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音乐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6-11-28康红英
康红英
摘 要: 由于学前时期的教育处于启蒙阶段,不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更能影响学生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学前音乐是一门重要学科,通过音乐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让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得到锻炼,同时音乐中的歌词,让学生从中学到很多道理。故此,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就要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活动,进而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
关键词: 学前音乐 发挥学生 主体地位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人们更重视教育。学前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地位如何定位尤为重要,教师将学生培养成何种人才,是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学前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逐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学前音乐中培养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
第一,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学前音乐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研究或者学习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进而转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学习状况,使学生全面、具体地掌握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的有效性。第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学前音乐教学,教师应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一定的认知。由于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对于提升学生主体地位有一定的排斥,特别是在初期实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要适应此教学模式,必然会滞缓课堂进度,因此他们会主观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率效果不大,导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弃用该教学方法。其实运用此类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全面了解知识内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提高学生的课堂主动性。学前音乐教学,教师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与此同时,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支配,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课堂主动性。
二、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有效措施
1.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前生正在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学生的思想或者学习方法方面还不成熟,因而需要教师引导,可以借此放宽学生的视野,不要将问题局限在小范围内,需让学生通过生活或者游戏的方式感悟音乐,目的是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如,教学时教师讲解《春天在哪里》,该教学方式主要是借助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构建教学主体,歌曲的主体是歌颂对祖国的热爱情怀,故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让学生以春天的景色为出发点,然后比较学生描写的春天和诗歌中的春天有哪些区别。运用该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的内容并掌握方法,学生在对比中会探寻不同之处,深入了解不同的因素所在,有助于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1]。
2.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境教学法的引入能够增强学生的整体感受,在音乐情境教学创建的基础上,让学生迅速地融入课程学习中,理解课程学习内容,让学生深刻体会主动学生的乐趣。某些学生已习惯被动学习,所以不能真正体会主体学习的乐趣所在。为详尽说明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效果,笔者通过以下两个案例做简要介绍[2]。第一,多媒体技术的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资源时,要不断整合课程的内容,创设对应情境,使学生快速地融合教学,深入具体学习内容。第二,开展音乐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音乐课程学习氛围,情境教学是实践的最佳路径。
3.小组合作,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为让学前的音乐教学活动取得高效,应积极运用各类方法完成教学过程。教师为让学生了解得更透彻,应先给学生透露教学过程,通过推行教学的整体活动,推进课堂教学进程,把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不断地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确立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要先了解文章的内容,并根据相关内容做好讲解和介绍;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学生明确小组讨论内容,并要求学生对某一话题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让学生说明话题的重要性。在学生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度地给予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发挥到最优[3]。
4.赏识教育法的运用。
赏识教育法的使用要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时时刻刻地关注学生的动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进而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学前音乐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第一,赏识教育活动的推进,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状况设立不同的教学策略,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结合建议要求学生给出答案。音乐学习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答案,只要学生感觉有道理就可以。对于学生某些新奇的想法教师要给予适度的鼓励,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给予学生适度的关注。第二,音乐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应通过认真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方法予以纠正,对于认真思考的学生要进行鼓励,但是对于思想懒惰的学生要做适度的处罚。处罚的方法要掌握适当,防止处罚过激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节目的方式惩罚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不认真思考需要做出适度的补救,同时也可以借此活跃课堂气氛。第三,传统音乐学科的评价方式或者评价体系,评价的前提是要从学生的个性、情感、口语表达等方面出发,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摒弃传统教学中为成绩论,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音乐学习得到能力的锻炼[4]。
5.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自我学习。
为了更好地激发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使儿童更主动、顺利地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求新知的活动,教师可以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引导儿童步步深入地通过主动的探索性、创造性活动掌握、发展甚至重组音乐的作品或材料,并借此培养儿童自我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模式与传统的、以模仿练习为主的音乐活动模式相比较,其特殊价值在于:一方面,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儿童的自学活动,不仅为儿童提供用原有经验自己解决新问题的机会,使儿童对新的知识、技能吸收得更主动、自觉和积极,从而更有助于在活动中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儿童在教师设计的充分、细致、层层深入式的问题情境中迁移已有经验进行自我教育,也能为儿童的创造意识、探索精神及自学习惯的习得和养成奠定长远的基础。
6.加强同伴交往,吸收间接经验。
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活动多为教师组织和引导下的一种集体活动的形式,在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儿童提供同伴间的交流和合作活动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儿童在身心两方面都处于基本相同的水平,儿童间的交往是平等的、双向的,交往双方在交往过程中心理上互相影响,行为上彼此模仿,经过认同、内化,融入自己的心理机构,促进自己的心理发展。因此,同伴间的交往对儿童个体主体性的发展具体重要的心理功能。首先,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具有强烈的被接纳、被认同等多种心理需罄,通过同伴间的交流和协作,满足儿童的多种心理需要,并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其次,通过同伴间的交往,儿童可以在不断地输出和输入信息、自学和互学的过程中积极她吸收来自于同伴的经验而对主体性的发展发挥作用;再者,集体的音乐活动形式还能够使儿童获得来自于同伴、教师的各种评价,它也能够对儿童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评价、自我态度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学前音乐实施进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带动学习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活动推进中可以运用各类方法和手段,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导课堂,进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邓琳,李少华.培养小学生阅读质疑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07).
[2]徐光辉.英语教学中要构建成功的师生关系[J].考试周刊,2016(58).
[3]谢海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五点建议[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6(Z1).
[4]郑国海,马占云.改革数学课堂着力点提升教学实效[J].吉林教育,2016(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