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Apelin的影响

2020-08-07于长生宫丽鸿赵殿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13期
关键词:内皮证候血压

于长生,宫丽鸿,赵殿臣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其病程较长,受多种因素影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其中体液因子的调节是其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Apelin是由77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其受体为血管紧张素样G蛋白偶联受体(APJ)[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pelin/APJ能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保护心肌等重要的生理作用[2]。Apelin主要通过旁分泌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内皮细胞正常时能舒张血管,在内皮受损时能促进血管收缩,进而调节血管张力[3]。有研究表明静脉注射Apelin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4-5]。调查研究发现血浆Apelin水平与血压呈负相关[6]。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是一种无创性的体外循环辅助装置。有研究显示,EECP可增加脑组织及心肌的血液循环和灌注压,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7]。EECP通过机械的方式,使主动脉舒张期血压增高及收缩期血压下降,从而辅助心脏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流灌注[8]。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范畴,病机较为复杂,其证型以痰瘀互结居多。本研究采用西药结合自拟“平肝息风、祛痰化瘀”中药汤剂并联合EECP治疗高血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Apelin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高血压的诊断及分级标准[9]。

1.2 纳入标准 符合痰瘀互结证的高血压病人[10];高血压分级1~2级;年龄40~70岁;签署知情同意者。

1.3 排除标准 参照《心血管疾病康复处方——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国际专家共识》(2014)[11]。痰瘀互结证以外的其他中医证型;高血压分级2级以上;合并有严重心力衰竭、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肺栓塞或中度以上肺源性心脏病、肢体有感染灶或静脉炎或下肢有静脉血栓形成、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胃溃疡及有出血倾向等预计不能完成试验者;精神病病人;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急慢性感染者;拒绝或不能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对中药过敏者;不能耐受体外反搏治疗者。

1.4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病人160例。随机分为EECP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0~68(53.21±12.34)岁;EECP组80例,男39例,女41例,年龄41~70(53.42±13.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自拟“平肝息风、祛痰化瘀”中药汤剂(由辽宁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中心提供,由天麻、钩藤、牛膝、半夏、白术、龙骨、牡蛎、川芎、杜仲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00 mL)加常规西医标准化治疗[9]。常规西医标准化治疗主要包括钙离子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等。EECP组加用EECP治疗,每次60 min,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1.6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降压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pelin变化。安全性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脂、血尿便常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由EECP诱发的脑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皮肤磨损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7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拟定。

1.7.1 降压疗效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且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范围,但下降≥20 mmHg。至少具备其中1项。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10 mmHg,但已达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至少具备其中1项。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7.2 中医证候疗效 显效:治疗后中医证候明显好转,或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有效:治疗后中医证候均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50%~<70%;无效:治疗后中医证候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50%。

1.8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并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或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单位:例(%)

2.3 两组治疗前后Apelin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Apelin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EECP组Apel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Apelin水平比较(±s) 单位:pg/L

2.4 安全性 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血脂及血、尿、便常规均无明显异常,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3 讨 论

Apelin是近年来发现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新元素,其与血管紧张素Ⅱ结构相近,两者同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作用底物[2]。Apelin作为一个血管活性多肽,可舒张内皮完整的血管,降低血压,可激活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磷酸化,促进一氧化氮释放,提高平滑肌环磷鸟苷水平,从而发挥舒张血管作用[12];Apelin还可在门静脉内皮细胞完整时更好地发挥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收缩作用。有研究显示,Apelin只有在内皮完整时与内皮上的APJ结合,表现为舒张血管的作用[13]。

《2017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在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上正式发布,其内容更新主要包括: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调整为血压≥130/80 mmHg;收缩压在120~129 mmHg,舒张压<80 mmHg为血压升高;药物控制血压目标为<130/80 mmHg,并明确指出降低血压可使心脑血管疾病获益[14]。由此可见,对血压严格控制的重要性。随着对中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5]。

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范畴,眩晕的病因病机繁杂,古籍有云:“无痰不作眩”,“瘀血停滞, 神迷眩晕”,认为痰湿、血瘀为眩晕的主要病因。宫丽鸿教授认为,眩晕病因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当、过劳或过逸相关,以本虚标实为病机,肝肾亏虚、肝风内动、痰瘀互结为标,其病机关键为风、痰、瘀。痰浊内阻,血行不畅,血瘀内生,日久化热,炼液为痰,痰瘀互结,挟肝风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故基于其风痰理论自拟中药汤剂,方中法半夏、白术燥湿化痰;天麻、钩藤、龙骨、牡蛎清热平肝息风;牛膝、川芎活血化瘀、引血下行;杜仲补益肝肾。全方共奏平肝息风、祛痰化瘀之效。

有研究表明EECP可明显降低血压[16]。EECP可升高主动脉舒张压,进而影响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抑制交感神经,刺激迷走神经,降低血压;可促进前列环素释放,从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可促进冠状动脉及其他脏器的侧支循环开放,使管腔增大,减小外周阻力,降低血压;EECP可减轻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增加肾动脉血流,从而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升压物质的释放,降低血压;可挤压下肢静脉,增加回心血量,增加心钠素的分泌及释放,发挥其降低血压的作用[17]。除此之外,EECP还可增加脉动切应力,促使血管内皮释放一氧化氮及前列环素,促使血管平滑肌松弛[18]。

本研究结果显示,EECP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病人血清中Apelin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EECP组血清Apelin水平高于较对照组。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联合EECP治疗能有效降低血压,升高血清Apelin水平,从而扩张血管可能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猜你喜欢

内皮证候血压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