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情怀擦亮学校名片
2020-08-07胡勇
胡勇
人物简介
杨春妍,女,1987年7月毕业于原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1987年7月在原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办公室工作;1988年9月至1999年8月任教于原曲靖市(县级市)民族中学,曾任该校团委书记、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兼书记;1999年9月至2008年5月任教于曲靖市麒麟区第一中学,担任副校长; 2008年5月至今担任曲靖市麒麟区第七中学校长兼书记。1993年当选为原曲靖市(县级市)政协第四届委员、常委;1998年当选为曲靖市第一届人大代表;2003年当选为曲靖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其间兼任麒麟区检察院人民监督员;2012年3月当选为曲靖市第二届青年联合会委员、常委,被选聘为云南省第二届督导评估专家,云南省第三届督学,曲靖市第一届督学。2013年参加云南省“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研修班培训学习。2017年底获批云南省“国培计划”项目中小学名校长工作坊坊主。
有这样一位校长,对管理学校有独特的见解。她认为教育不太可能有波澜壮阔的场景,也不太可能有天翻地覆的变化,更不太可能有层出不穷的创新,更多的只能是春风化雨的滋养,滴水穿石的浸润,把常规的事做成常态的优秀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于是,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自己深厚的教育情怀,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带领学校教职工发扬“无须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树立了麒麟区乃至曲靖市基础教育的标杆。她就是曲靖市麒麟区第七中学校长杨春妍。
心之所向,从大专院校,转身基础教育
1987年7月,毕业于原曲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的杨春妍,因在校期间各方面表现优异,经组织考核留校于校长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这份在一般人眼中光鲜亮丽且来之不易的工作,在杨春妍看来却不是自己的心之所向。在她看来,师范院校毕业生的舞台就应该在基础教育一线。她毅然付诸行动,放弃了高校秘书工作,申请到基层学校工作。
带着对基础教育的这份情怀,这份坚毅和执着,1988年9月,杨春妍来到了原曲靖市(县级市)民族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又先后担任该校团委书记、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兼书记。在担任该校校长兼书记期间,身为政协委员的杨春妍认为该校校园过于狭小,不具备初高中办学条件,于是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撤并该校。正因这一撤并,杨春妍于1999年9月来到曲靖市麒麟区第一中学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副校长。 2008年5月,经組织考察任命,杨春妍担任麒麟区七中校长兼书记,踏上了她教育管理的新征程。
默默耕耘,用教育情怀,擦亮七中名片
麒麟区七中始建于1986年,原名为曲靖市(县级市)第十一中学,是一所二级乙等完全中学,为云南省最早试点四年制初中的实验校,建校之初即在省内小有名气。1997年撤地设市,学校更名为曲靖市麒麟区第七中学。2008年为缓解曲靖市中心城区初中入学难的问题,上及主管部门决定停止该校招收高中学生,大力扩招初中学生。此后,麒麟区七中逐步变身为一所初级中学。
在杨春妍担任校长的十余年中,麒麟区七中没有轰轰烈烈的改革,也没有标新立异的举措,她只是把立德树人、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作为教育“恒常”不变的目标,努力将教书育人的常识浸润在真实的日常交往和互动中,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正是对这样的情怀和目标的坚持,七中的学生大都是阳光、自信和充满爱心的快乐少年;七中的教师是自由的,没有坐班的限制,但却是忙碌的,因为课堂教学是充满挑战与创造性的永无止境的常态工作。
杨春妍追求在点滴的常规工作中日积月累,让学校文化成为一种动态的存在,在全校师生的传承变革中以“统摄” “浸润” “召唤” “凝聚” “关爱” “引领” “裹挟”和“规约”等柔性的方式对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动力。
在杨春妍的带领下,麒麟区七中在思想政治、教学、教研、卫生、科技创新、家庭教育、后勤等方面的工作成绩得到了明显提高,创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校园文化独具一格;校园信息化程度大幅度提升,D级危房彻底销号,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创造了突出的教育教学成绩,连续十年名列全区、全市前茅。近几年来,学校被授予“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校”“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绿色学校”“云南省园林绿化单位”“云南省中小学示范家长学校”“云南省语言文字规范示范校”“曲靖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曲靖市文明单位”“曲靖市先进基层党支部”“曲靖市科普示范学校”“曲靖市校本培训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在杨春妍的引领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首先,教师教学理念发生了改变。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推动下,爱岗敬业、学习提高已成为教师的自觉需要。教师的学习观、教学观发生了转变:一是从单一研究转向了集体合作;二是从传统的教师单一主体转向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注重挖掘“双主体”的作用,课堂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其次,优秀教师得到了迅速成长。近五来,每年有十多名教师分别在国家、省、市、区教学竞赛中获奖。6名教师享受市政府教师特殊津贴,2名教师被评为曲靖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1名教师被评为“云岭名师”。学校现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云南省骨干教师3人,曲靖市优秀教师8人,获麒麟区政府表彰38人次。班主任队伍中党员占62%,年级组长、学科组长、中层以上干部队伍中党员占90%,“三培养”制度在麒麟区七中得到了有效落实。
在杨春妍的引领下,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现在学生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蔚然成风。二是文艺、体育、书法、科技创新活动成为常态,每年均有百名学生获得各级各类竞赛奖励。三是近几年来中考综合成绩领跑全区、全市,教学成绩稳步提高。近几年平均来看,麒麟区七中考生约占全区的9.38%,但考入曲靖一中的优秀学生达到曲靖一中在全区统招总数的38.45%左右,学校总平均分高于全区学校总平均分72.3分。近三年普高平均上线率达86.9%,高于全区平均上线率约30%,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些成绩的取得,看似不太引人注目,但在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率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维持在50%左右的前提下,在部分私立学校提前招生、掐尖招生的前提下,麒麟区七中始终保证片区内学生应招尽招,要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在杨春妍的引领下,区域内部分校长和教师得到了更多的成长助力。杨春妍曾获得麒麟区首届“十佳巾帼”,还获得“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功勋”“优秀校长”“曲靖市优秀共产黨员”“科技教育先进个人”等表彰和称号。学校办学成果显著,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她不断反思,以“执常处变”为办学理念,把常规的事做成常态的优秀。她认为校长应该坚持不懈做四件事:涵养学校文化、促进教师发展、引领课程建设,把每个教师的荣誉当成自己的荣誉。特别是2018年初启动云南省“国培计划”杨春妍名校长工作坊项目以来,她引领和组织麒麟区十余位乡镇中学校长、副校长,精心选择项目,带领坊员每年外出培训学习二次以上,每月外出送培送教、交流提升一次,促使一批校长转变了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与进步,为麒麟区的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为以任务驱动方式促使教师专业提升,2019年,在曲靖市教育发展中心征集由市教育局和曲靖师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主导的全市教育“大篷车”名师送培送教活动方案过程中,杨春妍鼓励学校教师积极申报,有语文、数学、地理、历史等学科及通识培训申报成功,参与曲靖市九个县区乡镇送培送教达数十人次。这一活动的参与,一方面促进了参与送培送教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让麒麟区七中的部分优质资源得以辐射全市,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在杨春妍的引领下,麒麟区七中的影响辐射到了全省许多地州。近五年来,先后有昭通、红河、普洱、楚雄、大理、迪庆、怒江等地州多所中学不同学科教师或教育考察团到校参观考察、交流学习。特别是曲靖市与迪庆州维西县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以来,维西县先后数批次教师到麒麟区七中交流学习。麒麟区七中在杨春妍校长的带领下,先后三次到维西县进行教育教学交流研讨。
那么,麒麟区七中这张基础教育的名片,杨春妍是如何擦亮的呢?
以人为本,用合理制度,科学管理学校
杨春妍始终认为,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管理是学校的根本保证。基于此,她的理念是民主管理,凝集人心。
首先,杨春妍主张建设“目中有人”的制度,始终践行“人人都是制度的制订者”这一理念。她认为制度是学校办学理念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和保障。学校管理要以充分尊重每一位师生为前提,应淡化“管”念,强化“理”念。归根结底,建立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人,而是助力教职工发展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制度建设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能让个人心情舒畅的制度环境。这样广大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才会得到展现。当然,制度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是否有用,在于制度的产生过程,是少数人的意志还是绝大多数人的意志。杨春妍任职以来重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大会的作用。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既是对教职工的尊重,也是其经验和智慧得以彰显的重要方式。在探讨、辩论中,教职工的思想在碰撞中沟通,求同存异,达成基本共识。以教职工的意志管理教职工,制度才是有效的。制度大家订,订了就更容易执行。因此,她任校长以来,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都要提请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再执行,教代会是领导意志和团队意志的结合。她认为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是依法治校的需要,也是校长生成管理智慧的需要。
其次,杨春妍着力完善制度建设体系,注重根据实际不断完善教师管理核心制度。一是建立了分层责任机制,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承担各自的责任,实行年级、处室管理为单位的扁平化管理。二是建立示范引领机制,划分党员责任区,创建党员示范岗和党员积分考核制。教学骨干必须上示范课,必须晒课,承担“青蓝工程”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三是建立教学评估制度和激励机制,不设重点班,为教师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绩效分配和职称评聘不搞论资排辈,以承担的工作量和工作实绩为基本依据,激励争先创优。四是建立教学过程管理体系,修改教学常规管理系列办法,推行家长接待日,主动接受家长监督,及时听取家长对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反馈意见。教职工管理制度是学校常规制度,但“常”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不变的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追求——激发教师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变化的是制度的内容。几年来,教职工高度关注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教育教学综合成绩考核方案》《教师职称评聘方案》《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等核心制度,都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提交教代会讨论和修订(有的方案经过四轮修订)后才实施。适时修改和及时回应教职工的诉求,更能强化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再次,杨春妍特别注重抓实做细德育工作,实现师生共赢。她始终认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学校的常规工作。做好德育工作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懂得感恩,活泼开朗的学生,让教师从学生的成长中获得成就感,消减教师的职业倦怠。德育关乎学生的成长,学生成长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和信心。杨春妍注重突出校园环境的人文性,让教育自然而然地发生。杨春妍认为学校视觉标示及环境,是隐性办学思想的外显表达,图标、文字和画面背后,都寄寓着丰富的内涵,在无声的语言中浸润师生。她组织完成了校徽的设计与释义,又在挖掘学校历史的基础上对校园建筑进行了命名与释义。她把教学楼的楼道文化主题分别确定为“求真”“至善”“臻美”,用木雕、三维立体图等景观,表达沉淀在师生记忆中的过往、浓厚的师生情谊,以及关于“德”之人生基石的思考。杨春妍特别注重德育活动常规化和系列化。她认为德育以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强调在参与中获得体验,体验中实现自我教育。因此,注重从一日常规、周常规到学期常规形成了系列德育活动,体现了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德育理念。正是得益于坚持不懈地抓德育常规工作,麒麟区七中干净整洁的校园,95%以上的公物完好率,积极向上的师生风貌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及社会的广泛好评。
第四,杨春妍倡导学生评价多元化和日常化,引领改革学生评价办法。她认为对学生的评价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六部分“课程评价”中明确规定“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基于此,她结合培训、访学中的所见所闻,改革学生评价办法,组织制定了《学生多元智能评价方案》。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差别性的评价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轨迹,使教学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多元智能评价星级评定活动,旨在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以“七中签”为载体,对在文明礼仪、学习和才艺特长等领域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该评价方案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静态走向动态,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身的亮点和进步的希望,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体验成长的快乐。她注重强调学生评价日常化,倡导实施的麒麟区七中多元智能评价方案,几经修改,逐渐完善,并付诸实施。评价方案发挥了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从班主任一元评价转向全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适时评价,没有固定的时间,每节课、每天学生都有可能获得不同的“七中签”,评价及时化、日常化。尤其是学困生备受教师的关注,教师给予他们特别的呵护,他们的点滴进步或善行都会得到教师颁发的“七中签”的及时鼓励。
第五,杨春妍千方百计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构建学习共同体,特别注重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常态化。她倡导成立教师读书会。麒麟区七中的教师读书会,由工会负责宣传、组织、实施。读书会的活动形式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上活动主要是通过微信相互推荐优秀文章阅读或讨论教育热点事件;线下活动则是由工会定期组织经典诵读、阅读感悟交流活动。通过坚持不懈的读书活动,逐步塑造麒麟区七中教师应该具有的精神品质和人文情怀,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在“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项目培训和学习期间,杨春妍了解了课堂观察理论,返校后便加以运用。她通过培训教师,让教师了解课堂观察的维度、视角和观察点,掌握观察量表制作及其他觀察工具的使用方法,逐步推进课堂观察的应用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教师听课和评课的能力、诊断反思与改进教学的能力。她提倡实行一课“三备两上”制度〔课前一备,第一次上课后的二备,第二次上课(重构)后的三备〕。在课堂教学的重构过程中,观察者、被观察者的课堂教学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学校正与高校携手实施《麒麟区七中教师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她注重开展校内跨学科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因为麒麟区七中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而区、市、省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课赛大都只有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才有参赛资格,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中老年教师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因此,她决定每学期都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竞赛活动,以满足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她鼓励教研组开展主题课程研发活动。寻求高校帮助,支持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组建了学科主题课程研发培训团队,研发了《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五条策略》《提高初中数学“函数”知识教学的几种教学模式》《优化初中英语阅读课“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生物课堂导入的几种方式》等主题课程,教师送培送教下乡,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最后,杨春妍极力推行校本课程实施常态化,努力打造特色校本课程。她通过参加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云南省未来教育家”项目培训学习,真切地感受到课程是学校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载体,课程品质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核心发展力。但麒麟区七中对课程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质量不高,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几乎是空白的。虽然课程改革受许多外部不利因素的制约,但她认为只要敢于尝试,还是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可能性的。她带领班子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寻找校本课程与升学考试的结合点,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提高考试成绩两不误。二是分析学校可挖掘的课程资源,克服资金、师资力量、场地不足等重重困难,整合校内外资源,让以学科拓展为主的多门校本课程进入学校课程表,学生和教师走班上课双轨并行。校本课程艰难起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目前,逐步形成省级“武术”“龙狮”等特色校本课程,国家级 “篮球传统校”等特色校本课程,尚有乒乓球、射箭、机器人等特色课程正在蓬勃发展中。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是,我们也要明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麒麟区七中在基础教育上的取得的成绩和突破,离不开杨春妍十余年来以校为家、兢兢业业、事无巨细的努力和付出,离不开她乐于学习、勤于实践、身先士卒的引领和浸润,离不开她聚焦课堂、内引外联、开发课程的探索和实践。杨春妍用自己不变的初心和深厚的教育情怀擦亮了麒麟区七中这张基础教育的名片,也将带领学校全体教职工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 邱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