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学习圈”在高中地理深度学习中的应用
——以人口迁移为例

2020-08-08左晓玉梁彦庆安子明张宝喜

科学咨询 2020年33期
关键词:人口迁移高阶深度

左晓玉 梁彦庆 安子明 张宝喜

(1.河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4)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体验学习圈

“体验学习圈”理论由大卫·库伯在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以学生的具体体验、注意为起点,强调体验后的反思,并将反思观察结果进行抽象概括,最终应用于真实情境加以验证并优化。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循环,而是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对知识简单记忆或重复,而是要学会自主地对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进行精细加工,以分析和解决真实复杂情境中的实际问题[1]。深度学习追求对知识的本质理解和批判利用,提倡进行有效的学习迁移,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近几年来,深度学习作为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备受关注。综合相关学者对深度学习的定义,我们可将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概括为批判思考、信息整合、理解认知、迁移运用、高阶思维。

二、体验学习圈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从深度学习的特征和内涵来看,其与“体验学习圈”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见图1。在体验学习圈理论模式指导下,教师依据学生具体体验创设问题情境,学习者基于情境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批判思考、信息整合,不断完善认知,将原有经验升华为科学概念,迁移运用到实际情境中进行主动检验,进而衍生高阶思维。合理运用体验学习圈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学生积极探究,使其实现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和理解。

图1 体验学习圈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三、应用“体验学习圈”促进地理深度学习的路径探析

“人口与地理环境”作为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的起点,是后续产业区位、交通运输等内容学习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以该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为例,结合“春运”事件,围绕先前体验创设出相关问题情境,学生在合作探究基础上对情境内容进行具体剖析、反思观察、深度讨论,将结果抽象概括升华为科学概念,运用于实践中加以检验,探讨基于“体验学习圈”的地理深度学习路径。

(一)具体体验,引发问题情境

库伯认为学习起源于体验。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先前的知识和经验结构,引入学生熟悉的情境,帮助其产生学习内驱力,使他们的思维深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强化其思维训练。

“春运”是学生们较为熟悉且有所了解的话题,其蕴含诸多的地理知识。在“人口迁移”一节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认知选取事件中合适的维度,整合成以“人口迁移”相关知识为载体的情景材料,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驱动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情境材料:2020年,春运工作于1月10日开始至2月18日结束。据当时预测,北京公交集团春运客运总量将达到2.98亿次,春节前15天约有1.07亿人次离开北京到达各地。这些流动人员主要包括务工返乡人员、高校学生、外出旅游人员、交通中转人员等等。

(二)反思观察,实现批判思考

该阶段旨在通过与小组成员、教师对情境的反复思考讨论来突破传统规则的限制,获得各自不同的内心感悟,从而将体验引向更深层次的思维。

通过以上情境的设置,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发现地理问题”的讨论,要求每组学生对该情境进行深入挖掘反思,实行“头脑风暴”,依据此情境或与之相关的切身体验提出2~3个地理问题。教师选取与本节课关系最为紧密的价值问题引导学生们利用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生成新的问题链,使问题之间相互连接或层层递进,如“材料中1.07亿人离开北京反映了一种什么地理现象?这些人为什么要离开北京?离开北京之后他们去了哪里?他们给北京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除影响北京外,还对哪些地区产生了影响”。这样才能驱动学生们深度、反向思考,使其认知思维由初级向高级转变,发展学生们的创新批判思维。

(三)抽象概括,完善认知结构

原理是教师熟知而学生未知的学习材料。认知是一个不断建构、将已有认知结构同化为新知识或做出顺应新知识、进而丰富认知结构的过程[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对知识进行盲目积累,需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反思探讨的内容转化为某种科学概念,以实现经验的升华和理论化,从而建构自己的认知图谱,并开展深度学习。

教师利用“客运总量将达到2.98亿次、1.07亿人离开北京”等信息引出本节课核心概念——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引导学生从时间与空间的维度对两概念进行区分,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人口迁移的特点,帮助学生深化对区域的认知。学生要通过深入分析情境中流动人员结构组成,总结出“推拉理论”,学会从自然、人文两方面分析概括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而研究人口迁移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人文地理思维习惯,引导其深入理解人口与空间、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让学生的思维在揭示原理中得到发展。

(四)主动检验,发展高阶思维

2017版地理新课标强调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人口迁移的相关原理,准确地分析某地区人口迁移的现象,而深度学习的内涵着意于迁移运用[3]。在该阶段,学生将课堂中构建的关键要素(核心概念、原理与方法)运用到新环境中加以检验,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在新的情境中开始新的具体体验,实现螺旋式上升及迭代循环,发展高阶思维。

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本地区人口迁移情况进行调查,具体分析迁移的主要人群,迁移原因及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为本地区更好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为下一节“人口合理容量”的学习做好情境铺垫。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并引导他们对自我表现进行评判,通过及时反馈和修正所学知识,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及自我评价能力,实现知识的“深度加工”及思维的“深度发展”。

四、结束语

“体验学习圈”理论引导学生主动对原有认知经验进行精细加工,通过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迁移运用等环节不断将体验引向更深的层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及核心素养的不断养成。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要机械照搬、生硬划分每个阶段的任务。教师可层层递进,也可依据实际课程内容适当融合和调整每个阶段的内容,以便将理论更灵活地应用于地理教学中。

猜你喜欢

人口迁移高阶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基于高阶LADRC的V/STOL飞机悬停/平移模式鲁棒协调解耦控制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阶非线性惯性波模型的精确孤立波和周期波解
基于高阶奇异值分解的LPV鲁棒控制器设计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内容详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