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制度自信必须筑牢“三大根基 ”
2020-08-10多恩民
多恩民
摘要:坚定制度自信,提升治理效能,更为重要的是筑牢根基、形成合力。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亿万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这三大力量形成“三大根基”并形成动力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根本保证和不竭动力。
关键词:三大根基 领导地位 指导地位 主体地位
中国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简称,它是被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了的好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好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之所以具有这样坚定而不可动摇的自信和底气,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有亿万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只要深深地筑牢这“三大根基”并使其形成强大合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促进中国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确保中国制度永不变色、牢不可破;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必须筑牢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根基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从鸦片战争打开封闭的中国大门,近代中国人民就开始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及其政治集团,都曾先后登上政治舞台,但都没有完成这两大历史使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在此前后,中国曾有过二三百个政党,最终绝大多数烟消云散。只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最终确立了在全国的执政地位。中国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我党领导下展开并取得胜利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我党领导下建立并日益巩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并不断拓展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出来的。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国家才有今天这样的伟大成就,才以这样的崭新姿态让世界刮目相看。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客观存在,不容否认,这就是我们的自信和底气。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并强调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精辟论述,从社会制度、国家政权和政治生活等层面科学界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从党的建设和中国制度密切融合的视角凸显了党的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也是一次历史性的理论创新。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只有筑牢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根基,才能真正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根本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二、必须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根基
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根基,有其内在的理论、历史和实践三大逻辑。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这是其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进行了揭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是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统一,是为人民谋福利的科学理论,永远不会过时。没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武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成长、成功是难以想象的。在新时代的中国道路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能弱化,只能必须巩固和强化。
第二,贯穿近现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历史进程的一条红线和主线是马列主义的引领,这是其历史逻辑。纵观中国近代史,可以确定地说,近代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必然。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陷入十分深重的苦难之中,历史和人民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意义,实现了三次历史性伟大飞跃,三次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三个重大历史结论,进而证明我们选择、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无比正确性。
第三,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根基,是进一步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都没有离开过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实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普遍性和中国具体国情这个特殊性的统一体,我们创新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从而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要读懂“中国奇迹”,尤其要讀懂“中国制度”。中国制度是我们党和人民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探索创立的伟大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伟大制度,是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制度。中国制度的基本原则已经确定,具体方略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和完善,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中,中国制度才能获得更加牢固的理论支撑。在新时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这是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根本思想保证。
三、必须筑牢人民主体地位根基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客观的实践依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放在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的活动。毛泽东也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强调指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一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史就是人民奋斗史,贯穿其中的主题、主线就是一代又一代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而不断奋斗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神圣事业,只有真正筑牢人民主体地位根基,中国制度才能更加坚固,中国道路才能更加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更快实现。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关怀是全人类解放,共产党是实现这一最高价值的先锋队组织。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和人民利益三者之间天然相容的统一关系,在任何条件下也不能孤立和分割。从理论和实践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已经把人民写在了党的旗帜上。党的十九大《党章》总纲第一自然段内涵着党的性质、地位和功能,同时《党章》也点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郑重强调,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永远是制度自信的源泉,也是制度自信的底气。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和捍卫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始终筑牢人民主体地位根基。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归根结底是人民梦。在这个“梦想成真”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人民切实感受到中国制度的优越性,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筑牢人民主体地位根基。
四、结语
无论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还是坚定“中国制度”自信,这种自信的信念、根基、力量只能来源于我们党和全体人民本身,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规定。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人民主体地位三大因素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三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的政党是不可战胜的,我们的理论是不可战胜的,我们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只要切实筑牢这三大根基并形成“三位一体”动力机制,就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制度最大治理效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006.
[2]习近平.在紀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6,77.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6]习近平.《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9-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