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实用策略研究
2020-08-09李永兴
李永兴
摘 要:近些年,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不仅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国家的号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厚德载物,海纳百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理论与艺术涵养。高中课堂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在培养学生国际语言交流能力的基础之上,全面提升中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策略研究
在英语教学领域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代表着我国对于先人智慧经验的重视,同时也代表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历史性,它能够根据时代特征进行改革,适应社会发展。通过注入新鲜血液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本篇文章中,通过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教学改革,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
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影响
课程教学中渗透優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英语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层面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于国家层面而言,传授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与发扬,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长处和内涵。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此外,学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发扬的载体,我们应深刻强化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由于中
外文化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带来的教学冲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表述的过程中,不同教师的理解及翻译方式也存在差距,从而可能会导致教学事故的发生。(2)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理念和本身的专业水平对教学效率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教师本身必须要具有较高的翻译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才能够精准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翻译和教学。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改革措施
(一)精选汉语文化材料,有效结合教学内容
高中英语教师在准备教学资料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材料应当与英语教学内容相一致,通过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关国外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历史介绍较多,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引入我国不同的文化习俗,这能够达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比如,教师在讲解必修二第五单元的Beijing opera本节课中可结合京剧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由于本单元讲解的中心就是京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影片的模式为学生介绍经典的京剧戏剧片,让学生在掌握有关京剧英文表达的基础上了解戏剧的魅力。
(二)注重话题引入,拓宽教学范围
有趣的话题引入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和提升教学效率,在引入话题的过程中,可充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前话题中。教学引入的设计会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Beijing opera本节课为例,在课前引入的过程中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皮影戏和剪画等民间艺术。通过引入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发学生向京剧方面进行思考,同时也可向学生提问,如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为什么不能引起当代年轻人的喜爱?通过此种模式也有利于英文课程教学的进行。
(三)中外结合,采用新颖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深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采用中外结合的方式。通过中外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地了解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社会习俗以及思考方式和行为规范上的差异。高中英文教师通过英文表达表述我国优秀历史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方式。通过分析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值越来越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分数。英语课程教学要想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必须要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方式必须由传统的句型、单词讲解向阅读理解转变,通过专项训练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本篇文章对有关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改革进行简要的概述。高中英语教师在引入或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必须要克服中外意识形态的差异,以精准的词汇进行翻译或采用较为权威的教学材料,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领悟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兰凤.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6).
[2]杨丽华.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原则和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6(30).
[3]赵丽.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的研究》(GS[2019]GHB1843)。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