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故事
2020-08-07
GO TO LEISURE ALONE—WORKS OF LIN FENGMIAN IN CHINESE ART COLLECTION孤云独去闲——中国美术馆藏林风眠作品
文| 刘汉娥 (中国美术馆 北京 100081)
By Liu Hane
中国美术馆收藏有十余件林风眠作品,所藏林风眠作品来自于不同来源,创作年代最早的《泊舟》,是1941年林风眠在重庆时所作,并赠送给了著名文学家老舍。“老舍画墙”最爱挂的四位艺术家作品,其中便有林风眠。 老舍、胡絜青夫妇雅好收藏,所藏作品跨越古今,以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作品为佳。老舍先生之子舒乙先生珍爱父辈的藏品,将这些作品视为国家和民族的宝藏。舒乙先生曾于全国多地设立老舍故居和地方级博物馆,陈列展示父母的收藏。
对于藏品中时代久远或者水平超逸的作品,他选择了捐赠给国家级的艺术博物馆。2013年底,舒乙代表姊妹将父母珍藏的包含赵之谦、翁方纲、傅山等明清书画珍品14件书画珍品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高度重视舒乙及其姊妹的捐赠意愿,馆长吴为山与舒乙先生进行了项目沟通,其后更补充遴选了任伯年、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陈半丁、王云等一批近现代艺术大师的精品入藏中国美术馆。2015年,经原文化部批准,该项目列为了“2015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之一。林风眠的《泊舟》就是在此次项目中,获得老舍、胡絜青的四位子女舒济、舒乙、舒雨、舒立的无偿捐赠。
林风眠认为绘画的本质,无所谓中西之别,应可互相使用对方的方法。1941年,正处于中西绘画融合实验初级阶段的林风眠,在嘉陵江畔的旧仓库中边创作边摸索,艰难推进中西调和的创作方法和审美形式。之所以艰难,首要在于中西绘画材料无法融合。战争时期,油画材料很难觅得,林风眠只能选择更易取得的中国画材料。油画颜料是油性,具有覆盖力,画布厚重而结实,中国画的颜料是通透水性的,宣纸柔软细腻渗透性强。如何将两种材料及绘画语言融合在一起并独创新路,需不断的试验和苦战。《泊舟》就是其试验的阶段性成果。该作采用平远构图,前景中一叶扁舟,船头坐两人,背向观众,将视线引向如黛的远山。他利用中西艺术在水性媒材上的共性,将水墨颜料和粉彩画技法嫁接在一起,色彩层层堆叠。与他后期的作品相比,这件作品的通透感和流动性较为缺乏,笔触较为凝滞,具有某种表现主义忧郁沉闷的情调。
中国美术馆所藏的林风眠作品中,还有10件为建馆初期所收。1959年,中国美术馆开始筹备,1963年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中国美术馆成立了“收藏小组”,对美术作品进行征集、收购和研究。就在这一时期,中国美术馆收藏了10件林风眠作品。
这10件作品中的《风景》,表现的主要内容:近景小船上的两人、坡岸、远山、云层等物象,和《泊舟》,几近类似。不同的是,在《风景》中,我们可看到林风眠对于笔墨的把握相较之前更为熟练,表达的东方意蕴和抒情的特色更为突出,他用寥寥几笔涂抹山川江流堤岸,把对自然的概念化解为对自然空间的把握能力。《秋鹜》《水上》《早春暮色》《鱼鹰小舟》中,横向构图显得天地广阔,静谧安闲。他通过对水墨的晕染,营造出雨雾迷蒙的江岸,淡墨扫过,云层、倒影和山间雾气便在画中飘将过来,缭绕起来。这些作品不仅使用大块的墨色,还蘸取花青、赭石和其他水性颜料,来表现画面主体如江流坡岸和山林;不仅用小笔勾画皴擦表现细部,还用迅疾遒劲的线条使得画面流畅、自然而随意。一方面,他将西法如光线、阴影等融入中国画的水墨语言中,增加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另一方面,他作品中对物象传神的表达和意境氛围的营造,突破了传统中国画尤其是“四王”传统的语言范式,将丰沛浓郁的情感展现出来,优美、轻快、深邃、宁静、孤独,就像一首隽永的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他的作品既具有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美,又像是带有现代诗歌的结构和意味。林风眠努力保留东方绘画神韵和意蕴的抒情特色,把中国丰富的民间艺术,如瓷画、漆画、石刻、剪纸、皮影的技法和情趣,揉进绘画中去,吸收西方多种多样的表现技法和现代的审美意识,熔炉再造,完成自己对绘画形式语言的追求,构成属于自己的艺术语汇,走出一条个性化的艺术创新之路。
1.舒乙:《爱画的老舍》,《书香天地》,2020年第9期,46页。
2.参见王倩:《向捐赠者致敬|积藏铸史——老舍、胡絜青藏画捐赠中国美术馆》,见中国美术馆官网。
林风眠,《秋鹜》,69×69cm,纸本水墨,1960年,中国美术馆藏
林风眠,《鱼鹰小舟》,1961年,31.7×34.8cm,中国美术馆藏
3.林风眠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撰写的文章中说:“绘画在诸般艺术中的地位,不过是用色彩线条表现而纯粹用视觉感得的艺术而已,普通所谓‘中国画’同‘西洋画’者,在如是想法之下还不是全没有区别的东西吗?从此,我不再人云亦云地区别‘中国画’同‘西洋画’,我就称绘画艺术是绘画艺术,同时,我也竭力在一般人以为是截然两种绘画之间,交互地使用彼此对手底方法。” [ 林风眠:《我的兴趣》,《东方杂志》第3卷第1号,1936年。]