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促进地理“活动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0-08-09王勤功

读写算 2020年20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初中地理策略研究

王勤功

摘 要 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去研究初中地理“活动设计”实施的有效性成为地理学科教育同仁必须形成共识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科学定位“活动”目标;其次是要大力凸显“教材”效益;其三是要帮助学生建构内在认知体系;其四是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关键词 初中地理;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0-0144-02

尽管跟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步伐,地理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教师们依然可以发现许多值得诟病的问题在制约着地理学科的发展,特别是在“活动设计”环节,出现了像照搬“活动”的多,理解案例的少;实施简单“活动”的多,复杂“活动”的少;关注形式的多,关注内涵的少;课内“活动”的多,课外“活动”的少;满足现实需求的多,忽视终身发展的少;解读“活动”的多,学生参与“活动”的少等“六多六少”问题,导致地理学科教学质量一度低迷,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研究,以期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为培植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地理核心素养提供理论借鉴。

一、认真解读挖掘文本意图,科学定位“活动”目标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也是师生互动的学习资源。目前的教材文本在逻辑事理、编排体系、组织原则甚至知识体系等方面都堪称精品力作,更是教师组织学科教学和设置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研究解读教材文本的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的內涵底蕴,准确科学地定位“地理活动”教学目标,以便有效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益。解读地理教材文本,把握编者的选编意图,需要认真剖析教材的基本知识、教学环节和教材文化等多个维度去研究教材的设计意图、教材内容、知识体系和栏目功能,进而帮助学生达成三维度目标和完备的知识体系。其中“活动栏目”是最重要的地理组成部分,而“活动栏目”目标的确定需要将教材相关目标进行提炼,形成目标结构。在教学人教版初中地理“活动栏目”时,科学确立教学目标,需要明晰编写意图,明确“活动”讲授的知识目标。当然,达成目标必须高度重视“过程和方法”这一环节,这样更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养成。同时,关注过程,也就是在关注师生互动、教学思维和教学情感有效形成的效果。

比如,教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时,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编写的意图,引导学生认真研读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种资源,特别是渔业资源和农业之源的分布状况,提出振兴本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该有哪些可行性策略,主导产业上应该做哪些调整?给出这些目标后,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收集相关信息,重点要求学生在“活动”目标达成中能够享受到达成目标中的参与和获得的愉悦感,进而完成下面几个目标:本地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优越性问题;理解合理利用长江三角洲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于未来的发展你能提出哪些建设性意见。

二、有机利用教材的“活动”资源,大力凸显“教材”效益

分析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教师们可以发现,选编的“活动”案例大多是注重内容和地方地理科学、社会问题、学生生活、地理文化的有机融合,体现了地理学科教材的创新性、时代性和发展性,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同时,能够突出学生主体特点,强化教材与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匹配程度,更多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因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强化时间效益,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凸显教材的“活动”教育效能,体现“用教材教”的真正意图,有效利用和善于抓住教材“活动”案例的多元信息,把“活动”作为知识选择、建构、重组的路径、情境和前提,以帮助学生达成“活动”环节的教学目标。地理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带入课堂,通过学科与生活的融合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欲望,形成教学亮点,凸显“教材”效益。

比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时,学生对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和文字都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各民族的服装,让学生领略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对于文字,同样可以用人民币上的文字图案来进行识别比照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充满好奇也会兴致盎然。比如,教学“经线和经度”这一难点时,教师让学生剥开带来的小蜜橘,学生观察蜜橘后,仔细观察,便于从中得到体会——“小地球仪”就在学生眼前,这样,学生难以理解的经线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三、深刻理解教材“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构内在认知体系

人的知识大多都是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自主积极建构而成的。教师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预设的“活动设计”也应该立足于此并能够最大化地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能体现因材施教和层递原则。教师需要进行精心设计,主动适合学生发展,避免操作的简单化,以增进教学效果。针对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编写特点,教师需要在系统把握知识能力目标的前提下,重点关注学生学法指导和思维培养,让师生通过互动交流去有效整合“三维目标”,以追求地理学科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的原则进行活动设计。

比如,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教材文本的教学目的在于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重要使命。教师需要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学生建构这种爱国情怀。活动的设计可以有两个环节:一是“家乡情结大家谈”,要求学生谈谈自己身在外地对家人和家乡的情感,勾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二是“名篇激情”,出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全诗,配乐指导阅读,引导学生思考“那头”指什么,“1湾浅浅的海峡”指哪个海峡,与台湾省隔此海峡相望的是哪个省,梳理文本大意。然后出示视频材料,展播收复台湾的有关历史片段,强化“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的爱国意识。这样设计的意图就是在通过教材意图的解读促进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有效建构。

四、巧妙运用教科书“活动”栏目,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人教版地理学科的“活动栏目”,更加开放多元,也更加地富有时代性和生成性。教师通过“活动”设计,增强了平等对话交流合作的机会,教学环节和教学结构更加灵活科学。地理课程独有的开放特点使“活动设计”呈现多样性、包容性和动态性,这就赋予地理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元,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用“活动”创设情境,发人深思;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活动”为学生“建构知识;可以在课后用“活动”迁移强化。地理学科更多需要将课堂向课后延伸,使地理教学走出围墙,融入社会,回归生活,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比如,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时,教师可以利用文本教材进行自主创新,将网络、生活、地方等多方面资源引入课堂,进行课内外的知识融合和延伸。导入新课时,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熟悉的家乡工业产品,如飞机模型、香烟盒、绿茶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家乡情怀。在此基础上,出示工业的含义,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感觉上去理解工业的概念,并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各种工业形式,并对教室内的工业产品追根溯源,进而启发学生探讨工业污染的问题。课后布置地理之间活动“家乡的工业”,安排学生对家乡的工业分布、现状、发展前景和有益建议提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总之,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活动设计”需要以地理新教材为立足点,积极倡导开放型、多元化、探究式学习等新课程理念,既要不断发扬光大“活动”教学的成功经验,更要用开放、审视、发展的眼光看待教材中“活动”栏目资源,并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实现利用“活动”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地理技能和综合素质,真正提高地理学科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初中地理策略研究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