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居民消费的财政支出政策供给问题探究

2020-08-07尤秀芳

价值工程 2020年22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

摘要: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消费活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消费需求包含多个方面,其中居民消费是主要的方面,居民消费的意愿强烈与否,居民消费的能力强弱,都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经济增长的方式,甚至还对国家经济的新常态化的形成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重要影响。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o promote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among which consumption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The consumption demand includes many aspects, among which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is the main aspect. Whether the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consume is strong or not, and the ability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speed and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ven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new normaliz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关键词:居民消费;财政支出政策;供给问题

Key words: resident consumption;fiscal expenditure policy;supply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2-0010-02

0  引言

近些年來,我国在经济的发展速度上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居民消费为经济增长贡献的力量并不能令人满意,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超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居民在消费能力以及消费意愿上发生的改变,会对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以及居民未来的保障预期产生决定性作用。国家出台的财政支出政策可以起到调节居民收入,同时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是与居民消费行为密切相关的制度保障。

1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

凯恩斯理论指出,对于正常的经济社会而言,出现经济不景气局面的原因,与三个心理规律有关。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在不同时期内,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在需求上的变化,即为消费倾向。消费倾向直接反映了消费者在消费行为及意愿方面所发生的改变,改变现消费行为及消费意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发生变化。二是流动偏好陷阱,在确定的货币供给条件下,流动偏好陷阱会引发利息率的升高。三是预期收益不足,当预期收益不足时,资本的边际效率也会随之降低,一旦出现资本边际效率小于利息率的情况时,就会出现投资不足的局面。消费和投资需求一旦降低,就会导致总需求的下降,进而出现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管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还是在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的时期,我们一直存在消费群体弱于消费,经济增长倚重出口和投资的问题。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近些年来,国民的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都在稳步增长,但是居民的消费行为依然较为谨慎。在我国依然存在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更倾向于储蓄行为。自2011年起,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加大,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较低。

如今,我国经济呈现新常态,而国际经济的发展速度也逐渐放慢,这样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导致了国家经济在出口方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投资乏力,此时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三大方式来说,消费成为最令人期待的方式。我国在居民消费倾向上存在极大的上升空间。我国的财政政策在近几年不断进行调整,其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居民有效需求能力,然而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我国财政支出的政策是影响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居民消费与国家财政支出政策

2.1 促进居民消费能力提高的财政支出政策

居民发生消费行为的前提,是要居民有钱支持自身的消费。只有在居民消费能力增强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居民消费的扩大升级。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消费率是成正比,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的前提与保证。所以,我国政府利用财政支出政策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应将重点放在指定更为完善的措施来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一,利用财政支出政策来提升居民就业的能力。

按收入水平来分,中低收入水平的人群占总人口比重最大,这部分中低收入水平人群,大多以工薪阶层为主,在扩大升级居民消费的过程中,中低收入水平人群将成为核心力量,他们通常拥有相对稳定的工资收入,这也是发生居民消费行为的前提。政府要针对促进就业、优化就业等围绕就业方面的加大政府的财政支出,为居民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与保障。针对就业人员加强岗前培训,进一步提高公共就业方面的资金预算,为了更好的支持就业,加快就业促进基地的建设速度与规模,根据求职者的工作经历、学历水平等条件,进行更加多样化的精准的岗前培训。针对困难人员的就业,要加大财政帮扶的力度,比如说,为家庭贫困的失业人员发放更多的失业补助金,并补贴其再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交通、食宿、培训等费用。加强信息服务的服务能力,改变传统的包办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政府购买的形式,引导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就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使其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鼓励居民开展自己创业,进一步提高针对自主创业的专项财政支持水平,实现工商、劳动、财税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透明度,简化流程,让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第二,利用财政支出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十分巨大的力量,只有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我国的中小企业为居民的就业及再就业提供了大量的崗位,因此,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快我国消费的扩大升级。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抗风险能力低,融资渠道有限等,这些都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需要财政给予扶持。财政帮扶中小企业的方式主要分为直接帮扶与间接支持两大类。直接帮扶就是财政直接拨款与企业自筹,共同为小企业的持续发展准备基金,财政直接帮扶的资金可以用于中小企业改革创新技术,还可以为短时间内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提供流动性援助。财政间接支持,主要是通过财政奖励的方式或者贷款贴息的方式,为大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信贷投放时,提供支持。

第三,利用财政支出政策来拓宽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虽然我国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农村人口的数量人就很多。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农村地区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城乡发展的速度及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其实,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存在着巨大的消费潜力,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国家通过财政支出来促进农民的增收是非常关键的。首先是要提高农产品的售卖收入,利用财政专项资金来支持专门加工农产品的企业发展,利用产业化经营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其次是为农民工的打工收入提供保障,为保障农民工享受到继续教育的权利,财政要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支持,创建更多的职业教育机构,提高培训的质量,让农民工拥有更强的就业能力,与此同时,财政还要针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让农民工安心工作,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最后是要增加转移性收入,国家财政的补贴方式由间接改为直接,加强财政补贴发放的监督力度,保证资金落实到位。

2.2 促进居民消费倾向的财政支出政策

一直以来,我国居民更倾向于储蓄行为,要想降低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增加居民的现期消费行为,就必须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保障相关的制度,让消费者去除“后顾之忧”,同时实现消费倾向的阶层转变,不断优化消费环境,促进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

第一,加强公共服务的支出比例。

首先要对政府供给责任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地方各级政府要切实做好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比如说,政府在教育上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将义务教育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府还要加大社保方面的财政支出,特别是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提高当地贫困人群的社保水平,减小地区之间的差距,提高社保制度的普惠性。

第二,增强政府转移支付力度。

居民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会带动其消费支出水平的提高,但是在新增加的收入中,居民只会选择其中的一部分用来增加消费,这就导致了居民的所有收入中,发生消费行为的比重是持续下降的,也就是说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消费倾向反而越来越低。调整财政税政策应时,要将重点放在高收入阶层的财富适当转移到低收入阶层,这样可以社会形成平均消费倾向。增强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可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还可以促进发达地区的财富适当转移到相对落后的地区,这样可以实现消费倾向较低的高收入群体向消费倾向较高的中低收入群体转移,财政支出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困难群体给予直接性转移支付,不仅增加了其收入,还提高了消费意愿,进而不断提升我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

第三,增加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财政投入。

在国内消费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消费者权益受损,社会诚信缺失等,这些问题一直存在,又难以有效解决,这也是导致国内消费不足,居民到国外消费时出现“扫货”现象的重要原因。政府要加强财政支持的力度,对于消费者维权的行为要给予支持。设立专项基金,发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创办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公益机构,对律师事务针对消费者维权案件给予的法律援助进行鼓励支持;建立消费质量保障基金,消费者如果出现权益受损严重的情况时,其发生维权行为之日,便可获得一定数额的补偿金或者是用于维权的费用支持。政府要针对全民性消费进行教育活动,需要财政给予更多的支持,向消费者普及消费相关的知识与技巧,帮助消费者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提高其辨别真伪的能力,增强其主动维权的意识以及理性消费的观念。在对消费相关的各项规定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也可以让生产者及销售者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并对不法分子发挥威慑作用,从而降低各类消费侵权事件的发生率。

3  结束语

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家的财政政策具有重要关系。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居民在可支配收入数量上的提高,但是居民消费的行为仍然保持着相对理性谨慎的状态,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并不理想。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我国财政政策进行了调整,力求最大限度的提高居民消费的能力,为经济的增长贡献更多的力量。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政策,要对经济支出比例进行合理的规划,以确保经济支出所产生的消费效益达到最大;财政要增加在民生保障方面的支出,为居民未来的保障预期提供保障;对于民生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确保民生财政资源能够得到公平使用,利用财政支出政策来对收入分配进行有效的调节。

参考文献:

[1]李实.中国收入格局的变化与改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2]卢萍.提升居民消费倾向与财政支出政策供给问题探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

[3]焦健,罗鸣令.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效应检验[J].经济与管理,2018(1).

作者简介:尤秀芳(1981-),女,甘肃天水人,中级会计,本科,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会计。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2017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
2017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
2017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
2017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
2017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
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