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旅程的意义

2020-08-07梁晓娟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红星斯诺谣言

梁晓娟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文学作品。作者真实地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当时的中国、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导人的情况。

本节课是在全书读完后的提升,主要探究作者斯诺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分析其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受到众多优秀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的感染,认识到了真实的红军队伍,因此,情绪从之前的疑惑到后来的不舍。为了让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本堂课教师主要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在合作与交流中,理解主要人物鲜明的个性,探究其精神品质。分析著作名称从《西行漫记》到《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所在,体现纪实文学的特征,成为名著的价值意义。

一、导入

同学们已经读完了整本书,也可能上过了读前导读课和读中推进课。我们今天就要来上一节读后的提升课,老师也许还会再给你们上一节读后展示课。这节提升课就要探索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西北之旅的意义。

二、拆封谎言,粉碎谎言

斯诺准备来中国时,听到了很多谣言。这些谣言有包括整个红军队伍的,也有包括红军领导人的,还有包括红军政策及生活状态的。我们一起来打开其中的一些隐藏已久的谣言。请同学们用斯诺自己的所见所闻来粉碎这些谣言。

红军队伍方面:事实是,在世界各国中,恐怕没有比红色中国的情况是更大的谜,更混乱的传说。中国共产党人留着长胡子,喝汤的时候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甚至在皮包里夹带土制炸弹。红军队伍不是真正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运动,而基本上仍然是农民的造反。

红军领导人方面:红军领导人只不过是为了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农民。例如,毛泽东,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而且反复宣称毛泽东已经死了。

政策生活方面: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是农业人口,工业体系就像是患小儿麻痹症,还穿着小儿衫裤,根本谈不上“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他们的妇女就像国民党宣传所说的那样是被“共妻”的。

环节一:粉碎关于红军队伍的谣言

活动一:看图片中的长征,讲故事

教学设想:讲长征故事,梳理长征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根据图片讲述举国大迁移、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的故事。

示例:举国大迁移——红军成功地突破了第一道碉堡线以后,就开始走上它历时一年的划时代的征途,首先向西,然后向北。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為止,其间迂回曲折,进进退退,路线共达一万八千零八十八里,大约为横贯美洲大陆的距离的两倍,整个旅程都是步行的,有些是世界上最难通行的小道,大多数无法通行车辆轱辘,还有亚洲最高的山峰和最大的河流。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

活动二:读诗歌中的长征,探精神

教学设想:朗读诗歌,感受气势,探究长征精神。

过渡语:斯诺在书中也客观地呈现了长征,“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有一位“既能领导远征又能写诗的叛逆者”就在长征即将结束时满怀豪情地写下了壮丽诗篇。我们一起朗读一下。(幻灯片展示)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就是斯诺眼中的红军队伍,他们身上有

的精神。(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团结拼搏、乐观豪迈)这就是长征精神。在斯诺眼中,这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理想的队伍。

环节二:粉碎关于红军领导人的谣言

这些领导人都是我们所了解的,你觉得斯诺报道的他们和我们的认识不一样吗?我们选择斯诺写得最多的一个人物——毛泽东。女生齐读“南京政府捉拿的毛泽东”,男生齐读“斯诺眼中不一样的毛泽东”,看看有哪些不同。

斯诺眼中的领导人:他们是生活简朴、平易近人、质朴纯真、机敏睿智、从容冷静的人。

环节三:粉碎关于红军政策生活方面的谣言

长征中的女孩,她们是宣传明星!教唱革命歌曲,演出街头剧,发放传单等,在她们的影响和带动下,许多人踊跃参加红军。其中,红军剧社的几十个女孩子就经常进行优美的演出。她们穿着农民的衣裤,头上系着绸头巾,跳起舞来动作整齐优美。就连被服工厂和鞋袜工厂的女工都参加进来。其他农村妇女也会自发给红军拉风箱生火做饭,同战士们说说笑笑。这对中国女性来说,是一种非常开通的现象。追求美好生活,开明、平等、自由,不再是奴隶和附属品,有自己的人格。

小结:不管是领袖、将领,还是普通战士,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理想的光芒,散发着一种不可征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他们的政策是得到老百姓支持的。看到这一切,斯诺在情感态度上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环节四:对比态度,露真情

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我所以“有点不舒服”,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去西安的慢车》

在弥留之际,他在病床上用生命的最后力量,面对中国派去的以马海德医生为首的医疗小组,说出了一句话:

“我热爱中国。”

根据斯诺的遗愿,他的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北京大学内,即前燕京大学的校园里,这是适当的。这是一九三六年他去西北探险旅行的出发点,也是一九三七年他整理资料写作《西行漫记》的地方。

斯诺的一生,除了为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十一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的。

初版《西行漫记》除了有关西安事变和《关于朱德》部分引用了尼姆·韦尔斯的笔记材料以外,都是他亲自采访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斯诺西北之行,正值中国和世界局势大转变的开端。……由于斯诺的惊人的洞察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才使他认识了问题的本质,而这是西方的所谓“中国通”所不能办到的。

——胡愈之《序》

原来初步定为九十二天,斯诺还嫌太长,但实际上后来却长达四个月。离开苏区时他还依依不舍,心里感到很难过,觉得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

——董乐山《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

意义之一:个人感情发生变化,认同并支持共产党队伍

三、分析标题,悟主旨

教学设想:读标题,分析题目中关键词,从书名标题变化探究作者对红色中国的态度情感的差异,理解题目中的主题思想,思考名著对学习生活的启迪,揭示整本书的意义和价值。

过渡语:斯诺在书中真实地记录了他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并且给作品拟了两个标题:《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对比标题,探究标题间的联系和变化。

1. 自读标题,看看題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西行漫记》主要写斯诺自己在中国西北红色中国采访的一段旅途。特别是“漫”,是一种悠闲的闲庭信步的状态。《红星照耀中国》主要是说一颗红星的光芒将照耀全中国。

2. 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斯诺才命名这本书为《西行漫记》,后来作者遵循了内心的想法,又改为《红星照耀中国》,斯诺为什么选择《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书名,而不再继续沿用《西行漫记》?请同学抓住标题关键词,理解其内涵。

明确:“红”是红色中国、共产党的颜色;“红星”是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共产党身份的象征;“星”光芒虽弱,却一直发亮;“照耀”就是指导、指引之意。

3. 作者还想通过题目告诉我们作品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作者要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中国。

小结:《红星照耀中国》是外国人眼中真实的中国的呈现,斯诺将他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不仅记录了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评价了“红色中国”,打破了各种歪曲的谣言,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美国驻华记者白修德称“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意义之二:向全世界呈现真实的中国

4. 这段历史已经相隔几十年,再读还有意义吗?(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

四、总结

我们沿着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西北之旅的路途,探究出了旅途的意义。粉碎了之前的谣言,一路仰望红星精神,感悟着信念的力量。让我们一起读名著,常读常新。阅读纪实作品,运用客观事实,帮助我们认识真实。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红星斯诺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红星闪闪迎国庆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
一类导函数流行题的诊断
闪闪的红星
闪闪红星照我心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