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体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0-08-10李鹏
李鹏
摘要: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公安干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保护神”,肩负着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体能素质,才能应对日常繁忙的警务工作,应对突发的事件。在公安院校教学过程中,开展“体能训练”课程的教学改革,其目的就是进一步增强警务人员体质,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灵敏度,使得他们的身体耐受度和心理素质都能够有较大的提高。公安院校的警察体能训练是公安院校的必修课,直接关系着警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体能、耐力等,因此,为了保证其教学效果,对其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公安院校 体能训练 教学改革
前言
警察體能是从事警察职业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公安院校加强对学生的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对公安院校学生的体能训练教学,对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公安院校的体能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安院校学生体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只有积极探索和寻求警察体能训练教学上的改革和创新,才能进一步提升公安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警务能力,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
一、公安院校开展体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价值分析
警察体能,主要是指警察职业所需要具备的体能标准,能够足够应付活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爆发力强的工作状态,是从事警察职业所必须的素质能力,同时也是完成社会职责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来讲,公安院校开设体能训练课程,除了传授警务实战技能做好必要的体能准备之外,最重要的是为公安院校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在传统的警察体能训练教学中,体能教师往往采用城市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缺少变通,通常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缺少了训练的趣味性,而且也很容易挫伤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体能训练效果
良好的体能是警察履行社会责任,促进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实际教学中,体能训练教官要在坚持教学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创新体能训练课程教学,使得该学科的教学,既能满足实战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耐力训练水平,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
(二)能够满足学生体能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在公安院校里,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本来就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他们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们对体能的发展需求具有很大不同。例如,耐力较强的学生可能对自身的爆发力具有强烈的需求,而力量型的学生可能会对自身的灵敏性具有一定的需求。针对这种情况,体能训练教官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起现代教育观念,依据学生实际的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保障学生体能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平衡发展。
(三)能够构建起良好的体能训练氛围
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的体能训练,具有一定的艰苦性和枯燥性,学生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力,才能顺利的完成体能训练任务。在公安院校,体能训练课程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因此,体能训练教官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体能训练的枯燥和艰苦的状态,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构建良好的体能训练氛围。其一,教学方法上的变化,能够带给学生们一定的新奇和新鲜感,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能训练的欲望。其二,教学方法的变化,带动学生高效的完成了体能训练任务,学生从而对体能训练刮目相看,同时也增强了自己完成体能训练的信心,对这样的教学效果相当满意,因此,体能训练教学方法上的调整和优化,使得教学的整个状态得到了有效改变,使得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能够促进警察体能教学的高效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社会,一些新技术和新技能被应用到社会生活中,这就给我们的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升公安队员的整体素质,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实际需要。因此,公安院校要清醒的认清现在的发展形势,积极探索和创新体能训练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体系优化和创新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教学体系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实践教学中,公安院校要加强对体能训练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推动警察体能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二、当前公安院校体能训练课程教学的现实状况分析
(一)体能训练课程课时安排缺乏科学性
在当前的公安院校的体能训练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体能训练课程课时安排缺乏科学性的情况,特别突出的要数课时安排不足,严重影响了体能训练课程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导致很多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自己的体能素质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了体能素质下降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不仅难以满足公安院校学生毕业的要求,而且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二)体能训练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公安院校的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体能训练课程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不能主观臆断,盲目的开展体能训练。在实践中,很多教师主观上存在一种错误的观念,那就是体能训练的强度越大,实际的训练效果越好。持有这种想法是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如果单纯追求大运动量的训练,往往会取得相反的训练效果,很可能使得训练者不能承受这样的大运动量,造成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或者造成身体上的损伤,严重的还会挫伤学生参与训练的信心和积极性,很难达到预期的体能训练效果和状态。
(三)体能训练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公安院校主要通过期末测试和单项测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往往重视的是最终的考试成绩,而对测试的过程很少投入精力来关注。与此同时,公安院校的考核标准并不高,学生只要体能不是特别差,一般都能考核合格,甚至有些教师为了照顾学生,在考核时往往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轻松的过关。这样的考核过程,使得体能训练课程的考核难度大大降低了,从而很容易导致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体能训练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四)不注重心理健康方面的训练
在公安院校里,很多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集家庭的万般宠爱于一身,往往养成了他们骄纵、任性、贪图享受的个性,因为缺少锻炼,往往他们的身体素质都不强,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心理比较脆弱,承受能力较差等。心理方面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体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难以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在公安院校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上,并没有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纳入到重要工作来抓,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公安院校体能训练课程教学的改革途径探索
(一)积极构建完善的体能训练课程体系
在公安院校的教学中,体能训练课程教学是必修的重要课程,从学生入学开始学习,直到学生毕业完成学习,是一项贯穿始终的教学课程。学校和教官都要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积极构建专项训练完整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统一,通过长期的、系统的体能训练,真正的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实践中,体能训练课程教学要做好规划和安排,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能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将速度训练、灵敏度训练及耐力训练科学的融合一体,全面的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体能素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构建完善的体能训练考核方法
在公安院校里,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体能训练的考核中,也要体现出差别性,采用多标准、多项目的全面的考核方法,所谓的多标准,就是不再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考核,教官依据学生的实际体能状况进行档次划分,总的来说划分为优秀档和合格档,鼓励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长进,才能满足考核的标准。而多项目,主要是指,体能训练考核要包含多个考核项目,而不能选择其中一个项目进行单独考核,作为最终的考核成绩。例如,对耐力的考核,就可以选择200米跑、1000米跑及5000米跑等,而不能单独考核其中一项。
(三)体能训练要注重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特点
公安院校的体能训练不能盲目的开展,而要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能训练安排,帮助学生通过一定的体能训练,达到更高的层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和训练中,往往存在一些错误的做法,需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开展科学训练。例如,长距离的跑步不适宜安排在早上,而适宜安排在下午的后半段,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增强体能锻炼的效果。因此,在开展体能训练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而不能盲目进行体能训练。
(四)将实战作为体能训练的目标
公安院校的体能训练要以“贴合实战”为要旨,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教官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现实中的执法案例,寻求与实战型警察体能训练的贴合视角,运用彰显实战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进一步接近实战,增强体能训练的实效性和高效性。
(五)将体能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
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官要注重训练时的高要求,同时也要加大对学生的鼓励,让他们增强对自己体能训练的信心,与此同时,教官可以适当的增强训练的难度和强度,有意识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锻炼他们的吃苦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
结束语
警察体能是公安院校学生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将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和教官都要重视对学生的体能训练,针对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能训练的实效,为未来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刘洪富.吉林省警察院校学生体能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5(01):67-70+75.
[2]陳俊强.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14):231+233.
[3]郝鹏翚.公安院校警察体能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