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取理性之石 攻感性之玉

2020-08-09缪英

考试周刊 2020年66期
关键词:思辨能力高考培养

摘 要:对于高考语文而言,作文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现阶段的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渐渐朝着各种新材料靠近,相对曾经的命题、半命题、话题作文而言,新材料作文在写作要求上明显对写作思想上的束缚降低了,但同时,对于学生而言,面对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及多样的评分标准,要想在写作中进行更加良好的情感表达,就需要学生自身拥有较为良好的思辨能力。文章就从高考作文摭探思辨能力的培养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高考;作文;学生;思辨能力;培养

高考写作的问题历来被无数教师与学生视为艰关险阻,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各种问题,教师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从日常写作到考前特训写作,从情感主题写作到特定文体写作都进行了各种教学培养,面对现阶段,学生思辨能力要求之高的作文命题趋势,教师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格外重要。

一、 积跬步,至千里

思辨能力,按字面意思讲就是思考和分辨的能力,而这个能力,高中生相对来说还是相对欠缺的。首先,高中生正处于成年与未成年之间的状态,其心智发育水平较高,然而,对于生活和社会的认知还是不足,且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容易夹杂自己的主观色彩,而对写作的直接影响就是无法正确确立文章的意思,当出现一段材料时,也很可能以偏概全,或者在理解材料的含义,在正确立意的情况下,往往因为其对生活的认识不够,写出来的文章十分空洞,深度不足。此外,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或名人案例,在引用時常出现两种问题,第一是引用的内容老套,其中鲁迅、冰心、张海迪、爱迪生已经成为高考语文写作的红人,几乎在任何考试、任何体裁的写作中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其次,将引用只是当作引用,换言之,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是引用了某句话,但是引用结束后话题也终止了,引用的内容只是为自己的回答做补充,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引用,而这种引用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会给学生的习作增色,尤其是引用失当或累赘的话,反而会使文章失色。而上述关于学生积累的问题,在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上是亟待解决的,无论是缺乏生活的感悟,还是缺乏文学知识,都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学生积累方面可以从日常生活和文学知识方面进行培养。第一,在进行日常生活的积累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并和学生进行讨论,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设置关于现实生活的主题,然后让学生去在生活中进行观察。教师和学生再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只有学生注意观察了,对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才会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在写作的过程中,文章才会有深度,有内涵。此外,高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的认识已经趋于理性,但是也容易带入自己的主观色彩,这个主观不是侧重于针对学生看问题的内容,而是侧重于在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上。教师要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入手,当教师和学生讨论某一看法时,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这个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的广度,多种方法思考可以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从各个角度进行写作,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在文学知识的积累上培养学生能力,文学知识的积累和语文学习密不可分,而语文的学习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占十分之大的比重。教师要从此着手。首先,在对于素材的选择方面,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名人,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将其用到文章中的,在写作中就会出现一些高频率人物,而这些人物,确实不利于写作内容的创新。教师在进行文学知识的积累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一些其他的优秀人物,这个人物不一定是古代的,也不一定是有多么大的成就,要和文章立意联系起来,满足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需要。其次,除了在引用的人物、句子上进行创新外,更要注意的是学生对引用内容的思考。以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为例,作文题目是挑选两三句古诗,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对内容思考题,当学生日常引用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某个段落的开头忽然变为作文题目后,不少学生就慌神了,这就是日常中缺乏思考的体现,且如果没有思考,何谈分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看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后思考的不仅是这首诗表达了思乡的感情,更要思考杜甫在写这首诗时的感悟,诗人的感悟是如何与学生引起共鸣的,诗人的思乡表达了在其所见的“露”和“月”上,学生眼中的思乡又表现在何处等问题,只有通过多方位思考,才能选择最合适的写作切入点,才能达到思辨的目的。

二、 勤审题,方立意

审题,在语文写作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审题的过程不明确,在写作中立意出现较大的错误。无论学生有多么好的知识积累,都将无意义可言。而现存的问题主要还是立意不清的情况,如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有立意含糊不清、前后矛盾等问题,而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的就是使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让学生通过各种审题方法的练习,从而更为准确地获取题目中的意义,达到正确立意的目的。

要正确审题,首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注意通读整个材料,切勿着急。操之过急是审题立意失误之一,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大致浏览了一遍,觉得脑中灵光乍现,于是匆匆立意,在写了一半看的时候,发现材料讲的是另一个意思,于是又生生将主题扯回来,这种行为在写作中是十分不可取的。更有甚者,有些学生当写完了才发现立意不对,悔之晚矣。一定要读完材料,在没有办法立意之前,可反复诵读几遍。此外,当无法明确立意的时候,要注重观察材料中的关键词,挖掘其内在联系,而这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辨能力,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进行关于找关键词的培训,提高学生对字词、句子、段落的理解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增强学生关于材料情感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在读完材料之后能够正确把握材料的情感表达从而确立学生写作的感情基调。

以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为例,材料大意为,“我”在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后,接触了不同的音乐风格曲调。“我”对音乐中的“中国味”有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寻找“中国味”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立意,首先就是带领学生通读完整个材料,然后确定材料中的关键词,在关键词的确认中,要既抓表面,又要忽视表面,如这个材料中“中国味”就是需要抓住的表面词,“中国味”指的不仅是中国风味、风格,更是整个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价值导向。而忽视表面的意思是,不要拘泥文中的表面现象而去忽略文章真正想表达的含义。如材料中的“音乐”可以适当忽视,而文中关于作者表达转变的词一定要注意,如“不同”“接触”“更有意识寻找”,通过“不同”然后“接触”,这实际上是对比的过程,通过“接触”再去“寻找”,而这里所体现的则是概念的看法和延伸。然后,在整个情感基调的把握上,很明显是以“中国味”为引导,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说明文化多样性,又通过拓展的方式来说明文化的传承性,但同时,回归立意本体,“中国味”的意义不仅是像文化那么简单,其深层意义需要学生自由发挥和探索。通过以上的例子分析,可知,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和审题立意有密切的联系,而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实例分析,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 重方法,可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上,重视方法,也可达到攻玉的目的。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确定好文章的立意方向,接着就是要注重写作的方法。关于写作方法的确立,也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

现阶段,在写作中还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在写作方法上、写作过程中随心而写,作文无逻辑可言,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或者逻辑使用错误,明明是以递进为出发点的,写到一半就成了对比。在写作内容上,对材料中观点的辨析,缺乏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而要改善这一现象,就要重視写作的方法,要从逻辑和内容两方面进行。教师可从真题入手,重视学生思维的逻辑和内涵,只有这样,学生的思辨能力才可以在写作中得到良好的体现。

以2018年全国卷Ⅱ的高考作文“对战机防护”为例,这段材料可谓十分典型,对于学生思辨能力是极大的考验。首先,从材料内容上看,并没有从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等导向入手,而是从“幸存者偏差”为切入点并有所改动,如果说学生在日常和学习没有良好的积累,那么面临这道题的立意,对其都是不小的挑战。其次,从材料逻辑上看,“我”的观点是整个材料的核心,其观点正好是与军方反其道而行之的,看似逻辑关系十分好把握,但若与内容联系到一起,就会稍显困难,如学生从关注忽略的事实立意,从材料分析的情况来看,立意是没有大的偏差的,但是文章内容却又不好把握,既然是被忽略的事实,那么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其的注意就很少,也就无从分辨了。面对这种情况,学生确定立意之后,需要先确定逻辑关系,明确立意,分析出各分论点,各分论点最好有其逻辑联系,如对边、递进、并列等;其次,再去细化内容,当出现这种逻辑性强而文采性弱的材料时,写作时尽量与材料的内在要求保持一致,最后,内容要与论点吻合,避免引喻失义的情况出现。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就高考作文而言,要在文章中将学生的思想尽善尽美地表达出来,这与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而在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注重积累,积累学生的日常经验和文学常识;其次要科学审题,正确立意,教师需要使用一定的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培养学生立意的能力;最后,要注意写作中的方法,合理的方法掌握,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表达其思想感情,体现其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明勇,周家军.在理性思辨中感悟个体生命的成长: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要义探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727(28):73-74.

[2]何传跃,布云虎.写出深刻感悟,彰显理性分析:如何写好思辨型材料作文[J].语文月刊,2019(5):2-5.

[3]曾巧珍.增强学生思辨能力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183.

作者简介:缪英,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思辨能力高考培养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