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权威缺失下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对策研究

2020-08-08古小玲王少仪

科学咨询 2020年33期
关键词:中度权威对象

黄 丹 古小玲 王少仪

(广东省嘉应学院 广东梅州 514015)

近年来,师生冲突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学生逐渐无视教师权威,出现不尊重教师的现象,甚至是反抗教师的行为。教师权威受到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与教师权威相冲突。过度扭曲的青春期心理活动喜欢挑战权威,以求打破制度,得到学生式自由。学生的自由往往体现在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以及家长对教师的配合程度上。研究拟通过调查把握教师权威缺失下的中学生心理特点,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促进教师与学生间、教师与家长间和谐关系的重新形成。

一、调查方法和过程

本研究主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问卷的设计和编制主要参考了相关调查研究以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编制了“教师权威缺失下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网络调查的方法开展,经过严格的核查和分析程序,排除问卷漏答数过多,问卷有设计反向问项,正反问项出现矛盾,整份问卷所勾选的选项皆为同一个或所勾选的选项有规律性等情况,共收回有效问卷760份。回收率为76%,有效率为64%。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心理状况

1.中学生情绪多变,不能及时管控情绪

在学生心理状况的情绪多变程度上,56%的调查对象有中度偏上的情绪多变情况,仅16%的调查对象没有情绪上的问题。在情绪多变的状况下,有轻度、中度、甚至严重的学生高达84%。可见,大部分调查对象都有情绪管控上的心理问题。

2.中学生易烦躁,焦虑

在个人心理状况的易烦躁程度上,57.05%的学生有中度偏上的易烦躁情况,仅14.83%的调查对象没有易烦躁的现象。在情绪多变的状况下,有轻度、中度、甚至严重的学生高达84.17%。可见,大部分调查对象都有易烦躁的心理问题,还有待学校和心理教师进行积极引导和教育。

3.中学生防备心过重,不易建立信任

在个人心理状况的不信任他人程度上,31%的学生有比较不信任他人的情况,仅31%的调查对象觉得他人是非常可信的。不信任度有轻度、中度,甚至严重的学生高达69%。可见,大部分调查对象都有对他人表示不太信任,戒备心很重,有易焦虑怀疑等心理问题。

4.中学生易紧张、慌乱,过于敏感

在个人心理状况的易紧张程度上,52.23%的调查对象比较容易出现紧张情况,仅15.62%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非常冷静。易紧张程度有轻度、中度,甚至严重的学生高达84.38%。可见,大部分调查对象都有很容易紧张、慌乱、敏感等心理问题。

(二)教师个人状况分析

教师权威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个人状况是重要的影响因素[2],如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职位规范[3],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否恰当[4-5],教师有无与学生以及家长进行沟通等等[6]。如果其中一环出现了差错,那么都有可能导致教师权威的削弱。

1.教师权威未能及时树立

在教师个人因素分析的教师威信程度上,54.46%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师太过温柔不够严厉,仅18.24%的调查对象觉得教师有树立好教师的威严。教师更像朋友的程度有轻度、中度,甚至严重的学生高达81.76%。可见,大部分调查对象都认为教师没有树立好教师的威严,太过温柔,不像教师。

2.教师公平形象尚有不足

在教师个人因素分析的教师不公平程度上,68%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师有不公平的现象,仅14%的调查对象觉得教师做事非常公平。教师不公平程度有轻度、中度,甚至严重的学生高达86%。可见,大部分调查对象都认为教师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在态度以及行为上常有不公平的情况。

3.师生关系尺度未能有效把握

在教师与学生亲近关系多变性程度上,38%的调查对象认为教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仅36%的调查对象觉得教师与学生关系比较稳定。教师与学生亲近关系多变性程度有轻度、中度,甚至严重的学生高达73%。可见,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教师没有把握好与学生亲近的尺度,容易让学生产生疑虑。

(三)家庭状况分析

家长是教员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也是学生接受启蒙的地方。家庭状况以及家长对教师与孩子的态度都会影响到教师权威的发展。

1.父母过于强势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

父母有一方过于强势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氛围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在家庭因素分析的父母的强势情况中,仅37.93%的中学生认为父母双方都非常民主、温柔。父母有一方强势程度从轻度到非常强势的高达62.07%(见表1)。可见,大部分调查对象对父母不太满意,从而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坏境与学习氛围。

2.父母过于管教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

父母对学生的管教过于严格,没有民主的家庭氛围不利于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在家庭因素分析的父母管教严厉程度上,54.07%的调查对象认为父母管教过于严格,仅22.83%的调查对象觉得父母管教有方,比较温和,能够接受。父母管教严厉程度有轻度、中度,甚至严重的学生高达77.17%(见表1)。可见,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父母管教过度严格,其威严甚至超过了教师。

表1 父母的强势与严格情况表

3.父母过于权威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

父母权威高于教师权威,导致学生对父母与教师两者角色混乱。这对教师权威的树立及发展都会起到阻碍作用。在家庭因素分析的父母权威大于教师程度上,29%的调查对象认为父母比学校教师更具教师的威严与特性,仅38%的调查对象觉得父母就是父母,教师就是教师,两方有明确的界限。父母更像教师程度有轻度、中度,甚至严重的学生高达62%。可见,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父母更像学校的教师,导致家长与教师角色混乱。

4.父母不恰当待师行为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

父母没有合理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甚至还把与教师的聊天记录公开。在这种做法下,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度会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教师权威的发挥。在家庭因素分析的父母与教师的聊天记录公开程度上,37%的调查对象的父母会公开与教师的聊天记录,仅36%的调查对象不知道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内容。父母与教师的聊天记录公开程度有轻度、中度,甚至严重的学生高达64%。可见,大部分调查对象的父母都会把和教师的聊天记录告诉学生。可见,父母在处理学生与教师关系上不够合理,因为聊天记录会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因此,家长应对聊天记录保密。

三、建议与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和分析,研究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树立教师权威,落实教学民主

学校要制定树立教师权威的规章制度,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在校园中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7]。同时,教师要努力加强自我专业权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教学民主落到实处,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对待敏感期的中学生,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对同学的态度和行为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使学生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对于在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中学生,教师要引导其进行情绪管控,鼓励其多进行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在和周围环境的交互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而寻求权威有效的帮助。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趋于成熟与达到身心协调的关键时期。首先,父母需要摒弃应试教育中成绩为上的思想,给予孩子一个温馨民主的家庭环境[8],从而满足他们在这个时期的成人感和自由感。专制型父母不利于帮助中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没有办法针对性地去了解和帮助他们。其次,家长和教师要互相合作,共同把对学生的教育当成一个严肃的问题。家长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教师的质疑态度或拒绝行为。最后,家长应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改变不正确的教养观念。

(三)学校应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适当开设和增加有关心理健康的课程和讲座,将如同虚设的心理咨询室正确有效地利用起来[9]。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在教授一些专业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融合的模式来开展教学,让中学生能结合更多的方式来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品质。另外,学校应该积极提升教师的心理教育知识与能力,积极开展有关教师心理课程的培训及训练,使教师可以以身作则,用良好的品德来影响学生,从而及时发现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防范于未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四)政府要推动社会环境的改善

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缓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可以给学生们更大的成长空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在大方向上引导其心理健康成长。政府要制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健康的网络环境。相关部门应该主动承担起管理网络文化的责任,建立合理的法律保护体系,改善网络文化的现状,击破网络上的虚假不良信息,给学生们传递更多网络文化的正能量,也给他们创造一个积极、纯洁的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中度权威对象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小米手表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权威发布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权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