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2020-08-09万正北

读写算 2020年20期
关键词:教学分析因材施教重要性

万正北

摘 要 因材施教是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手段。自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战略就大都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放在了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故而因材施教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希望能以此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进而达成核心素养培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学分析;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0-0098-02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这是因为孔子的弟子人数众多,作为老师的孔子若不能根据学生个性调整不同的授课方法,那么就难以让所有的弟子都有所收获。毕竟“一千个读者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未形成自己独有的思维框架,因此数学教学的逻辑思辨证培养就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只要教师能够统筹全局对自己学生的情况有透彻的了解,就能规划好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方法,实现最优质的的教学成效。

一、因材施教的概念内涵

概念出自《论语·先进篇》的一段孔子与学生的问答,说的是公西华问为什么孔子在一个问题上给出了子路和冉有不同的答案。孔子说,因为二人的个性截然不同,自然要根据情况分别给出他们不同的建议。这就是古时候人们对因材施教的真实看法,对“材”的选择是通过学生的个性来进行调整的,就像在开方抓药时候要随症加减,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治好不同的病症。如今,随着人们教学观念创新变革,又赋予了传统教学方式更深的内涵文化。因材施教不仅仅只重视学生的个性区分,在学生的性别、年龄等方面也采取了不同的授课方法。故而,因材施教的先进理念并不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失去其前瞻性,只要各界教师都能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教育,那么因材施教就会始终在时代的发展中衍生出不同的概念内涵。

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探讨

因材施教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教师不但能扬长避短的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优势,还能激发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这对树立人格和自信都是一种有效的尝试。通过因材施教教师实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还能让核心素养培育在潜移默化中就得到深化,因此学生的全面發展离不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因材施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自从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各界学校和教师都已经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当作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小学数学科目更是如此。因为逻辑辩证思维不但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还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动力,因此因材施教在小学的数学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度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孔子既然主张有教无类,那么教师们就要明确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由此可见,未来小学数学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进行创新和发展,也离不开因材施教的“选材”过程。只有教师能本着“生本”原则进行教学结构的合理调整,才能真正意义的实现区别教学,完成因材施教的最终目标。

(二)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主要方式

一个孩子如果不能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那就很难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有所获益。众所周知,数学的思维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因为个体特性的不同,孩子的思维发展就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数学教师需要找到学生个性当中存在的不同因素,然后辅以最适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完成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因此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只有教师能明确这种手段的关键性,才能在让数学学习的“选材”科学合理,从而达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措施

原则上来讲,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这种教学手段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就非常重要。换句话说,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的个性差异,如果数学教师不能利用特有的方式完成层次化教学,那么学生就难以在未来的学习中掌握主动权,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事实上,因材施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确保自己所有的授课方式都是经过严密设计的,这样才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完成最基本的核心素养培育。

三、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非常复杂,因为每个人对每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数学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因材施教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一)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能力再行“因材施教”

通过研究发现,通常每个学生因其逻辑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也存在不同解决方法。比如有的学生对空间和图形的计算比较擅长,而对逻辑分析却缺乏必要的敏感性;有的学生擅于处理函数问题,却对偏偏在数据的分析方面少了一定的天分。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就应该在学生的思维还未形成固定的框架之前,就通过日常学习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再结合实际的情况,规划好不同的教学方案。数学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行为的深入剖析,获取到足够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再依据学生对各种知识的不同认知,找到最适合的阶段性教学计划。例如,在学习了六年级课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后,个别学生的课后练习和随堂检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误,并且错误的类型一样,甚至错误出现的部分都相同。教师对此觉得困惑不解,后来将课堂检测的试卷和习题进行对比之后,教师找到了学生频繁出错的原因。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所以他们对运算的顺序还不能完全掌握,故而在实际的使用当中就出现了认知性的失误,致使运算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问题。由此可见,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掌握,这样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然后迅速地解决问题。

(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论“因材施教”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也是“因材施教”的另一个原则。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一课的时候,教师向学生阐明比例的概念意义,然后明确平移之后的比例大小有没有变化。对于一些逻辑辩证思维很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只要利用一定的语言进行描述,他们就能快速的掌握比例的含义。但是对于一些对数学学习敏感度差的孩子来讲,教师就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上的视频动画为他们构建一个生动形象的立体思维,进而完成这节课程的学习。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差异选择的“因材施教”方法,这样的教学措施不但能让基础差的学生快速掌握问题的重点,还能令能力强的学生加深记忆,一举两得。此外,情况分析还可以分为个性分析、性别分析等各种层面的解读,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做好合理的选择,这样才能让因材施教实现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显而易见。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不能有选择性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就必然会失去科学的教学规划方案。其实,因材施教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举措,只要教师能够协调好“选材”的内容,那么就能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而达成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规划。

参考文献:

[1]尤佳.“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11(7).

[2]石永娟.让学生放飞隐形的翅膀: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8).

猜你喜欢

教学分析因材施教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