文化课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训练和比赛与上课发生冲突,训练任务重,强度大时,队员的体能恢复较慢身体处于疲惫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的效率就会很低,并且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有很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整个学习氛围不好,导致形成了恶性循环。高中队员的成绩也较好一些,他们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迫于升学的压力,对文化课程不敢放松。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意志品质、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意识也很薄弱,竞走运动是一项训练较为枯燥的项目,缺少了意志品质的教育会使运动员在后期训练过程中后劲不足。
2.4、对嘉陵一中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训练情况和近三年竞赛情况进行调查
(1)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的训练情况。
竞走训练的场地为嘉陵一中的操场,嘉陵一中是一所集初中和高中的一所学校。火花第五小学位于嘉陵一中旁边,所以竞走队在上学期间的训练时间是每天下午4:30-6:30,参加训练的队员都是竞走队中相对固定的队员,大部分是嘉陵一中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有30-40名,火花第五小学的队员有十个左右会参加训练。因为比赛大部分都集中在寒暑假,所以寒暑假都会留下有机会参加比赛的队员采取一天两练的训练模式,参与寒暑假训练的除了嘉陵一中和火花第五小学中有机会参加比赛的队员之外,一般还会增加很多从其他区、县、乡镇上选拔来的小队员,人数大概在40-50名左右,这些队员的流动性就相对大一些,因为就读学校不同,寒暑假过后,其中一部分队员会因为不能及时和长期的参加训练而选择退出,剩下的一部分队员因为热爱和训练成绩较为优异,教练员会推荐他们进入嘉陵一中的初中或者高中就读,以保证能够及时和长期的训练。嘉陵一中的竞走队作为四川省的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它每一年选拔的人数较多,流出的队员也比较多,但每年参与竞走队训练的队员都控制在100名左右。
(2)近三年来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的人员流出情况。
根据总教练员的记录,近三年来竞走后备人才基地的队员流出情况大致在每年30名左右,其中升学的在5-6名之间,输送到省队训练的在10-15名之间,每一年都在逐步增加,这说明竞走队人才培养效果在不断提升;其他分类里包括中途不能吃苦退出训练队的、受伤退出训练队的或家长不同意参加训练的等等,这样的队员在12-14名之间,每年也有减少的趋势。
表5 近三年队员的流出情况
(3)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近三年的竞赛情况。
表6 近三年的参赛情况
比赛是检验训练成果的唯一标准,以赛代练也是非常好的训练手段,是增大强度的有效途径,从表6得知,嘉陵一中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在这三年中,参加校级比赛2次,市级比赛1次,省级比赛4次,省级以上比赛只有1次。由此可以看出学校是比较重视竞走项目的发展的,在校运会中单独设置竞走项目,为嘉陵一中竞走队员提供以赛代练的机会,并且检验队员平时的训练效果。但是市级还未受到过多的重视,因为就南充市目前竞走项目发展情况来看并不算乐观,有竞走训练队的只有嘉陵一中和南充高中两所学校。虽然省级比赛参加的较多,几乎每年都会参加一到两次,但参加比赛的次数从总体上来说是不够的,不能达到提高竞技水平的程度。
从表7可以看出,2016-2018年获得第一名的人数逐渐增多,进入前八名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可以看出嘉陵一中竞走队的水平在逐渐的提高,但始终与其他地区的竞走队有较大差距,在省级以上的比赛中无法取得更好的成绩。
表7 近三年省赛获奖情况
2.5、嘉陵一中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的训练场地器材、经费投入进行调查
(1)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的训练场地和器材。
场地器材设施是学校体育工作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学校对体育课程越来越重视,运动设施、场地器材得到逐步的完善,才使得竞走项目更好的开展。
表8 场地器材调查情况表
竞走项目的训练大多数是在操场上进行,在协调性训练当中会用到跨栏架、拉力带和垫子等器材,初中和高中的队员每周会在力量房进行一次力量训练,力量房的训练器材较为单一,只能满足队员最基本的力量训练要求。为了提高队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教练员还会定期带领队员到公园或者车辆稀少的外场进行比赛模拟训练。场地器材基本上是能满足训练的需要,但从场地器材上也能看出训练器材和方法较为单一,像瑞士球、波苏球、平衡板等竞走训练常用来锻炼队员平衡感和髋关节灵活度的器材及方法都没有采用。
(2)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的经费投入。
培养优秀运动员必须有充裕物质保障,嘉陵一中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赖经济投入,因为训练的物质条件,如训练场地设施、器材、参加集训和比赛的花费、教练员的待遇及先进训练方法和手段都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竞走队每年会参加省级或省级以上的比赛一到两次,每次的比赛经费都是由南充市体育局支出,队员如果获得名次也会得到一定的生活物品或奖金作为奖励,教练员带队的补助由南充市体育局支付,每天有40元的补助,器材设施由嘉陵一中定期购买。训练成绩较为突出的同学会安排到四川省竞走队或者成都市四川香港马会奥林匹克运动学校参加集训,参加集训的同学每个月会获得由南充市体育局600元生活费资助。
2.6、影响嘉陵一中竞走后备人才基地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南充市体育局和嘉陵一中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校运会中设立竞走项目,为同学们增加比赛机会;定期购买器材,保证场地器材满足训练需要;教练员和队员的福利好,教练员每天40元的补助,参加集训、比赛的同学每个月600元补助;教练员选材的范围广;教练员的带队经验丰富。
(2)不利因素。
训练队伍庞大,训练任务重,但教练员缺乏,训练队应以专职教练员为主;教练员对竞走交流学习的机会较少,在运动队管理和训练方法的更新以及创新上并没有较大的突破。竞走队参加比赛机会较少,一年只能参加两到三次比赛,队员得到的锻炼比较少。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意志品质、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意识也很薄弱,缺少了意志品质的教育会使运动员在后期训练过程中后劲不足。竞走项目的普及程度较低,同学和家长们对竞走项目的了解较少,对竞走项目后备人才选拔有一定的影响。
3、结论
(1)嘉陵一中竞走项目后备人才基地的教练员队伍的职称和学历都较高。带队年限6-10年之间有两名,11-15年之间的有一名,由此可以看出教练员的带队经验等很丰富,教练人员数量暂时不能够满足竞走训练的需要;
(2)教练员交流学习的机会太少,一些新颖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器材不能及时的运用;
(3)队员的选材范围广,多为自愿加入队伍,没有其他的要求与条件,这样导致新选拔的队员能力参差不齐。平时训练时间较短,很多同学都没有参加系统的竞走训练,寒暑假训练一段时间后又开始上课,因此导致人员流动性大;
(4)运动员的文化成绩较差,队员的心态不对,教练员也只注重运动员技能方面的学习,不注重运动员文化方面的学习,对运动员进行意志品质、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意识也很薄弱,缺少了意志品质的教育会使运动员在后期训练过程中后劲不足;
(5)竞走项目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没有可以进行宣传的平台;校领导对竞走的重视程度较高,竞走项目的比赛在学校运动会开展的较好,但嘉陵一中竞走队参加省级和省级以上的比赛次数较少;
(6)经费投入有限,对教练员及集训队员的补助情况较好,但在饮食、住宿、医疗等方面的保障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