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2020-08-09甘良秀

读写算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主问题体积探究

甘良秀

摘 要 “主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总体上引起学生兴趣,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探究的欲望。课堂教学围绕设定的“主问题”展开,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引领学生触摸数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0-0089-02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课堂教学方法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但仔细思考,会发现有些方面很容易进入误区,这样会严重降低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结合教学实践去寻找适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教学方法,用科学的、符合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以达到教师在教育教学前的所做的预期效果。

一、“主问题”在小学课堂中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理论价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为依据,厘清小学数学“主问题”的内涵,制定“主问题”设计的原则,探寻“主问题”设计与实践的有效路径,尝试建构“主问题”教学的课堂结构流程。

(二)实践价值

通过“文献参考—理论建构—联系实际—行为改进—反思总结”从教学行为中“主问题”的设计,反思教学中的问题设置,通过理性观照和实践验证,让“主问题”在课堂中发挥有效作用。

二、“主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复习梳理所学知识导入信息,引发兴趣。课堂“主问题”在知识导入教学环节中,突出知识信息罗列,根据班级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复习新学旧知,梳理所学知识点,结合旧知铺垫引出“主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主问题”的引导下学会处理信息、筛选信息,交流研究、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如教师在执教“分数乘分数”一课时,可以先对学生做出引导,让学生大致了解即可,然后让每位学生自己做一个例题,让学生先独立进行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再在解题小组中进行交流,表述自己不同思维表达方法的特点。同时也能理解其他不同思维方法,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师生学习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最终成功解决学生本课的“主问题”。这样,既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民主自学能力,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不同个体思维差异性,照顾涉及到各层次学生的个体思维发展状况,引导全体学生真正学会用问题分析和可归纳的教学方法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让本次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

(二)注重了解学生“学”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工作流程的整体设计中就需要思考了根据学生的体会怎么去教学。对于数学概念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来说要注意解决这样的几个重要主体性问题:(1)什么概念是什么?(2)什么怎么样使用?(3)怎么拍照来确认验证?笔者特别注重全体学生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从各个问题的初步提出到各个主层次问题的初步解决,再到其他主层次问题的逐步解决,都特别注重如何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进来。少了科学说教,多了科学探究与理性思辨。

(三)要注意如何保护广大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兴趣自然是最好的指导老师,积极性自然是成功的动力源泉。笔者更需要注意的是保护广大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能从一件小事、小节和细节中准确肯定一个学生,保护他们的积极求知欲,提高他们积极参与学校课堂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倾听一个学生的具体发言,这是一个教师上课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在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注意的是倾听一个学生的具体发言,但是这个词的倾听只是一种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的一种互动。在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模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更需要注意认真仔细倾听师与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个数字,把师与学生的具体发言和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预设过程联系整合起来,把师与学生之间的各种发言互动串联整合起来,转换成整个教学过程所需的技术问题或教学资源。

(四)巧设“主问题”,抓好课前导学。“主问题”的设计是一节课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如果一节课想要让学生真正吸收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提升课堂效率降低无用功的程度的化就要将课前导学做到位,因此设“主问题”将会深刻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因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巧设主问题。例如教师在进行《图形与几何》版块的核心概念之一“体积”的课程时,“体积”这一内容历来都是从来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大部分学生都会混淆“体积”和“面积”的概念。因此在进行新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体积”的概念,例如可以采用实验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更为直观地感受“体积”,首先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然后装上同样多的水,并让孩子们观察一下两个杯中的水面是不是一样高的?然后在0号杯放一个核桃问“你能看到什么?为什么?”学生不难发现1号杯的水平面变高了。对于水面升高的原因预设学生有两种回答(一种是由于水增加了,另一种是因为核桃占地方了,把水挤上来了)。此时教师继续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让学生自主分析是哪种原因导致水会升高?学生不难发现杯中的水并没有改变,而是因为核桃占地方把水挤上来了。至此学生已经初步建立起“体积”的概念。然后笔者再在②号杯中放入一个桃子问“这次你们又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学生发现由于桃子比核桃占的地方大所以②号杯中的水超过了0号杯。经过这样的思维碰撞、比较反思独立判断、自主探究的过程后,教师再揭示“体积”的概念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这课的开始学生在一问一答中自然地理解了“体积"的概念,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提升数量精,外延大的主问题,让知识内生长。“数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学中教师应提出外延大的问题,而不是机械的、肤浅的、琐碎的问题给学生留出一片思考的天地,让知识进行自然地内生长,让主问题调动结构化模式,为主动探究留下充分的空间。比如《乘数中间有0》的教学中,笔者尝试基于主问题执教一节课,现将“五问”教学片段呈现如下:

(第一问)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了什么?

生: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乘的笔算方法。

师:让学生举例并说说怎样计算以及计算应注意的地方。

(第二问)今天学什么?打开书本翻到21页看看呢?

生: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讲你们听还是自己学?

生:自己学

此时师提出自学要求完成书页空白部分。

(第三问)通过自学,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在自主学习教材提供的情境后不难发现“0乘任何数结果都是0”。而且学生也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笔算方法去探究“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第四問)你觉得你今天学得怎么样呀?生谈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习的收获。由于这五个主问题的外延大,学生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问题并系统地学习,这样所学的知识更加容易理解且不易忘记真正的将难点突破。

四、结论

总而言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立场为孩子搭桥,笔者相信有了主问题课堂提问的这座桥,就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方法提供一个支点,让每个参与学习的主体都能收获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吴存明.“核心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操作范式研究——以《方程的意义》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04):54-59.

[2]陆玉辉.“核心问题”引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7(16):45-46.

[3]者书霞.“主问题”引领下的小学数学课堂[J].青海教育,2018(01):43-44..

猜你喜欢

主问题体积探究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谈拟柱体的体积
谁的体积大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化学问答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