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020-08-09陈云燕

考试周刊 2020年66期
关键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摘 要:纵观我国的历史发展,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各个地区的教育改革也被提上日程。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其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要想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就是最重要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必须做出一定的改变。例如,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这一行动能更好地为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自教育事业发展以来,文化建设一直是学校发展的重点,各学校会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着手,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最关键的就是要切实改变学生所处的环境,俗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句话足以说明生活、学习等所处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多大的影响。良好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提高对自身的认识,改掉坏习惯,同时也能使学生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所以,学校应尽可能地根据学生成长的个性特点,做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通过不同的方式优化校园环境,拓展学生思维,给学生创造有趣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学生建设一个利于身心健康的校园环境。

一、 让美丽校园建设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面背景墙

拥有美丽的校园建设对于学生成长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校园环境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为创建校园文化提供便利。校园建设包括许多方面,比如说外在的一些建设,广阔平坦的操场、洁净的校园小路、路边有挺拔翠绿的树林,又或者是亮丽的教学楼、整洁的学生宿舍等等。这些方面的建设都会给学生成长带来好处,并且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对学生成长发展投入的精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领导应明确主题,合理整頓学校,以教育为主,并突出绿化、美化等,还应该将学校的各个区域明确划分,比如授课区、运动区、餐饮区等,为学生成长提供便利。当然,每个学校都会有不同之处,但也有各自的特色,所以,学校的建筑、校园装饰风格、园林设计、雕像等就成为反映学校主题文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尽可能地使学校突出学习的主题,同时也应保证校园环境整洁、大方、优美,有效利用学校面积,适当地进行绿化,开阔眼界同时也会给人舒适感。还可以在学校的广场中心放置有意义的人物雕像,比如孔子、牛顿等伟人,从而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局限于外部的建设,还包括室内的文化建设。比如说可以有效利用走廊两侧的墙壁,两侧墙壁上可以绘制符合学生发展的一些图画或正能量文字,使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教室内也可以悬挂一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警示标语,从而时刻提醒学生勤奋学习,共同进步。教室的后墙,可以留出来让学生自主创作,根据主题创立特色板报,这也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一个因素,通过让学生自行创作,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 让精神文化建设成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方向舵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虽分为三个主题,但只有三者相结合,才能使学校建设协调发展,并使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中不可缺少的就是精神文化的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舵,精神文化建设最大的作用是能为学生发展提供大力指导。因此,学校应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培养,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认准正确的方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能使学校增强凝聚力。精神文化建设可以从许多方面入手,而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师的行为作风、学生的学习作风、班级的班风这几者的统一才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中心。校园文化是教育的精髓,它为每一个学生指引方向,使每个辛苦奋斗的学生能走上自己梦想的道路。

良好的校风能直接体现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因此,校风的建设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校风的体现可以选用校训、校服、校徽等方式进行。好的校风是极具感染力的,其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学习,并且还具有激励性的作用,能使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还能对学生进行心理保护,使学生能够消除不良心理及行为的干扰。

精神文化建设中还包括教师的精神文化建设,因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加强教师的精神文化建设,能从实际生活中给学生带来影响,好的教师能感染每一个学生,使其充满积极的能量,增强班级凝聚力。例如,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以“心理健康”“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奉献爱心”等为主题的活动,活动可以选择多种形式,可以是歌唱比赛、绘画、演讲等,在教师的带领下,使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并能养成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奉献,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三、 让艺术教育成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一个闪光点

艺术教育能使教育更加完善,并且也能成为校园文化内涵的闪光点,艺术文化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艺术文化

艺术教育不仅局限于特长生,还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即每个学生都有特殊的课堂体验,能通过轻松愉快的课堂进行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特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内心,陶冶情操。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项自己喜欢的艺术活动,从而劳逸结合,放松自己的心情。

(二)墙体艺术文化

墙体艺术文化是指学生根据不同主题或者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在班级的板报墙上绘制创作,展现自己的个人特长。这样的方式能给每个学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能够不受限制地开动脑筋,提高动手能力。当然,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并适时给予学生以鼓励和评价,拉近师生距离,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生活艺术文化

艺术文化还应体现在生活当中。比如,衣着整洁得体、讲文明懂礼貌、举止优雅、谈吐大方。学生居住的寝室也可以将生活艺术体现在其中,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正能量通过书法或绘画的方式展示在寝室中,也可以由学生自行选择其他的方式。如,各种比赛、手工制作或开展运动会等,最后采用老师评价、生生互评,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活动中提高动手及动脑能力,增加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能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相处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四)文联艺术文化

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的文化瑰宝,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作对联,展示在学校的励志栏。如:

校门口:“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替国树才教必有方”。教导学生要学会尊敬老师。

教室:“苦尽甘来,十年寒窗苦读效;逐鹿群雄,一朝金榜题名成”。鼓励学生勤学苦读,认真学习,就能苦尽甘来,离自己的梦想更进一步。

食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就强调人要懂得惜福,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不应该随意浪费。

四、 将校园行为建设成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一张新名片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还应加强校园行为建设。学校领导者应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监督下级工作进展,根据情况形成低工作、高关系或低工作、低关系的管理方式,多与教师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更好地改进工作方式,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的各位老师也应明确自己的职责,高度负责,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加深对班级学生的了解,更好地管理学生。

校园行为建设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开展,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感悟不同道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健康成长。

1. 每周一早晨上课前要举行升旗仪式,使学生对爱国家、爱学校的情感进一步得到提升;

2. 举办关于感恩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同学或对其有过帮助的人,并教育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乐于奉献;

3. 举办关于文明礼仪的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讲文明,懂礼仪,学会尊重他人,共创和谐校园环境;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使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乐于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并虚心学习,不嫉妒、不动小心思,与同学相互团结,相互尊重,共同进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 根据不同时机开展不同活动,如,在假期前您注意宣传假期安全的一些知识,防火、防电、防溺水等,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6. 设置校园文化栏,记录学校的发展历程、优秀教职工、优秀学生、优秀学生的书法展和绘画展等等,更凸显校园的文化内涵。

五、 把握学生心理变化,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每个阶段的学生成长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需要教师能够及时辨别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这个过程既要做到尊重孩子的天性,保护学生的自尊,也要做到适时的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对与错,养成遵守规则、法律,传承中华美好品德的习惯,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使学生能够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生活中,教师也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学生做榜样,做到言传身教,这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另外,教师也应健全班级中的各项管理制度,通过民主公平的方式,让学生竞选班干部,协助老师更好管理班级,同时,担任班干部也能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提升自身管理,学会自我约束,还能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情感,使学生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潜移默化地感染每位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六、 总结

在当今的教育事业发展中,校园建设成为教育发展的前提,学校必须搞好校园建设,不断丰富校园内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受到文化、道德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摆正自己的方向,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当然,校园建设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们坚持不懈地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在实践中寻找更好的方式方法,提高学校领导及各位教师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视,使学生能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新.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12,11(8):62-65.

[2]刘波,马晓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踐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64-67.

[3]肖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4).

作者简介:陈云燕,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云陵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