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升农村小学生合作素养浅析

2020-08-09马宏儒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马宏儒

摘 要:阐述了在新课改之后,如何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水平一直是教育者的教学重点。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引入合作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拥有团体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营造生动的道德和法治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素养是非常有效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生;合作素质

在新课改之后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思想,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将新课改的全新教学理念引入课堂中,课堂上培养学生合作素质,明确现阶段农村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形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顺利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就要明确现阶段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一、现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入小组合作模式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者不正确的教学观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互相帮助的团队意识。但是现阶段还会有一些教师在使用传统的教学观,相比较合作模式的引入,传统的教学观依然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授课,并没有与学生产生互动,这样单方面的授课形式,难免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只是单纯地为了成绩而授课,利用题海战术等方法不断重复性学习,而忘记了教书育人的本质,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1]。这样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会让学生失去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二)没有很好地引入合作模式

要想有效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引入小组合作模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素质,就需要教师把握住小组合作学习的本质。小组合作模式学习的本质是合作和学习,但是很多时候教师只注重了学习而忽视了合作,小组合作素质的培养更多的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小学生在心中逐渐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而非只停留在学习知识的层面上,利用道德与法治中的知识点将课程安排成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德与法治。

(三)没有及时改进评价机制

在课程的考核方面,教师也要及时进行调整,不能单纯地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是需要综合性考查。考试分数评价机制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教学进度。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新课改的内容实践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为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培养全面发展的农村小学生。

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升农村小学生合作素质的策略

(一)帮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授课时,首先要对学生足够了解,明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方法,将原来不合理老套的学习方式改正,把学生习惯的被动式学习模式转变成带着疑问去学习。让学生明白学习不光只从教师口中获取,而是应当学会在课前做好充足的预习功课。例如,在每次道德与法治教学结束之后,向学生介绍下节课的授课内容,并根据教材上的知识重点和授课安排来向学生预告知识点,引导学生能够自主预习下节课的课堂内容。让学生发现自己在没有教师讲授的情况下发现的问题和对教材中知识点的思考。教师同样对教学安排列提纲,帮助指导学生能够有效地预习知识,符合下节课的授课安排,避免出现脱离课堂内容的无意义预习的情况发生[2]。

(二)进行小组讨论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来说,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很容易出现预习不足的情况,达不到能够让学生对新知识思考的程度。于是在课堂上需要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性教学能够有效地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例如,在进行《法律》相关知识学习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围成一个圈,开始交流自己生活中见过的一些法律条文,并思考这些法律能够对哪些行为作出限制,帮助学生自主地思考课堂内容。小学教材中会出现很多国家法律介绍,要向学生介绍这些法律,然后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挑选出一些经典的案例,帮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法律的内容和实施条件。并让学生思考法律对于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并向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交流这个想法,这样学生之间能够及时地交换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提高在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每个人都能紧紧地跟随课程安排。

(三)学生与教师评价

在课堂授课的最后就是班级学生间的评价总结,一场优秀的课堂是需要教师与学生都参与其中的,不光有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默契配合,共同达到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需要大胆地提出对课堂知识点的问题,教师先由学生自主讨论,然后在最后进行综合性评价总结,将课堂内容从讨论交流升华到知识点的抽象解释,这样帮助小学生理解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抽象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教师则需要注意教学的语气,避免出现训诫和严厉的风格,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耐心地对学生讨论的问题来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下逐渐培养合作素质。

总之,新课改之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安排上要加入合作模式进行教学,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素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在农村的小学教学上更要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小学生懂法知法,在日后的学习与做人上能够受到这种教育的良好影响。

参考文献:

[1]余润禾.开发绘本模块课程 彰显传统文化魅力: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名师在线,2020(4):24-25.

[2]朱明祥.《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1):27.

注:本文系2019年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道德与法治课程农村小学生合作素养提升的實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号:BY[2019]G117)。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