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2020-08-09刘小强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参与认知中学生

刘小强

摘;要:本文针对中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条件进行了调查,从中学生自身状况、学校状况、家庭状况、社区状况四个方面展开了研究发现,中学生的社区状况能够为其参与校外体育活动提供较好的外部条件,而社区体育场地状况、体育设施、场地距离、参与人数、组织活动等外部条件越好,越能促进中学生积极参与校外体育活动。

关键词:中学生;校外体育活动;认知;参与

针对中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条件,主要从自身状况、学校状况、家庭状况、社区状况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时间上分为学期中、暑假期间、寒假期间的3个不同的时间段;从参与上分为经常参与(每周参与2次及2次以上)和少参与(每周参与1次及1次以下)。评分方式除了“父母学历”选项分为四个层次外,其余均采用李克特量表式评分方法,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分为5个等级,依次计分为5、4、3、2、1的分值进行评价。

一、中学生的自身状况

针对中学生的自身状况,主要从健康状况、运动能力、体育消费、余暇时间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最近一学期用于参加体育活动消费的金额分为500元以上、301~500元、201~300元、100~200元、1~100元等5个层次,每天余暇时间分为t≥2小时 、2小时>t≥1.5小时、1.5小时>t≥1小时、1小时>t≥30分钟、t<30分钟等5个层次。

中学生的自身状况评分结果表明:综合来看,中学生的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3.97±0.80)较好,最近一学期平均体育消费(1.93±1.31)大约在200元左右,每天平均余暇时间(2.95±1.25)约为1.5小时。调查结果显示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在不同的时间段,与少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中学生的自身状况(健康状况3.84±0.86,运动能力3.47±0.90,体育消费1.73±1.19,余暇时间2.75±1.21)相比,经常参与的中学生自身状况均值(依次为:4.13±0.69,3.87±0.82,2.20±1.41,3.23±1.24)更大,故经常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中学生自身状况相对更好。

由此可见,中学生的健康状况、运动能力等自身状况良好,有一定的余暇时间,虽然体育消费水平稍低,但基本具备了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先决条件,经常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中学生的自身情况相对更好。

二、中学生的学校状况

针对中学生的学校状况主要从每周课时数、体育课传授体育知识情况、体育课的强度等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周课时为实际课时数,体育知识、课的强度依然采用李克特量表式评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学能够按照国家要求开足体育课程(初中3节、高中2节),体育课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3.42±0.87),体育课堂的运动强度基本达到了中等强度(4.06±0.82),根据问卷统计,体育课上开展较多的运动项目依次为篮球、羽毛球、田径、足球、乒乓球,学生比较擅长的运动项目依次为羽毛球、篮球、田径、乒乓球、足球。由此可见,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学生参与校外体育运动提供了运动技术保障。

三、中学生的家庭状况

针对中学生的家庭状况,主要从父母学历、家庭月收入、家庭其他成员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父母对自己参与体育活动支持程度等4个方面进行调查,其中,父母学历分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大学含大专、高中含中专、初中及以下4个层次,家庭月收入分为2万元以上、1万~2万元、6000~9999元、3000~5999元、低于3000元5個层次,家庭其他成员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分为都积极参与、个别成员积极参与、一般、较少参与、基本没有参与,依次计分为5、4、3、2、1。

对中学生家庭状况的研究表明:中学生父母学历平均水平为高中(含中专)学历(2.07±0.98),平均家庭月收入在6000到1万元之间(2.89±1.18),家庭成员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尚可(3.37±1.15),对于学生参与校外体育锻炼,父母普遍比较支持(4.16±0.84)。中学生家庭状况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与少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中学生家庭状况相比,经常参与的中学生父母学历(2.22±1.05和1.99±0.93)、家人参与(3.65±1.12和3.19±1.14)、父母支持(4.34±0.79和4.05±0.86)的评分均值更大,可见家庭收入对中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并不是非常明显,但家人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行为对中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影响较大,相对来说经常参与行为体育活动的中学生家庭状况相对更好。总体来说,中学生的家庭状况良好,特别是大部分父母比较支持学生参与校外体育锻炼,为学生参与校外体育运动提供了基本保障。

四、中学生的社区状况

针对中学生的社区状况,主要从所居住的社区体育场地满足居民需求的情况、可供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体育设施状况、家到最近体育场地的路程、所居住的社区参与锻炼的人数、所居住的社区组织体育活动的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其中家到最近体育场地的路程S分为S<1公里、2公里>S≥1公里、3公里>S≥2公里、5公里>S≥3公里、S≥5公里5个层次。

中学生的社区状况评分结果表明:综合来看,中学生所居住的社区,体育场地(3.54±1.04)能够较好地满足需求,可供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体育设施(3.64±0.96)状况较好,可供参加校外体育活动的场所与住相处平均距离(3.58±1.46)约为2km左右,所居住的社区组织体育活动情况(2.96±1.14)一般。调查结果显示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在不同的时间段,经常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中学生社区状况均值相差不大,少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学生社区状况均值相差也不大,说明在不同的时间段,经常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中学生社区状况相差不大,少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中学生社区状况相差也不大;但是与少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中学生的社区状况(场地状况3.40±1.02,设施状况3.53±0.96,场地距离3.51±1.47,参与人数3.26±0.95,组织活动2.80±1.07)相比,经常参与的中学生的社区状况(依次为:3.71±1.04,3.67±1.45,3.80±0.89,3.72±0.92,3.17±1.19)均值更大,故经常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中学生社区状况相对更好。

以上研究表明,中学生的社区状况能够为其参与校外体育活动提供较好的外部条件,而社区体育场地状况、体育设施、场地距离、参与人数、组织活动等外部条件越好,越能促进中学生积极参与校外体育活动。

猜你喜欢

参与认知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