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2020-08-10骆小婷

公关世界 2020年14期
关键词:感恩意识三全育人

骆小婷

摘要: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各大高校普遍都建立起了一整套针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奖、助、贷、补、减、免"的资助体系和针对该群体的育人体系。但是在育人过程中仍有部分受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饮水思源,使育人目标并未能真正的实现。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受助大学生 感恩意识

1994年,在高校实行收费制度的全面改革后,贫困生问题日渐突出。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人人能平等地享受,到2007年,国务院、财政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相关规定和办法,在高校全面实行新资助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无疑是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来了希望,为其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多数受资助学生都非常珍惜国家的资助,继而奋发图强、实现自力更生,但还是有部分受助大学生存在感恩意识不到位、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层出不穷。

一、“三全育人”提出的背景

“三全育人”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德育理念。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的要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资助育人。各高校按照国家的要求,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这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提高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是“三全育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高尚人格的塑造的重要措施。

二、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下面从受助大学生的心理原因、家庭原因、制度原因等方面来分析。

(一)受助大学生自身心理原因。一些受助学生心理比较自卑,对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有一种仇视的心理,一味地埋怨国家和学校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优越的生活条件,觉得国家的资助是理所当然,学校不给足够的资助就闹,有些学生甚至直接把这些抱怨转嫁到教师身上,怠慢学习,对待教师形同陌路,甚至对教师的严格要求怀恨在心等等,更别说对老师怀有感恩之心。同时临近毕业时,随着各种就业和生活压力接踵而至,各种怨气又油然而生,埋怨专业知识学习枯燥无味,学到的专业知识在社会工作中用不上,不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等等。正是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下,这部分受助学生连找到理想工作的机会都是比较渺茫的,更不用说让他们出去工作后回馈父母、回馈学校、回馈社会。

(二)家庭原因。有不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缺少感恩意识的指导和教育,甚至有部分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中宝、心头肉,无论家庭再怎么困难,都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受累,把吃的穿的最好的统统留给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错觉,离开家庭处处要别人迁就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望,殊不知,世上只有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才是不求回报无私的爱,离开了家庭,任何东西都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而不是等着别人来给予。这样的家庭培养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没有社会责任感,做什么事情一味想着走捷径以谋求私利。

(三)制度原因。虽然国家已经颁布有了一整套的救助困难大学生的制度,但是没有配套的育人体系,因此需要每个高校各自摸索,建立适合大学生的育人体系。但是在很多高校并没有把感恩意识教育纳入育人体系中。大学前的教育以升学率高低为衡量学校工作的标准,大学阶段又以就业率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标准。大部分学校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感恩教育就落在了高校的辅导员身上,成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但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的学生配备都不高于1 ∶ 250 的比例。辅导员整天忙于处理各种事务性工作,在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中,主要工作也只是帮助困难学生进行认定、奖助贷的办理和发放等工作,对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和感恩励志教育等工作却做得不细致,不具体,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做到对受助学生一对一的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学业和感恩教育不同步,导致有部分大学生只得到了金钱上的资助,没有得到精神上的培养,受助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成了很多高校在资助工作中应该面对的问题。

三、提高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对策

(一)创造感恩意识的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家对大学生的资助是暂时的,为的是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让每个有理想、乐于奋斗的有志青年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只有让每一位受助的大学生清楚认识到,用好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社会上才能自力更生,好好立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自身的经济问题,这个道理要让每个受助的困难大学生深知。具体措施如下:从入学开始,就要开始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一把感恩教育跟入学教育相结合,把感恩教育融入入学教育中,二把专业知识和感恩意识相结合,课堂上不但要教授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传递感恩意识,潜移默化地进行感恩意识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一个有志青年要提高自己的全面素养,不仅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要有感恩之心,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感恩老师的培养之情,感恩国家的资助之情。只有具备感恩之心,不断提高自身为人处世的能力,才会常怀奉献之心。三把社团和课堂相结合,为受资助学生专门设立学校社团,提供平台给他们奉献自己的爱心,例如有些学校设立爱心协会,有些学校还设立励志团体等等,通过这些团体进行感恩氛围的传播,让他们有一个平台去展现自己的能力,让整个社团充满爱,充满感恩的氛围,鼓励受助大学生把学到的知识通过这个平台去帮到更多的人,让大学生觉得助人为乐是一件高尚的愉快的事情,并当做一个人生的事业来完成,当做人生的理想来实现。

(二)通过实践,向社会散发感恩之心。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资助事业的发展本来就是一个循环发展的过程,资助的意义不仅仅是让有志之士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感恩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识恩、知恩,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报恩、施恩。利用课外实践组织受助学生对国家的资助政策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家庭了解国家的资助政策,让更多的有志青年可以享受国家的教育资源,通过课外实践,让学生进行志愿活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自己力所能及帮助更多的人,让每个受助的大学生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仅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还能实现社会价值。实现社会价值就是要饮水思源,通过自己的努力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所有曾经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和有需要之人,通过实践行为把感恩之心传递下去,让整个社会充满爱,也让每个受助学生通过奉献变得更加自信、更加自立、更加自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受助学生自己的命运,改变其家庭的现状。

(三)完善相关的规定

贫困受助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弱势群体,他们接受了国家和社会的许多资助,又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品格有更多和更高的期望。所以除了要认真切实落实国家的资助政策,高校还必须要有配套的规定,把金钱资助和育人资助相结合,但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明确其享受资助后应该履行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为了更好执行十九大关于育人的有关规定,高校在资助工作上要做得更加细致,通过鼓励措施和消费监控把“金钱帮助”和处罚措施相结合,具体措施如下:其一鼓励受资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勤工助学,学校向这些受助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让他们学会自力更生,減轻家庭负担;其二,规定领了国家资助的大学生不能拿了资助就了事,必须修一定的服务学时,在课外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并且要规定这是必须要履行的义务,没修满学时的不能申请下一学年的将助贷;其三,对受助学生的消费进行约束,通过饭卡监控学生的消费,还有通过班干部等对其生活作风和生活购物等等进行监控,对那些进行大笔消费、高端消费、生活挥霍的受助学生进行一定处罚,甚至可以通过制定合法的程序让财务收回资助资金。

国家建立奖、助、贷、补、减、免资助体系,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为了让资助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应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各高校要积极推动学生开展资助感恩活动、志愿者服务、诚信教育等等活动,同时要改变以往仅由单个负责学生工作部门的力量,要促进全员参与,促进学工部门与教学部门、财务部门、心理咨询中心等各部门的统筹协调,配合联动,构成资助与育人相辅相成的资助育人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感恩意识的培养、学业上的帮扶、就业上的指导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让受助大学生将他人给予的帮助铭记于心,并在提升自己综合素质以后回馈社会,让社会的爱心循环下去。

基金项目:河源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三全育人”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9-sz04

参考文献:

[1]黄伟庆.资助育人背景下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提升路径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1(4):44-46.

[2]赵安珍,韩自存.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及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46-48.

[3]黄治东.加强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刍议[J]. 德育论衡,2011(4):44-46.

[4]杨萍萍.新时代背景下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长效模式的探究[J]. 智库时代,2019(2):175-176.

[5] 受助贫困生感恩意识、主观幸福感水平分析及提升途径探索—— 基于武汉市某高校样本的实证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16(4):184-187.

[6]张玮.论大学生资助教育中感恩意识的培养[J].智库时代,2019(2):87-88.

猜你喜欢

感恩意识三全育人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高中班主任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几种途径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高职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研究
初中思品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