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糖脂代谢、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8-07王光益王玉龙朱晓龙陈文生黄美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13期
关键词:个体化心功能冠心病

王光益,王玉龙,朱晓龙,陈文生,黄美玲

冠心病主要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所导致的一类心脏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亦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国内外所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有效挽救病人的濒死心肌,相比药物保守治疗,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2]。然而,PCI术后病人的临床症状缓解、内皮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质量是否满意应予以重视。目前,国际上关于心血管疾病病人实施心脏康复的有效性以及必要性已达成共识,且有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心血管疾病病人可从心脏康复中获益[3]。由此可见,对于冠心病病人PCI术后予以相应的康复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可促使易损斑块稳定,减少冠心病危险因素,甚至达到逆转动脉硬化的目的。鉴于此,本研究观察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对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生化代谢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病人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41~77(56.32±5.32)岁;合并基础疾病情况:高血压10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28例。对照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年龄42~79(56.39±5.34)岁;合并基础疾病情况: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为首次接受PCI术治疗;②年龄40~80岁;③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Ⅰ~Ⅱ级;④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4]。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者;②伴有慢性肺病、恶性肿瘤疾病者;③存在交流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④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失访者。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抗血小板药物与降脂药物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PCI术后6 h调高床头,促使病人膈肌下降,尽量卧床静养,帮助病人四肢进行轻微主动或被动运动;②术后12 h要求病人尽量于床上坐起,独立进食以及生活自理,每次坐起时间15~20 min;③术后24 h指导病人双腿垂于床边,每次15~20 min,每日1次或2次;④术后第2天指导病人坐椅子,并于床边独自完成大小便,每日1次或2次;⑤术后第3天要求病人下床走动,每次50~100 m,每日2次;⑥术后4~5 d逐渐增加运动量,步行100~150 m,每日2次;⑦术后6~10 d继续增加运动量,步行150~300 m,每日2次;⑧出院后运动训练干预,户外自由步行或室内活动平板上步行,初始速度维持在80~100 m/min,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慢跑速度维持在100 m/min[5]。训练时间每次30~60 min,每周3次或4次。连续进行6周的干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化代谢指标、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生化代谢指标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左室射血分数以及6 min步行试验。采用功率车负荷试验检测运动能力相关指标,包括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代谢当量。病人生活质量情况采用简明健康状况(SF-36)量表进行评估,包括情感职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总体健康8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均为百分制,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佳[6]。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脂、空腹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TC、LDL-C、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脂、空腹血糖水平比较(±s) 单位:mmol/L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2.3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代谢当量水平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代谢当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代谢当量水平比较(±s) min

2.4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SF-36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s) 单位:分

3 讨 论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逐渐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发病年龄开始趋于年轻化[7-8]。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PCI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主要是通过对冠状动脉进行介入性治疗,促使闭塞的冠状动脉畅通,恢复心肌功能,具有治疗时间较短、起效快以及风险较低等优势[9-10]。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病人的康复定义为:要求保证病人获得最佳体力、精神、社会状态,从而促使病人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并能自主生活。由此可知,冠心病PCI术病人术后康复已成为目前临床上重点关注的问题。个性化康复运动训练主要是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运动训练方案,通过严格控制病人的运动高强度、运动时间以及运动频率等,保证运动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促进病人的术后康复[11-12]。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研究组TC、LDL-C、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糖脂代谢水平。究其原因,认为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可显著增加肌细胞与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载体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提高上述两种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进一步提高肌细胞与脂肪细胞胰岛素受体数量以及受体功能,有效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程度,最终达到改善病人糖脂代谢水平的目的。此外,干预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这与陈玄祖等[13-14]的研究报道类似,说明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有利于促进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分析其原因,认为该干预方式可促进病人心脏侧支循环的建立,同时降低血脂以及血小板聚集率,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增加心肌血供,进一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另外,干预后研究组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代谢当量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运动能力。其中主要原因可能与该干预方式有利于改善病人缺血心肌、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可明显提高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生活质量。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该干预方式有利于调节病人的血管张力,同时有效减弱肌肉活动,降低周围血管紧张度,从而促进大动脉顺应性的改善,继而解除微血管痉挛,降低血压水平,提高病人的运动耐力,为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15]。

综上所述,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糖脂代谢、心功能、运动能力、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个体化心功能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